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8篇 |
免费 | 639篇 |
国内免费 | 113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100篇 |
晶体学 | 181篇 |
力学 | 192篇 |
综合类 | 103篇 |
数学 | 480篇 |
物理学 | 15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127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09篇 |
2019年 | 116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89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262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84篇 |
2010年 | 300篇 |
2009年 | 308篇 |
2008年 | 332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48篇 |
2005年 | 205篇 |
2004年 | 169篇 |
2003年 | 119篇 |
2002年 | 108篇 |
2001年 | 114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77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以银纳米粒子作为SERS活性基底,研究了二苯基乙二胺(DPEDA)在银表面的吸附行为,并研究了溶液的pH值和DPEDA的浓度对吸附构型的影响。对比DPEDA的Raman和SERS谱图,可以认为DPEDA是通过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吸附在银胶表面。在酸性介质中DPEDA的氨基被质子化生成胺正离子,导致DPEDA不容易吸附到银胶表面,所以DPEDA的SERS信号强度随着溶液酸性的增加而减弱。DPEDA的浓度变化对其吸附构型中芳香环的取向影响不大,但是其C-N键与表面的角度会有一定的变化。从SERS光谱得到的信息可以加深我们对DPEDA修饰的金属催化剂的多相不对称催化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2.
实验研究了波长为1 064 nm、脉宽为10 ns、重复频率为1 Hz的激光脉冲对K9玻璃的表面损伤特点,给出了脉冲透过能量随激光脉冲作用次数变化的规律。采用3维立体显微镜对损伤形貌进行观察,发现K9玻璃的损伤表面呈环状分布,分为烧蚀区、微裂纹区和断裂区。随着激光脉冲个数的增加,损伤由点状破坏演变为损伤区,微裂纹逐渐增长,损伤面积逐渐增大。基于激光支持的爆轰波理论分析,激光与脆性材料的相互作用可引起微裂纹的大量增长。在多脉冲激光的作用下,K9玻璃损伤的累积效应明显,表面损伤阈值明显降低,表面裂纹增长明显,损伤面积逐渐增大;但随着激光脉冲的继续增加,这种损伤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3.
基于滑速比的气水两相流气相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气水两相流的分相流量的研究中,多是针对两相流总流量和液相分相流量进行,对气相分相流量的研究很少.本文利用文丘里管和含气率传感器对空气水两相流气相流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均相流模型基础上考虑了滑速比因素造成的影响,探讨了两相流气相流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传统的均相流模型在计算精度上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4.
采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对铁(Fe)合金中的钛元素(Ti)的含量进行测量。实验中激光器在最大能量输出(50 mJ),延时为1 μs时光谱信号的强度值最大。在此条件下,分别使用传统定标法和Fe Ⅰ 438.35 nm及Fe Ⅰ 427.12 nm两条谱线的内标法对铁合金中的Ti进行定量分析。内标法得到的拟合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 8和0.993 9,优于传统法得到的r(0.956 3)。提出了一种双谱线平均内标法,拟合得出r为0.998 4。同时,在浓度为0.063%~1.9%的范围内传统定标法测量的相对误差为23.7%,内标法的相对误差为6.0%,采用平均内标法后相对误差降为3.9%。最后,通过测量的Ti光谱计算了激光能量为50 mJ时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温度为6 654.3 K,电子密度为1.072×1022 cm-3,并讨论了激光能量与烧蚀产生等离子体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5.
荒漠植物长势、变化、演替是反映荒漠地区生境状况的重要指标。目前荒漠植物监测与光谱研究多基于定时采样数据,波谱时序动态研究相对薄弱。荒漠植物光谱因受时间尺度影响,常引起辨识误差。将荒漠植物中最具代表性的灌木--柽柳、白刺、梭梭作为样本,旨在揭示三种荒漠植物光谱生长期变化规律及种间动态分异特征,为荒漠植被空间遥感辨析奠定基础。实验选取旺盛植株采集生长期内(5月-10月份)光谱数据,对不同月份植物光谱曲线分析比较并剖析机理,得出荒漠植物生长期光谱特征变化规律及其物候现象对应波谱表现。结论指出:(1)三种荒漠植物反射率曲线总体特征均符合绿色植被波谱规律,可观察到较明显的12峰谷分布,红边斜率与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梭梭、柽柳、白刺。其光谱曲线峰谷幅度值相对较小,且变化较快,红边参数表现活跃期分别为柽柳8月、白刺10月、梭梭9月。(2)荒漠植物的光谱变化与植物本身物候特征、气候变化植物响应密切相关。光谱特征在可见光波段与营养期、花期、落叶期有一定响应关系;近红外波段与结实期、休眠期、降雨情况相关;短波红外波段与营养期、落叶期、降雨状况呈现关联性。(3)7月份三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差异光谱曲线表现为:衰败植株地物光谱反射率可见光、短波红外波段呈高反射,近红外波段反射减弱,趋近于土壤光谱反射率曲线。 相似文献
136.
用线圈电流控制非平衡磁场,用汤森放电击穿形成深度自触发放电,用磁阱捕获放电形成的二次电子和导致漂移电流,形成了高功率非平衡磁控溅射放电。采用偏压为-100V相对磁控靶放置的圆形平面电极收集饱和离子电流;在距离磁控靶14cm的位置由Langmuir探针测量浮置电位;示波器测量磁控靶的脉冲电压、电流、浮置电位和饱和离子电流信号。装置的放电脉冲功率达到0.9MW,脉冲频率最大值为40Hz左右,空间电荷限制条件是控制电子电流和离子电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7.
系统地研究了相对论夸克模型框架下的底奇异介子的辐射衰变。给出了底奇异介子E1 和M1 辐射衰变分宽度。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电偶极辐射衰变宽带能达到数个keV,大多数磁偶极辐射衰变宽度小于1 个keV,这为实验上通过辐射衰变寻找底奇异介子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设中的Belle II 上的实验可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果。We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radiative transitions of bottom-strange meson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lativistic constituent quark model. The partial widths of the E1 and M1 decays are predicted. The results predict that most of E1 decay widths are several keV and most of M1 decay widths are less than 1 keV,which give a roadmap of searching for the higher bottom-strange mesons via radiative decays. The experimental searches by the forthcoming Belle II can in turn provide further tests to our result in the present work. 相似文献
138.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嵌入单模-多模纤芯-单模(single-mode-multimode fiber core-single mode, SMS)光纤结构的湿度传感器。当环境湿度变化时,SMS光纤结构的干涉光谱会发生漂移,而光纤布拉格光栅对湿度不敏感,其纤芯基模保持不变。因此利用SMS光纤结构对环境湿度的敏感性去调制光纤布拉格光栅纤芯基模,通过检测光纤布拉格光栅纤芯基模的反射能量变化就可以实现湿度测量。数值模拟了SMS光纤结构的内部光场分布规律,理论计算了不同环境折射率时,多模纤芯的长度、直径对SMS光纤结构输出能量耦合系数的影响。理论模拟表明,随着环境折射率变化,SMS光纤结构中传输的纤芯基模的输出能量耦合系数会发生变化。同时制作了传感器样品并对其进行了传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模纤芯长35 mm、纤芯直径为85 μm的传感器在45%~95%RH湿度变化范围内,湿度灵敏度为0.06 dBm·(%RH)-1。在20~80 ℃温度范围内,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为0.008 nm·℃-1,温度所带来的湿度测量误差为0.047%RH·℃-1。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灵敏度高、反射式能量检测等优点,在湿度测量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9.
利用Landsat热红外数据研究1985年—2015年北京市冬季热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北京城市中心区冬季供暖、汽车尾气、工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冬季植被覆盖减少导致地表热惯量降低,致使北京市冬季地表热场与其他季节差异明显。冬季城市热场分布直接影响冬季大气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因此,研究热场分布对了解城市热场在大气颗粒物污染中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MODTRAN大气辐射传输模型计算大气透过率、大气上行辐射与大气下行辐射三个关键参数,通过构建查找表解算热红外波段辐射传输方程。使用数据模拟的手段评价了该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当比辐射率和水汽分别在±0.005和±0.6的误差范围内波动时,温度反演的误差分别小于0.348和2.117 K,表明该方法可达到较高的反演精度。选择长时间序列Landsat TM、ETM+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得到1985年—2015年北京市的地表温度。基于反演的地表温度分析了北京市热场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北京冬季热场分布在空间上可分为四个层次:北京市二环内温度较高、二环到五环内低温环状特征明显、外围郊区温度高以及北京西部的山区温度最低;随着近30年来北京市的快速发展,热场分布在长时间序列中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随着北京城市的不断扩张,环状低温区域也不断扩大,从三环扩展到六环;城市二环以内热岛效应随时间推移而增强,且分布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140.
采用含时多态展开方法,对不同频率啁啾激光场中里德堡锂原子布居数的相干迁移特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布居数跃迁几率对激光脉冲形状、激光场强度、啁啾率等参数非常敏感,在合适的激光参数下,可以实现布居数在四个量子态之间的完全迁移和量子态的囚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