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4篇
  免费   1900篇
  国内免费   3359篇
化学   6152篇
晶体学   374篇
力学   571篇
综合类   457篇
数学   1384篇
物理学   46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436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454篇
  2014年   519篇
  2013年   688篇
  2012年   663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898篇
  2007年   817篇
  2006年   810篇
  2005年   585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404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36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鱼翅中硫酸软骨素的酶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建立了一种测定鱼翅中硫酸软骨素的酶解-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该法利用在一定条件下硫酸软骨素能被硫酸软骨素酶ABC定量酶解成软骨素二糖,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软骨素二糖的量来计算硫酸软骨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2.
邓亚美  王秀娟  杨敏莉  贺木易  张峰 《色谱》2020,38(7):741-749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政府、食品行业以及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需要对食品中的风险因子进行检测。传统的分析方法如生物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色谱法、色谱-质谱法)存在前处理比较复杂,耗时,对样品具有破坏性及无法获取目标物空间信息等缺点。因此,开发快速,无损,实时和可视化的检测技术十分重要,这也是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光谱成像技术融合了成像和光谱两种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用于食品质量和安全评估的非破坏性和实时检测的工具。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得待测物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具有快速,无损和低成本等优点,在食品安全评价和质量控制中也得到了成功应用。质谱成像技术不需要标记和染色,即可实现样品组织表面待测物的可视化和高通量分析。它作为一种分子可视化技术,可以获得食品中营养成分及内、外源性有害物质的空间分布信息,在食品领域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检索了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成像技术在食品研究中的相关文献,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和质谱成像技术的原理,并综述了它们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此外,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这几种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成像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3.
Ti接枝MCM-41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化学亲和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辉  何静  David G Evans  段雪 《催化学报》2002,23(5):473-476
 用二氯化钛茂作为活性物种的来源,利用Si-MCM-41催化剂表面羟基的反应性,得到了Ti接枝MCM-41催化剂的两种结构模型.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i接枝MCM-41催化剂不仅长程结构好,孔径分布均一,而且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含量高.两种结构模型催化剂上芳烃羟化反应性能表明,Ti接枝MCM-41催化剂表面的亲水/憎水性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调变,从而可实现控制芳烃羟化的化学亲和选择性.另外,研究结果还表明,Ti接枝MCM-41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4.
报道从中国南海网胰藻Hydroclathrus clathratus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经过MS,IR,1HNMR,13CNMR(DEPT),HMQC和HMBC等波谱技术鉴定为:(6R,7aS)-6-羟基-4,4,7a-三甲基-2,4,5,6,7,7a-六氢苯并呋喃-2-酮(1),1-(2-脱氧-β-D-呋喃核糖)-5-甲基-1,2,3,4-四氢嘧啶-2,4-二酮(2),尿嘧啶(3),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实验确定化合物1的立体结构,其中化合物1是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5.
二维高分子链形态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在“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中新开设的又一个计算机模拟实验,即应用自编的改进型四位置模型,模拟二维空间中的自回避行走链和无规行走链,并验算均方末端距和均方回转半径与聚合度的标度关系,所得结果与de Gennes的理论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56.
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AFS,XRD和DTA方法研究了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活性结果表明,在退火温度为623K时,Ni-B和Ni-Ce-B样品的苯加氢催化反应转化率最高,分别为63%和81%,0.3%Ce的掺入提高了Ni-Ce-B的催化活性.DTA结果表明,Ni-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598和653K有两个晶化峰,而Ni-Ce-B样品有548,603,696和801K四个晶化峰.XAFS和XRD结果进一步说明,在573K退火时,Ni-B样品晶化生成晶态Ni3B和纳米晶Ni,此时Ni-Ce-B仅有少量晶态Ni3B生成.在673K退火时,Ni-B样品中的Ni3B开始分解生成晶态Ni,同时纳米晶Ni聚集并形成大颗粒晶态Ni,而Ni-Ce-B样品晶化生成晶态Ni3B和纳米晶Ni.在773K和更高的温度退火处理后,Ni-B样品中Ni的局域环境结构与金属Ni箔基本一致,但Ni-Ce-B样品晶化生成的Ni晶格有较大畸变,同时Ni3B并未分解.说明0.3%的Ce对提高Ni-Ce-B样品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本文首次报道了Ni-B和Ni-Ce-B超细非晶态合金中苯加氢催化活性中心为纳米晶Ni和类似于金属Ni的Ni-B非晶态合金.  相似文献   
157.
A Novel Dihydroflavone from the Roots of Uvaria Macrophyll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new dihydroflavone (1), named macrophyllol A, was isolated from the roots of Uvaria macrophylla. Its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evidence.  相似文献   
158.
Monoamino substituted asymmetrical phthalocyanine zinc(Ⅱ), 2-amino-9,10,16,17,23,24-hexapentyloxy phthalocyanine zinc(Ⅱ), was synthesized by statistical condens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UV-Vis, IR and TOF-MS. The aggregative behavior was studied in DMF, THF and CH2Cl2.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not aggregateve in DMF and THF, whereas form dimer in CH2Cl2 at 8 × 10-7~8 × 10-6 mol·L-1.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for the dimer was calculated at the same time, indicating that the less polar solvent is unfavorable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monomer.  相似文献   
159.
增容剂对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热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三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作为增容剂制备了聚丙烯粘土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和TEM表征了其纳米结构.利用动态TGA方法研究了聚丙烯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别采用Flynn Wall Ozawa和Kissinger法研究了聚丙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动力学.结果都表明,蒙脱土的加入明显提高了聚丙烯的起始热分解温度,纳米复合材料热失重10%时的温度比聚丙烯提高40K左右;纳米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区间明显比聚丙烯的窄;纳米复合材料热分解表观活化能明显增大,与聚丙烯相比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60.
为了在分子层次上揭示相关催化反应的机理, 人们对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与碳氢化合物分子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比于过渡金属氧化物团簇阳离子, 阴离子对一些碳氢化合物的活性弱得多, 因此研究还很少. 在本工作中, 我们通过激光溅射产生钒氧团簇阴离子VxOy, 产生的团簇在接近热碰撞条件下与烷烃(C2H6和C4H10)以及烯烃(C2H4和C3H6) 在一个快速流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 飞行时间质谱用来检测反应前后的团簇分布. 在VxOy与烷烃的反应中, 生成了产物V2O6H-和V4O11H-; 在与烯烃的反应中, 产生了相应的吸附产物V4O11X-(X=C2H4或C3H6).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 V2O-6和V4O-11可以活化烷烃(C2H6和C4H10)的C—H键, 也可以与烯烃(C2H4和C3H6)发生3+2环化加成反应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V-O-C-C-O-), C—H键活化与环加成反应都需经历可以克服的反应能垒. 理论计算与实验观测结果相符合. V2O-6和V4O-11团簇都具有氧原子自由基(O·或O-)的成键特征, 活性O-物种也经常出现在钒氧催化剂表面, 因而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 揭示了表面活性氧物种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