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8篇
  免费   3114篇
  国内免费   2076篇
化学   12604篇
晶体学   184篇
力学   1022篇
综合类   103篇
数学   1811篇
物理学   6874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736篇
  2019年   715篇
  2018年   630篇
  2017年   569篇
  2016年   855篇
  2015年   821篇
  2014年   993篇
  2013年   1265篇
  2012年   1585篇
  2011年   1515篇
  2010年   1057篇
  2009年   980篇
  2008年   1088篇
  2007年   1021篇
  2006年   939篇
  2005年   847篇
  2004年   607篇
  2003年   514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425篇
  1998年   345篇
  1997年   337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98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54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57年   2篇
  1942年   2篇
  1930年   2篇
  19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962.
付佳  易仕和  王小虎  张庆虎  何霖 《物理学报》2015,64(1):14704-014704
本文在高超声速脉冲式风洞内对基于纳米示踪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ano-based planar laser scattering, NPLS)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并在此基础上对平板边界层流动结构的精细测量进行了研究. 试验来流Ma=7.3, 总压4.8 MPa, 总温680 K. 通过时序的分析和调试, 对各分系统实现了高精度的同步控制; 定量的粒子注入及混合, 实现了粒子的均匀撒播, 对主流获得了均匀的显示效果; 对于边界层流动, 获得了精细的瞬态流动结构图像, 显示了层流到湍流的转捩过程, 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性.  相似文献   
963.
刘晓辉  陈默涵  李鹏飞  沈瑜  任新国  郭光灿  何力新 《物理学报》2015,64(18):187104-187104
随着超级计算机硬件和数值算法迅速发展, 使得目前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上千个原子体系的电子能带和结构等性质变得可行. 数值原子轨道基组由于其基组较小和局域等特性, 可以很好地与电子结构计算中的线性标度算法等的新算法结合, 用来研究较大尺寸的物理体系. 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 实验室自主开发的基于数值原子轨道基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 Atomic-orbital Based Ab-initio Computation at UStc. 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 该软件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和较高的并行效率, 可以用于包含1000个原子左右的系统的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的研究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964.
贺艳斌  贾建峰  武海顺 《物理学报》2015,64(20):203101-203101
采用基于色散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进行了第一性原理研究, 详细分析了肼(N2H4)在Ni8Fe8/Ni(111)合金表面稳定吸附构型的吸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及成键性质. 通过比较发现, 肼分子以桥接方式吸附在表面的两个Fe原子上是最稳定的吸附构型, 其吸附能为-1.578 eV/N2H4. 同时发现, 肼分子在这一表面上吸附稳定性的趋势为: 桥位比顶位吸附更有利, 且在Fe原子上比在Ni原子上的吸附作用更强. 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吸附位点上稳定吸附构型的电子结构、电荷密度转移以及电子局域化情况. 结果发现: 相同吸附位点的电子态密度图基本一致, 并且N原子的p轨道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表面原子的d轨道之间存在态密度上的重叠; 吸附后电荷密度则主要从肼分子转移到表面原子之上; 在电子局域化函数切面图中也发现吸附后电子被局域到肼分子的N原子和相邻的表面原子之间. 这些电子结构的表征都充分说明肼分子与表面原子之间通过电荷转移形成了强烈的配位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965.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发现, 打破了基于电声子相互作用BCS理论所预言的超导转变温度极限, 掀开了高温超导材料探索和高温超导机理研究的序幕. 根据掺杂类型的不同, 铜氧化物超导材料可以分为空穴型掺杂和电子型掺杂两类. 受限于样品, 对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研究工作远少于空穴型掺杂体系. 本文简要回顾有关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近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比电子型掺杂和空穴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相图来阐明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的研究对探索高温超导机理的必要性, 并特别针对电子型掺杂样品制备中的关键因素“退火过程”展开讨论. 结合课题组最新实验结果和相关实验报道我们发现电子型掺杂铜氧化物超导体在制备过程中除受到温度和氧分压的影响外, 退火效果还受到界面应力的强烈调制. 在综合考虑样品生长过程中温度、气氛及应力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 探讨了“保护退火”方法导致电子型体系化学掺杂相图变化的起因.  相似文献   
966.
研究了粒径10~100nm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在非水基液中的表面活性剂辅助分散。结合颗粒表面特定官能团结构,针对性选择了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氢键桥梁作用和长链分子空间位阻作用抑制了颗粒团聚行为。当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6%的时候,动态光散射测试结果表明颗粒中位尺度30.2nm,与透射电镜测试结果吻合,展现了良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967.
介绍基于光腔衰荡光谱技术的光学湿度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高真空兼容性,衰荡腔由低膨胀的殷钢制成,并利用其自身的自由光谱范围实现光谱的自标定.使用单个在1.39 μm的半导体激光器,实 现了从真空、高纯氦气中痕量水汽,一直到大气湿度的测量,可测量的水汽分压范围极大:0.1 μPa~1 kPa.该光学湿度计可用于作为基本水汽标准,以及测定低温下水(冰)的蒸气压.  相似文献   
968.
969.
970.
1,5‐Daminotetrazole (DAT) is of much interest because of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diversity of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on the decomposition pathway and the kinetics of DAT has been performed based on the quantum chemistry theory. The minimum energy path (MEP) calculation has shown that NH2N3 and NH2CN are the initially detected products of DAT. And the structures of reactant, products and transition state were optimized with MP2 methods using 6‐311G** basis sets, and the energies were refined using CCSD(T)/6‐311G** levels of theory. The calculated rate constant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transition‐state theory (TST) and the canonical variational transition‐state theory (CVT) method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nergy barrier of decomposition reaction is 47.98 kcal mol?1 and the variational effect is small. In addition, the rate constants and the Arrhenius experience formula of DAT decomposition have been obtained between 200 and 2500 K temperature regions. The fitted three‐parameter expressions calculated using the TST and CVT methods are (TST) and (CVT). This work may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urther experimental synthesis and testing.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