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0篇
  免费   510篇
  国内免费   1032篇
化学   1787篇
晶体学   102篇
力学   173篇
综合类   66篇
数学   325篇
物理学   12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1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接触角、表面ξ电位和血液相容性实验,研究了聚(醚-酯)多嵌段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的表面组成和性质与血液相容性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疏水性的PET-PTMO多嵌段共聚物的血液相容性很差,并且与表相中软段的富集量无关;当亲水性的PET-PEO多嵌段共聚物与疏水性的PET-PTMO多嵌段共聚物共混后,发现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共混比例,此时材料表面的血小板粘附量大大降低。对于共混物,表相△[C—O)/[C—O]和表面ξ电位可以较好地与血小板粘附量相关联。以上结果清楚地表明,材料表面的亲-疏水性平衡、软段深度层次分布及表面电位是影响血液相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2.
配体形状对多吡啶铜(Ⅱ)配合物与DNA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平面配体的Cu(Ⅱ)多吡啶配合物[Cu(IP)2]2+、[Cu(PIP)2]2+、[Cu(DPPZ)2]2+和[Cu(HPIP)2]2+,用吸收光谱、CD光谱和粘度等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结果表明配体上的取代基及配体的平面性对这些四面体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产生一定的影响。[Cu(DPPZ)2]2+与DNA的结合较强,而[Cu(HPIP)2]2+与DNA的结合较弱。CD光谱显示配合物[Cu(DPPZ)2]2+、[Cu(PIP)2]2+和[Cu(HPIP)2]2+的加入会导致DNA的CD光谱减弱。而[Cu(IP)2]2+的加入则会使DNA的CD光谱增强。同时,[Cu(IP)2]2+与DNA结合后,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DNA构型转换,即DNA从B型转换成Z型。  相似文献   
33.
1 INTRODUCTION (9S,13R,14S)-7,8-Didehydro-3,7-dimethoxy-4-hydroxy-17-methylmorphinan-6-one I is an impor- tant natural product that was used to ease pain, decrease blood pressure and diminish inflamm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reduction of I with potassium boronhydrid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itle compound II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2 EXPERIMENTAL 2. 1 Instrument The melting point was measured on a Yanagimoto MP-500 apparatus…  相似文献   
34.
A shooting method for coupled Prfer equations is discussedfor numerical solution of two-parameter Sturm-Liouville problems. Research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s from the NSERC of Canada.  相似文献   
35.
纪敏  吴越 《分子催化》1997,11(1):6-12
采用XRD,UV-DRS,XPS,TPR,H2-O2滴定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等技术,研究了负载于具有不同酸碱性的γ-Al2O3,SiO2,Mgo载体上的镍催化剂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甲烷与二氧化碳重整制取合成气反应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述负载型镍催化剂上,影响重整反应活性和积炭量的主要原因不是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而是金属镍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36.
利用溶胶-凝胶分配理论对氢键溶液的模型体系进行研究, 给出了体系的凝胶化条件以及凝胶点后氢键网络中各类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案, 并进行了相应的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当两类质子受体基团的活性不同时, 质子受体基团的竞争作用对网络结构有一定影响. 这为控制氢键网络结构特征提供了可能的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37.
In recent year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s the syntheses of 1,4-dihydropyridyl compounds due to the fact that 1,4-dihydropyridyl compounds possess a variety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1]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many classical methods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hydroquinoline derivatives were reported[2] by conventional heating and refluxing approaches in the presence of organic solvent. These methods, however, involve long reaction time, harsh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use of a large quantity of organic solvent and unsatisfactory yields. Therefore,improvements in such syntheses have been sought continuously.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单羟基冠醚配位体6-羟基-2,3,9,10-二苯并-1,4,8,11,14-五氧杂环十六-2,9-二烯(L)对钙和镧系元素的竞争配位反应,发现该配位体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对钙的配位能力要明显大于对重稀土的配位能力;同时研究了标题大环配位体和钙的配位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为[Ca(NO3)(H2O)L](NO3),Mr=528.47,晶体属单斜晶系,a=1.5285(6),b=0.9713(3),c=1.5134(7)nm,β=98.79(3)°,V=2.2205nm3,Dex=1.531g/cm3,Dc=1.527g/cm3,Z=4,空间群为P21/c.  相似文献   
39.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渣油中金属元素铁、镍、钙、镁、钠、钒,考察了不同的酸浓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和共存元素间的相互干扰,进行了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相似文献   
40.
合成了一系列以不同长度柔韧链相连的p/p型单核锌双卟啉配合物。选用Tripos力场,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退火和分子力学构象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系列双卟啉进行了能量优化和构象分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该类双卟啉稳定存在的最低能量构象为叠合式,最高能量构象为伸展式,并存在一系列的中间能量构象;双卟啉分子内π-π作用和能量转移与双卟啉存在的两种主要构象密切相关;分析了分子内π-π作用的本质。运用不同光谱测试手段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 利用可见和相应二阶导数吸收光谱研究了双卟啉主要存在的叠合式和伸展式构象,通过红外光谱观察了对双卟啉构象和卟啉环间π-π作用较为敏感的吸收谱带;利用荧光光谱计算了双卟啉的分子内能量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