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7篇
  免费   2469篇
  国内免费   5077篇
化学   10182篇
晶体学   548篇
力学   1039篇
综合类   660篇
数学   1910篇
物理学   649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476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632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616篇
  2014年   779篇
  2013年   1037篇
  2012年   1042篇
  2011年   1057篇
  2010年   1053篇
  2009年   1163篇
  2008年   1367篇
  2007年   1221篇
  2006年   1135篇
  2005年   1059篇
  2004年   890篇
  2003年   613篇
  2002年   650篇
  2001年   563篇
  2000年   676篇
  1999年   474篇
  1998年   226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125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7篇
  1965年   20篇
  196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21.
试验发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在442.7 Nm波长处测定钙时受到大于0.10 mg·L-1磷共存的干扰,使钙的测定结果偏低,而且此负偏差降低的幅度随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试验还发现:当共存磷的量在0.1~6.0 mg·L-1之间时,钙测量值的负偏差幅度与磷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应用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BP-ANN)及模拟退火两种计算法对上述非线性干扰效应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在单一波长检测的条件下,钙、磷两元素的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此法应用于循环水中钙、磷的同时测定.两元素的检测范围依次为0.08~10.0 mg·L-1及0.10~6.0 mg·L-1,测得其回收率分别为100.5%和98.0%.  相似文献   
222.
阐述了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检出限的物理意义、测定方法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经典的检出限定义的局限性。在利用凝血酶适配体与凝血酶的特异性结合抑制Pt纳米颗粒对量子点荧光猝灭检测凝血酶和基于CuGeO_3纳米线和葡萄糖氧化酶(GOx)修饰的玻碳电极(GCE)生物传感器测定葡萄糖的分析方法中,由于测定信号与被检测物质浓度或浓度的对数成负相关关系,导致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与经典的检出限测定产生一定的冲突,出现了测定精密度越高,检出限越差的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223.
常照荣  刘瑶  汤宏伟  赵海丽  黄静 《化学学报》2011,69(21):2632-2636
采用二甲亚砜水溶液为反应介质, 在常压和108 ℃条件下, 经短时间的液相反应直接制备出橄榄石结构的纳米级LiFePO4. IR分析表明, 液相法直接制得的LiFePO4晶体结构中含有少量的Fe3+. 将液相直接制备的样品与少量葡萄糖混合后在600 ℃下焙烧3 h得到类球形的LiFePO4/C材料.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 这种纳米级LiFePO4/C材料在0.2 C 倍率下放电容量达到157.2 mAh/g, 并且具有较好的放电平台. 5 C和10 C放电容量仍能达到126.1和103.4 mAh/g, 且循环200次后容量没有明显衰减, 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放电特性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224.
用磷酸液活化活性炭,磷酸液可重复回收利用,由于木屑、炭屑等原材料的影响,用于反复活化浸渍的磷酸液中铁含量将从小于10 μg/g上升到几百μg/g,甚至更高,不能满足医药、食品等行业对活性炭中铁离子含量低的要求。对回收来的磷酸液进行除铁纯化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探讨了一种通过用二甲胺(33%)、氢氧化钠(15%)(或氢氧化钾)、二硫化碳三种药品于一定条件下,制得的有机络合沉淀剂,常温下可将回收来的磷酸母液中铁离子除去,除铁效果显著,达到50 μg/g以下,从而使回收的磷酸液能满足医药、食品等行业用活性炭的生产之需。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225.
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乳酸是一种重要的可生物降解/吸收高分子材料,广泛地用作可降解塑料、纤维和生物材料,市场前景广阔.它具有与聚烯烃相当的力学强度和加工性能,但耐热性和抗冲性较差.为满足各种应用的需要,其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气体阻隔性等尚需进一步提高.通过与无机纳米材料复合的方法,可以明显地提高聚乳酸的性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聚乳酸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三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6.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ttempts of inquiry learning in inorganic chemistry teaching and proposes the significances of inquiry learning. The inquiry learning has been applied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ase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etc.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s of inquiry learning are showed through teaching data. The practices indicate that the inquiry learning stimulates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s, strengthen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ultivates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ies and exploration spirits, and improves the teaching effects.  相似文献   
227.
采用全自动中低压柱层析制备色谱分离儿茶素,原料为含量高于85%的茶多酚,分别以硅胶、C18(十八烷基键合相硅胶)作为吸附剂,应用HPLC对分离产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以硅胶作为吸附剂时,甲醇和氯仿溶液梯度洗脱,得到纯度为96.3%的EGCG,得率32%;以C18作为吸附剂时,甲醇和水溶液梯度洗脱,得到90%以上纯度的EGCG、EC、ECG、CG 4种儿茶素,得率分别为28.8%、7.7%、17.0%、1.8%.  相似文献   
228.
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3,8-二甲基-4'-甲氧基黄酮(DMMOF),通过1H NMR、13C NMR、IR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DMMOF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MMOF与BSA粒径大小分别为2.747、2.284 nm,二者混合后为17.705nm; DMMOF对BSA有荧光猝灭作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及Stern-Volmer方程判断其猝灭过程主要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出不同温度下DMMOF与BSA的结合常数及其相应的结合位点数;由热力学参数方程计算出△H、△S和△G的值分别为-116.86kJ·mol-1、-279.55 J·mol-1·K-1、-32.14 kJ·mol-1,推断两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DMMOF与BSA的结合距离为1.22 nm(306 K).同时运用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DMMOF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DMMOF的加入并未引起BSA构象的改变,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推测DMMOF的A环与BSA的134位色氨酸残基及酪氨酸残基发生结合.  相似文献   
229.
以丁基缩水甘油醚和苯酚为起始原料,进行开环缩合反应制得1-丁氧基-3-苯氧基丙-2-醇.再与羟基对甲苯磺酰氧基苯反应得到[4-(2-羟基-3-丁氧基 -1-丙氧基)]二苯碘鎓-六氟锑酸盐(简称BPI·SbF6),产率达79%.用1HNMR、UV、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初步研究了以BPI·SbF6为阳离子光引发剂的脂肪族环氧(CY179)感光体系的感光特性,结果表明CY179/BPI·SbF6感光体系有一定的后固化活性.  相似文献   
230.
多孔硅纳米材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调控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药物治疗、传感、能源储存与转化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尤其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领域,多孔硅由于其丰富的孔道结构能有效释放充放电过程中硅体积变化带来的巨大应力以及大大地缩短锂离子传输距离,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但是,开发简便快速的方法来合成结构可调变的多孔硅纳米材料仍是当前研究的挑战。近年来,一些用来合成多孔硅纳米材料的方法已有报道。我们基于本课题组最近的研究进展和近年来相关文献,比较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多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重点关注其在高能锂电池领域的应用。最后,对多孔硅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