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8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1767篇
化学   3386篇
晶体学   223篇
力学   350篇
综合类   146篇
数学   885篇
物理学   252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95篇
  2017年   246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428篇
  2012年   374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69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任晗  罗霄  罗跃  庄庆佐  韩午丽 《合成化学》2019,27(8):594-599
针对深井、超深井钻井液体系中的降滤失剂受长时间高温、高矿化度作用易降解的问题,以氮丙啶与3-氯丙烯反应制得-N-烯丙基氮丙啶(ALAI); ALAI与乙二胺反应制得四烯基交联剂单体(EAAD); EAAD与丙烯酰胺(AM)和2 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发生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反应,合成了微交联共聚物降滤失剂(PAAT),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 IR和TG-DTG表征。结果表明:PAAT可抗220 ℃高温,在高温、高矿化度条件下可维持钻井液的滤失量与流变性能,API滤失量均低于4.0 mL,高温高压滤失量均小于13.0 mL。  相似文献   
82.
以共沉淀法合成了硅铝系载体(AS和SA),并采用改性天然高铝石为原料合成了矿物质载体(MC-1和MC-2),采用浸渍法合成了镍负载型催化剂。用常压固定床管式反应器,考察了液化石油气水蒸气重整反应活性,通过XRD、物理吸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MC-1、MC-2和SA、AS为载体的催化剂的水蒸气重整活性明显高于目前普遍使用的Ni/α-Al2O3催化剂。以SA为载体,负载5%镍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水蒸气重整活性。在750 ℃,水碳比为2.0的条件下转化率达100%,C1选择性达94.46%。XRD分析结果表明1 300 ℃焙烧后的SA载体中存在α-Al2O3晶型和莫来石结构。硅、铝添加次序对水蒸气重整活性影响较大,硅-铝添加次序的催化剂样品的活性高于铝-硅添加次序的样品,C1选择性提高12.7%。  相似文献   
83.
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以聚吡唑硼酸盐、氨基酸为配体的钒氧配合物VO[phCH2CH(NH2)COO][HB(pz)3](1)和VO(3,5-Me2pz)[HB(3,5-Me2pz)3](CH3COO)(2).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它们的结构. 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表明, 配合物1和2的热分解反应都是分两步进行的. 通过计算, 配合物1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4);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4)(1-α)[-ln(1-α)]-3 和dα/dT=(A/β)e-E/RT(1-α)2.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223.52 和331.94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49.67 和57.50. 配合物2 热分解的第一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化学反应; 第二步反应的可能机理为成核与生长(n=1/2). 其非等温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dα/dT=(A/β)e-E/RT(1-α)2, 和dα/dT=(A/β)e-E/RT(1/2)(1-α)[-ln(1-α)]-1. 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是300.56 和444.72 kJ·mol-1; 指前因子ln(A/s-1)分别是75.53 和92.50.  相似文献   
84.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糖苷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苷化合物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中草药和天然药物中的许多抗病活性化合物也是糖苷化合物。根据糖苷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的配糖体与糖环碳原子相连的原子类型可把糖苷化合物分为氧苷、氮苷、硫苷和碳苷等。未作特殊说明的糖苷化合物均指氧苷,且配糖体为羧酸的糖苷化合物亦称为糖酯。有关糖苷(酯)化合物和其合成方法的研究很多,其中应用相转移催化法较为常见。我们曾用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过许多糖酯化合物并对其生理活性进行研究报道。本文在原合成糖酯的基础上通过相转移催化法,选用不同于文献报道催化剂及溶剂体系,  相似文献   
85.
四苯基卟啉在改性磷酸锆层间的插入及荧光增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出于节约一次性能源的考虑,人们已经加大对太阳能等天然资源的利用,致力于模拟天然光合作用的研究[1 ̄3],而光合作用中的捕光复合物又称为光子天线。光子天线中往往存在一种或几种猝灭剂,猝灭剂吸收光子后产生激发态的能量可以在不同分子或者同一分子的不同生色团之间转移,转移出能量的一方为能量给体,另一方为能量受体。  相似文献   
86.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玻璃孔穴中定位生长纳米碳管电极, 分析了负偏压对纳米碳管电极生长的影响. 该电极对铜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性能分析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纳米碳管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检测性能, 位于-0.0100 V附近的铜离子的还原峰峰形良好, 其电流在铜离子浓度为0.01~0.30 mmol•L-1时, 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0.9975, 且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87.
洋葱状富勒烯的提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墨粉为碳源, Al为催化剂, 采用真空热处理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15~35 nm的洋葱状富勒烯(OLFs).并用CS2分离和空气氧化法对得到的OLFs初产品进行了提纯处理.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提纯前后样品的分析表明, CS2分离处理可有效去除初产品中裸露的金属催化剂微粒,然后在空气中610 ℃焙烧200 min,可基本去除无定型碳,并大量去除了石墨状碎片等碳杂质, OLFs的纯度在50%(体积分数)以上.  相似文献   
8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草药中铁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芍、党参、白术、茵陈、天冬、枸杞子、当归、菟丝子、金银花、桔梗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基础。中草药消化后配制成溶液,用邻二氮菲作显色剂,使用UV-12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在510 nm处测定各样品的吸光度(A),求出样品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结果显示,当归和金银花中铁的含量较丰富,分别为(135.367 8±0.111 1)μg/g和(125.936 4±0.159 9)μg/g;桔梗含铁量最少,为(3.510 9±0.159 9)μg/g,10种中草药中铁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为使用中草药治疗系统疾病提供了可靠数据,10种中草药在用量范围内Fe含量适合人体每天正常摄入量。  相似文献   
89.
针对一系列疏溶剂嵌段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用模拟退火方法研究了双亲半柔性两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形态.模拟结果显示共聚物在溶液中均形成核-壳聚集体,其中疏溶剂嵌段形成聚集体的核,亲溶剂嵌段形成聚集体的壳.当上述相互作用较小时,核呈球形,而壳如同长在核上的刺.随着上述相互作用的增大,核逐渐增大.在较大的相互作用时,核呈柱形;而随着相互作用的加大,长在核上的刺逐渐伏贴于核表面.在更大的相互作用时,核又呈球状,壳伏贴于核表面.  相似文献   
90.
采用毛细管电泳法,以15 mmol·L-1磷酸氢二钠、15 mmol·L-1硼砂和20%乙醇的缓冲溶液作为运行电解质溶液,获得了五味子甲素与五味子中其余成分的有效分离,且峰形较好.测得五味子甲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0.72+24.9 x,相关系数为0.998;线性范围为0.03~0.37 g·L-1.测得的五味子中五味子甲素质量分数为1.18%,相对标准偏差为2.63%(n=6);平均回收率为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