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82篇
晶体学   58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17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考察了双亚磷酸酯配体Bisphosphite 1、Bisphosphite 2及双膦配体DPPE、DPPP、DPPB、BISBI在丁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并对双亚磷酸酯配体和双膦配体进行混合,应用到丁烯氢甲酰化反应当中,对混合配体进行筛选发现Bisphosphite 1与DPPB混合配体的反应效果最佳,明显提高了1-丁烯氢甲酰化产物醛的正异构比,并通过31P NMR等方法推测了混合配体与铑配位的关键配合物中间体.通过正交实验优选了铑催化剂浓度、Bisphosphite 1浓度与DPPB浓度,其优化的催化剂配方对1-丁烯氢甲酰化的正异构比达到76.3,平均TOF 1821 h-1.  相似文献   
62.
Mononuclear copper(Ⅱ), nickel(Ⅱ) and cobalt(Ⅲ)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lic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and spectroscopically character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X-ray crystallography. The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hree complexes could interact with DNA mainly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The interaction of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lic cobalt(Ⅲ) complex with DNA was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 that tetracoordinate macrocyc- lic cobalt(Ⅲ) complex could interact with DNA by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to form a 1 : 1 DNA association complex with a binding constant of 7.50 ×10^3 L·mol^-1.  相似文献   
63.
A preliminary study of simulated thermal maturity has been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oil, ga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sphagnum coal in the Jinsuo brown coal basin, Yunnan Province an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ment composition and biomarkers in the course of thermal alter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xylitic coal, a kind of lithotype of soft brown coal. It is considered that sphagnum coal possesses the potential of forming economic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ts highest proportion of oil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s 510 mg/g Corg. and 232.1 mg/g Corg. respectively. At an R_(ran)~° value of 2.51%, the ratio of gas generation from sphagnum coal attains to 620.5 ml/g Corg. In view of sphagnum coal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conventional soft brown coal in various respects such as coal forming raw materials and enviroments as well a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it is Suggested as a special kind of source rock for coal-generated oil and gas.  相似文献   
64.
广谱抗菌素四环素是一种亲癌化合物,近年来已成为诊断、治疗肿瘤的一种重要的荧光探针,并用于临床检查和治疗中。已报道的检测四环素的极谱、比色、色谱、紫外分光光度、荧光和微生物等法大多复杂且费时。而四环素能与Eu~(3+)形成稳定螯合物,且四环素-Eu~(3+)-TOPO-十二烷基磺酸钠多元络合物体系能发射很强的Eu~(3+)的特征荧光,所以我们提出了用上述多元络合物荧光体系来检测四环素的新的荧光方法,并将该法用于人体血清和尿中四环素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法的检出限为1.2×10~(-8)mol/L,比Eu~(3+)-四环素二元荧光体系的灵敏度约提高两个数量级,且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65.
合成了3种不同结构、 粒径和气体吸附性能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 微米级Cu3(BTC)2、 亚微米级ZIF-8和S-Cu3(BTC)2. 氮气吸附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 ZIF-8和Cu3(BTC)2具有较大比表面积(1653和1439 m2/g), S-Cu3(BTC)2的比表面积为171.4 m2/g. 用共混法将MOFs直接引入聚酰亚胺中制备了MOFs/聚酰亚胺混合基质膜(MMMs). X射线衍射(XRD)和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分析结果表明, MOFs在混合基质膜中保持物理和化学稳定. 气体渗透测试结果表明, MOFs的加入使膜的气体渗透分离性能明显提高, S-Cu3(BTC)2使渗透系数增加了1.75倍; ZIF-8和Cu3(BTC)2使渗透系数增加了3倍左右; 同时, 膜的气体分离系数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66.
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Tb^3+与牛胰脱氧核糖核酸酶(BPD),枯草杆菌α-淀粉酶(BSα-A)的络合发光现象,实验表明,BPD和BSα-A分别在PH=7-8和5-6范围内与Tb^3+络合,并发射Tb^3+的特征荧光,Tb^3+与BPD和BSα-A的络合比分别为2:1和4:1。并应用Forster理论测定了Tb^3+与BPD和BSα-A之间能量传递的距离R分别为1.39nm和1.48nm,其临界距离  相似文献   
67.
丁杰  董绍俊 《化学学报》1996,54(2):193-197
本文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Co(W~2O~7)~6^1^0^-和CuW~1~2O~4~0^6^-掺杂聚吡咯膜ESR谱线的分析并以相同条件下NO~3^-掺杂聚吡咯膜作为参照, 表明杂聚阴离子不仅起着中和电性的作用, 而且与聚吡咯分子链相作用形成某种加合物, 它影响聚吡咯的电结构, 这种加合物在过正或过负的电位下均不稳定。首次发现在CuW~1~2O~4~0^6^-掺杂的干态聚吡咯膜具有Dysonian线型, 表明膜中其它电结构的存在。  相似文献   
68.
Tb(Sm,Dy, Tm)-BPMPHD-CTMAB共发光体系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b^3^+(Sm^3^+, Dy^3^+, Tm^3^+)-BPMPHD-CTMAB三元离子缔合物能够发射该稀土离子的特征荧光。La^3^+, Gd^3^+, Lu^3^+, Y^3^+和某些常有猝灭作用的离子如Yb^3^+, Eu^3^+, Ho^3^+和Tm^3^+等, 对上述体系也有一定的共发光效应。本文测定了离子缔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研究了体系的溶剂效应, 对该共发光体系的发光机理进行了探讨, 认为共发光离子配合物不仅起到能量给体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能量绝缘壳"的作用; 利用Forster理论估算了该体系分子间能量传递的临界距离R0(1.67nm)和能够产生共发光效应的最大距离γmax(5.48nm), 进而推测该体系分子间能量传递是以电偶极共振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69.
整形种子脉冲克服放大过程中增益窄化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东茂  魏志义  滕浩 《物理学报》2000,49(6):1202-1205
对飞秒脉冲放大中通过整形种子脉冲光谱补偿增益窄化效应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普通种子脉冲放大过程和整形种子脉冲放大过程中的光谱增益特性;定义了带宽窄化率;讨论了初始啁啾量对注入种子脉冲及增益窄化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借助整形种子光谱可理想地补偿啁啾脉冲放大中的光谱窄化效应. 关键词:  相似文献   
70.
复杂条件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寿命预测和防治研究对满足相关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针对聚烯烃、工程塑料、橡胶、涂料等大宗高分子材料在我国复杂大气环境中的自然老化及人工模拟加速老化研究的新进展,对材料老化失效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老化数据库的建立及老化分级图谱的绘制进行了介绍,探讨了户外自然环境和人工模拟环境下材料老化失效规律的对应关系、服役寿命理论的预测模型及失效防治延寿新方法,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