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7篇
  免费   1000篇
  国内免费   1795篇
化学   3423篇
晶体学   227篇
力学   370篇
综合类   146篇
数学   903篇
物理学   260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373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troductionItisnecessarytoevaluatetheamountofDNAfragmentinsuchcasesasgeneexpressioninvestigati0n.HybridizationwithradioactivitytaggedoligonucleotidesfollowedbyphotograPhyanddensitometricscanisoftenemployedtomeettheneedsofsuchrequirementS,whichislaborintensive,timec0nsumingandunautomated-CaPillaryelectrophoresis(CE)tendst0beastrongtoolintheanalysis0fDNAfragmentSwiththeadvantagesofhighsensitivity,highres0luti0nandautomation.QuantitativeanalysisofDNAfragmentshasbeendonebysomeauthorsusingC…  相似文献   
102.
针对镧系元素钕,本文通过循环伏安、开路计时电位、方波伏安等方法研究了773 K时Nd(III)在钼电极上在LiCl-KCl-ZnCl2熔盐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及Zn-Nd合金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LiCl-KCl-ZnCl2熔盐中,Nd(III)在预先沉积的Zn阴极上欠电位沉积形成三种Zn-Nd金属间化合物.基于电化学行为研究,采用恒电位电解提取Nd并用方波伏安曲线测量来检测Nd(III)离子浓度的变化,然后通过电解前后Nd(III)离子浓度变化评估了Nd的电解提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1.84 V恒电位电解进行50 h后,Nd(III)离子浓度接近于零,提取效率为99.67%.在973 K时通过恒电流电解提取Nd并获得了Zn-Nd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附带能量散射谱(EDS)对合金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XRD分析表明在Zn-Nd合金中存在Nd2Zn17,LiZn和Zn相,EDS能谱分析表明Nd在合金中的原子分数高达14.99%.  相似文献   
103.
建立了一种用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BDMDAC)从碱性氰化液中固相萃取金的新方法:在碱性介质中,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溶液(BDMDAC)与Au(CN)2-络阴离子生成离子缔合物,该离子缔合物可被反相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柱萃取、富集,用乙醇洗脱,反相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柱可重复使用。该方法用于从碱性氰化液中固相萃取痕量金,萃取回收率可超过98%。  相似文献   
104.
以Sr(NO3)2和HfOCl2·8H2O为原料,乙醇/水作溶剂,KOH为矿化剂,Ce(NO3)3·6H2O作为激活剂,用一元醇热法制备了掺杂Ce3+的SrHfO3超微球粒子。用XRD、SEM、荧光光度计分析了粒子合成过程的物相变化、形貌特征及激发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在nSr∶nHf=1∶1,VC2H5OH∶VH2O=4∶1,水热合成温度140℃,反应时间4 h,pH=13.5的条件下,获得SrHfO3∶Ce形貌为微球、分散均匀的粒子,粒径约900 nm。当Ce3+掺杂浓度为0.7mol%时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5.
合成了2个新配体4-(4-硫代乙酸)甲苯基-6-苯基-2,2’-联吡啶HC^N^N(PhCH2SCOCH3)(L3)和6-(4-硫代乙酸)甲苯基-2,2’-联吡啶HC^N^N(CH2SCOCH3)(L5)及其发光的铂(Ⅱ)配合物ClPtC^N^N(PhCH2SCOCH3)(C3)和ClPtC^N^N(CH2SCOCH3)(C5).通过1H NMR谱和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C3的晶体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及激发态寿命测定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以及配合物作为光敏剂在光催化制氢中的应用.通过系列配合物产氢效率的比较,揭示了它们的产氢效率和激发态寿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王欢  韩雪  贺新新  王冰  吴波 《色谱》2017,35(4):388-397
合成了一种耐高温的3,4-二(3-苯氧基-4-氟苯基)-2,5-二苯基苯基接枝聚硅氧烷(DPFP)固定相,使用静态涂渍法将其涂渍到毛细管柱内壁上,制成气相色谱柱。分离裂解乙烯的色谱图显示DPFP固定相在360℃时仍具有良好的分离能力。DPFP固定相的柱效为3 324块/米(保留因子(k)4.24,萘,0.25 mm i.d.)。麦克雷诺常数计算结果显示DPFP固定相属中等极性。溶剂化参数模型结果显示DPFP固定相与溶质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力、氢键碱性作用力。Grob试剂分离结果显示DPFP色谱柱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惰性。另外,芳香族同分异构体、苯取代物、多环芳烃、脂肪酸酯及脂肪醇都得到了良好的分离,表明DPFP固定相在应用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7.
以三聚氰胺苯甲酸盐为碳源和氮源、以三聚氰胺磷钼酸盐为钼源、磷源和氮源,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制备了系列N,P掺杂型C@Mo_2C催化剂。采用XRD、SEM、TEM和XPS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表面特性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三聚氰胺苯甲酸盐中n(三聚氰胺)/n(苯甲酸)、前驱体中n(C)/n(Mo)等因素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220℃、反应压力为3.0 MPa、空速为3 600 m L/(g·h)的条件下,在N,P掺杂型C@Mo_2C的催化作用下,CO_2转化率可以达到12.2%,此时产物中CH_3OH的选择性达到52.2%。  相似文献   
108.
以廉价水玻璃为硅源,在晶种替代有机模板剂的条件下采用干胶法合成了ZSM-5分子筛。利用XRD、SEM、TEM、FTIR、N_2吸附-脱附和NH_3-TPD等分析方法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和测试,考察了合成条件对ZSM-5分子筛晶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硅铝比(n/n)为30~70,钠硅比(n/n)为0.12~0.20时都可以得到结晶度良好的ZSM-5分子筛。研究发现,干胶法合成ZSM-5,在不引入外加水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ZSM-5样品,外加水的引入能够有效地提高晶化速率;与水热法合成ZSM-5分子筛相比,干胶法可以显著地缩短晶化时间,同时,合成样品的晶体尺寸也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09.
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三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胶束聚集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芘为荧光探针,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CPC)为猝灭剂, 以芘的饱和水溶液为溶剂配制表面活性剂溶液, 根据芘的荧光强度之比I1/I3随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浓度的变化, 测定了三聚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TTTA的cmc值, 测定值与表面张力法测定的cmc值一致;当猝灭剂CPC的浓度取0.1~0.3 mmol·L-1范围时, 用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了CTTTA的胶束聚集数. 实验数据表明, 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为6~10倍cmc时, 胶束聚集数N随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而线性增大, 并用外推法得到CTTTA的临界胶束聚集数.  相似文献   
110.
以焦脱镁叶绿酸-d甲酯(MPPd)为起始原料, 通过其醛基与连有五元杂环的β-二酮、α-氰基酮和丙二腈的活性亚甲基进行Knoevenagel反应, 完成3-位五元杂环取代的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衍生物. 所合成的新化合物均经UV, IR, 1H NMR及元素分析证明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