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3篇
  免费   948篇
  国内免费   1849篇
化学   3419篇
晶体学   120篇
力学   337篇
综合类   246篇
数学   598篇
物理学   232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435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Introduction Malignantdiseasesarecharacterizedbytheunreg ulatedgrowthoftransformedcells.Inrecentyears,dramaticinsightsintothemolecularmechanismsofthis phenomenonhavebeenachievedfrombasiccancerre search.Manycellularfunctionsareregulatedbychan gesingeneexpr…  相似文献   
172.
以氨水和硝酸锌为前躯体,采用低温水溶液法在涂敷ZnO晶种层的玻璃衬底上外延生长了ZnO纳米棒晶阵列。应用SEM、TEM、SAED和XRD表征了ZnO纳米晶的形貌和结构。讨论了该组成体系水溶液法纳米棒外延生长的机理及其对棒晶形貌的影响。通过对水溶液pH值的原位二次调整,制备出了ZnO纳米管和表面绒毛状的棒晶阵列,基于生长机理探讨了它们的形成原因,为实现不同形貌ZnO纳米晶阵列的优化控制提供了可能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不同形貌的ZnO均属沿c轴择优取向的六方纤锌矿结构。  相似文献   
173.
微波等离子体炬发射光谱法去溶系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微波等离子体矩(MPT)作激发光源,等离子体的工作气体为氩气,研究了气动雾化进样去溶系统的工作参数对分析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水冷凝与浓硫酸吸收二者协同去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OH (Q1带,带头谱线为308.520nm)的发射强度即可判别样品去溶效果。  相似文献   
174.
氢氧化镁的结晶习性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负离子配位多面体模型探讨了NaOH水热介质中Mg(OH)2晶体的结晶习性。提出了Mg(OH)2的水热改性属溶解-结晶机制、生长基元为Mg(OH)6^4-八面体的观点。Mg(OH)2-NaOH-H2O体系高温热力学计算和电阻在线检测结果间接验证了生长基元论点。理论推导表明:Mg(OH)6^4-八面体的共棱连接方式决定了Mg(OH)2的结晶习性。  相似文献   
175.
水热处理氢氧化镁微晶性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Shape apprearance and crystallite characterization of magnesium hydroxide at different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SEM, XRD and DSC methods. The grain size, cell parameter and lattice distortion rate of powders under each condition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s had grown up, especially along the (001) surface as the hydrothermal temperature was raised, accompanying the shrinkage of lattice and the de-scending of distortion rate. These could be relate to the re-crystallization of Mg(OH)2, as well as the thermal dif-fusion of OH- with lower charges, resulting in good dispersion, high thermal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en-thalpy of Mg(OH)2. Moreover, it is helpful for the increase of the retardant behavior of Mg(OH)2.  相似文献   
176.
手性丙烯酸酯液晶原位光聚合反应何流,张树范,金顺子,漆宗能,王佛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丙烯酸酯,原位光聚合,双折射,近晶相手性侧链液晶高分子显示近晶S!相,具有铁电性,在光电功能材料和非线性光学材料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7.
Two new spirostanol glycosides named agamenoside A and B, ere isolated from the fermented leaves of Agave americana.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as (23S,25R)-5α-spirostan-3β,6α,23-triol 3-O-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1) and (25R)-5α-spiro-stan-3β,6α-diol 3-O-β-D-glucopy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2) by a combination of chemical and spectral methods.  相似文献   
178.
掺硼多晶金刚石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ACVD(Electron Assist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方法制备了掺硼金刚石膜, 并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及霍尔效应等测试方法对其表面形貌、生长特性、载流子浓度以及导电性能进行了分析. 测试结果表明, 掺硼金刚石膜是由微米级晶粒组成的多晶膜, 其载流子浓度为4.88×1020 cm-3, 电阻率为0.03 Ω·cm, 是高品质金刚石膜. 用该金刚石膜制作电化学电极, 利用循环伏安法分别测量了金刚石膜电极在氯化钾空白底液、亚铁氰化钾溶液和左旋半胱氨酸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 发现该金刚石膜电极在水溶液中具有宽的电化学窗口(约为3.7 V)和接近零的背景电流, 在生物制剂的检测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稳定性, 是一种理想的电化学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179.
采用改性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iO2负载的Au-Pd双金属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对CO氧化反应活性的影响.与623,723和773K的条件下焙烧的催化剂相比,673K焙烧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CO氧化活性,CO完全转化温度低于398K.应用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CO程序升温脱附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73K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最小的孔径,存在Au0,Pd0和PdO相,AuxPdy合金相很少;而773K焙烧的催化剂上除了含有Au0,Pd0和PdO相外,还存在明显的AuxPdy合金相.具有大比表面积,小孔径,Au0,Pd0和PdO多相共存的催化剂可使CO的吸附量增加,催化活性提高;而AuxPdy合金相的生成并不能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0.
近年来,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癌症治疗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的提出促进了荧光小分子抗癌药物释放体系的研究。 将具有荧光效应的有机小分子与抗癌药物结合在一起,使得药物释放体系表现出低毒性、优异的癌细胞靶向性和方便药物跟踪监测等特点。 因此,设计不同性能的前药可以研究抗癌药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为实现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工具。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喜树碱、SN-38和阿霉素等前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