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0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568篇
化学   1129篇
晶体学   60篇
力学   149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176篇
物理学   76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6年   12篇
  1970年   8篇
  1959年   5篇
  1956年   5篇
  193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胶束催化作用下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性能; 用胶束催化法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用红外光谱法和佛尔哈德法表征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通过比较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结构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效果, 探索了胶束催化的作用机理,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可增溶聚苯乙烯的四氯化碳溶液, 随着四氯化碳在胶束中的增溶, 聚苯乙烯可转移至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 胶束催化是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的有效途经, 仅用3.35 g/L的十六甲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于65 ℃, 5 h内即可使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中的苯环氯甲基化程度达到37%; 聚苯乙烯与甲醛、 氯化氢的反应过程由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串联而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作用更加有效, 说明亲核取代是慢步骤;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越长, 对聚苯乙烯的增溶效果越好, 催化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2.
王昊阳  郭寅龙  张亮  安登魁 《有机化学》2002,22(12):974-980
总结了近年来应用质谱方法研究气相SN2离子-分子反应的进展,主要包括气 相SN2离子-分子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各种因素。与凝固相中反应对比 ,阐明了影响反应机理、方向与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及溶剂化效应对凝聚相中反应 的影响方式。还介绍了一些气相中特有的SN2离子-分子反应和研究气相反应特殊 的质谱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23.
A highly efficient Pd/C-catalyzed ligandless, heterogeneous Suzuki reaction of p-(un)substituted phenyl halide with (p-substituted phenyl)boronic acid in DMF/H2O solvent in a short reaction time (0.5 h) at 75 ℃ was developed. The key for such a catalytic system was the addition of 1 equivalent of tetrabutylammonium bromide. A wide variety of substituents can be tolerated and high yields of cross coupling products were achieved. The palladium catalyst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and reused without significantly decreasing its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24.
以硫醇为螯合剂, 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两种层状硫代亚碲酸盐KAgTeS3 (1)和RbAgTeS3 (2). X射线单晶解析表明, 12是类质同晶化合物. 在晶体结构中, 银硫四面体通过共用顶点形成无限的平行链, 在相邻链中银硫四面体取向相反, 这些链与链由三角锥配位的碲互相连接形成阴离子层状结构, 阳离子在阴离子层间. 1的结晶学数据为: Mr=370.75, P21/c, a=0.73639(6) nm, b=1.06468(8) nm, c=0.85203(6) nm, β=106.4640(10)°, V=0.64062(8) nm3, Z=4, R(F)=4.44%, wR(F2)=11.66%. 2的结晶学数据: Mr=417.12, P21/c, a=0.75531(12) nm, b=1.07076(7) nm, c=0.8583(2) nm, β=106.497(6)°, V=0.66558(19) nm3, Z=4, R(F)=6.00%, wR(F2)=15.43%. DSC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 这两种化合物为半导体, 并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The reactions of tanshinone IIA with aromatic aldehyd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nd several 2, T-(substituted arylmethylene) bis (1,6,6-trimethyl-6,7,8,9-tetrahydrophenanthro[1,2-b]- furan- 10, 11-dione) derivatives we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26.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镍钛合金(NiTi)纤维上原位生长了双金属氧化物纳米孔(NiTiONPs)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考察了电解质组成和电压对形貌的影响。将NiTiONPs涂层的NiTi纤维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联用,研究了4种典型芳香分析物的萃取性能。结果表明,富含TiO2的NiTiONPs涂层对多环芳烃(PAHs)具有良好的萃取效率,尤其对苯并[a]芘的萃取选择性优于市售聚二甲基硅氧烷纤维和聚丙烯酸酯纤维。在优化条件下,PAHs的线性范围为0.05~20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012~0.134μg/L。对单支纤维日内和日间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为4.0%~5.5%和6.0%~6.8%,使用分批组装的5支纤维分析的RSDs为6.4%~7.6%。实际水样分析的加标回收率为84.5%~111.5%。所制备NiTi纤维至少可重复使用250次以上,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7.
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Me4N]2HgGe4S10, 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 IR, DSC-TG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标题化合物属四方晶系, I-4空间群, 晶胞参数a=0.92687(8) nm, c=1.43739(12) nm, V=1.23484(18) nm3, Z=2, Mo Kα λ=0.071073 nm, R1=0.0570, wR2=0.1374, 空旷骨架结构由超四面体Ge4S10与HgS4四面体共用顶点连接而成, 有机模板离子在一维孔道中. 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 在320 ℃发生分解形成GeS2.  相似文献   
28.
二芳基乙烯;超声条件下芳基格氏试剂与4-烷基苯乙酮的反应  相似文献   
29.
链状[NH3CH2CH2NH3]AgAsS4的溶剂热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链状[NH3CH2CH2NH3]AgAsS4,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分析,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35805(8)nm,b=0.65331(3)nm,c=2.27711(9)nm,β=106.42(3)°,Z=8.化合物具有有趣的梯子状双链结构,该阴离子链由AsS4与AgS3共用顶点交替连接而成,有机阳离子在阴离子链之间存在较强的N—H…S氢键.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在20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0.
(EnH2)2Ge2S6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剂热方法制备了(EnH2)2Ge2S6单晶.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EnH2)2Ge2S6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125(5)nm,b=1.12290(4)nm,c=1.07518(4)nm,β=92.288(2)°,Z=2.利用DSC及TG分析研究了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200℃以下能够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