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9篇
  免费   1014篇
  国内免费   1837篇
化学   3528篇
晶体学   226篇
力学   350篇
综合类   147篇
数学   886篇
物理学   258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54篇
  2014年   319篇
  2013年   433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45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84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423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1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光还原沉积贵金属法结合制备出Ag改性的纳米ZnO薄膜。利用FESEM、XPS、ESR、UV-Vis分析了纳米Ag-ZnO薄膜的表面形貌、表面组成和光谱特征。FESEM分析表明银在纳米ZnO薄膜表面形成原子簇而没有形成均匀覆盖层。XPS分析表明负载在纳米ZnO薄膜表面的银以Ag0形式存在; 相对于纳米ZnO薄膜, 纳米Ag-ZnO薄膜中晶格氧的含量有所下降,而表面羟基氧和吸附氧的含量显著增加。纳米Ag-ZnO薄膜的ESR峰强比纳米ZnO薄膜大,表明纳米Ag-ZnO薄膜中束缚单电子的氧空位的浓度高于纳米ZnO薄膜。UV-Vis分析纳米Ag-ZnO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能是纳米银粒子与纳米ZnO薄膜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甲基橙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纳米Ag-ZnO薄膜的光催化活性以及银沉积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光催化降解结果表明,银的沉积量为0.018 2 mg·cm-2的纳米Ag-ZnO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在紫外光照射3 h后甲基橙降解率约为78%,而纳米ZnO薄膜约为62%。  相似文献   
972.
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模建了大肠杆菌中高丝氨酸琥珀酰基转移酶的三维结构.分析了活性位点的组成,从结构上佐证了Cys142而不是Lys47为亲核进攻的残基,并通过与其天然底物琥珀酰-辅酶A的对接研究,从理论上确认了对复合物形成起到重要作用的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973.
本文合成了2个新型Cu(Ⅱ)配合物:[Cu2(L1)2Cl4]L1 (1)和[Cu(L2)2(NO3)2(H2O)] (2),其中L1为3,6-二(苯并三唑-1-)哒嗪,L2为3-(1,2,4-三氮唑-1-)-6-氯哒嗪。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离子与3个氯原子和配体的2个氮原子形成五配位的四角锥构型,2个氯原子以μ-2方式桥联2个中心铜原子。在配合物1的晶胞中1个游离配体未参与配位。配合物2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铜原子处于五配位四角锥配位环境中。分子间氢键将2的分子结构延伸为一维链、二维网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进一步使配合物构型发展成三维拓扑结构。应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本文所涉及的化合物进行了清除自由基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2个配体都具有较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974.
将含磷化合物插层石墨层间化合物(GIC)用于聚乙烯(PE)的阻燃,采用氧指数(LOI)方法评价了PE/GIC的阻燃性能,并采用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PE/GIC的热降解过程,探讨了GIC的阻燃机理。研究表明,不同含磷化合物插层GIC阻燃聚乙烯的氧指数有显著差别,其中以多聚磷酸铵-GIC的阻燃效果较好,氧指数较高。TG-FTIR研究结果表明,GIC并未显著影响PE的热降解方式,但由于GIC体积膨胀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部分PE热降解提前并发生热氧化降解,促进了后期成炭的石墨化过程。  相似文献   
975.
碳酸钙晶须合成过程中可溶性磷酸盐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可溶性磷酸盐为控制剂,一步碳化法制备了文石相碳酸钙晶须。借助于XRD和FTIR,分析了可溶性磷酸盐在碳酸钙晶须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通入CO2进行碳化反应前,可溶性磷酸盐与Ca(OH)2反应生成了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磷酸钙化合物——羟基磷灰石;在通入CO2初期,[CO32-(OH)]进入到羟基磷灰石的晶格,部分替代[PO43-],生成碳酸羟基磷灰石,然后以此为结晶中心诱导文石相的异相成核,Ca2+、CO32-不断叠加,进而生长为碳酸钙晶须。  相似文献   
976.
以豆甾醇(stig.)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碳酸钙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物为分散剂、过硫酸钠为引发荆、极性较低的甲醇(tolu.)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豆甾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试验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貌、粒径及选择吸附性能分别采用高效液相、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进行分析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3g stig.:40mL MMA:15mL DVB:4g CaCO3 2g SDS:0.4mLNa2S2O8:14mL tolu.,其中引发荆过硫酸钠应分多次加入,在聚合反应初期采用高速搅拌,随着聚合反应的进行搅拌速度应逐渐减小.该条件下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平均粒径小于100μm、分布较窄,对豆甾醇表现出快速和稳定的特异吸附性能,其分离因子超过1.65,吸附容量约为1.2mg/g.  相似文献   
977.
本文我们决定了一类Block型李代数$\BB$在同构意义下的分类和中心扩张, 其中$q$是一个非零复数. 我们的结果推广了以前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978.
为学习微积分的读者介绍如何将基本流体力学应用于对发展中国家非常重要的简单重力输水系统的建模。首先推导出Bernoulli方程,从而了解作为沿流线运动的流体质点压力、速度和高度之间的关系。其次,应用Bernoulli方程分析一个简单的输水系统的合力和流速。然后,对层流和湍流分别考虑分压水箱、不同直径的管道及摩擦的影响。最后,讨论在密克罗尼西亚和洪都拉斯重力输水系统的设计和安装。  相似文献   
979.
介绍了EAST装置上的384道(极向24道径向16道)的外差混频式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系统及其在EAST及其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的运行情况。在低杂波电流驱动期间,高灵敏度的电子回旋辐射成像系统受到严重干扰以至于无法提供正确的实验数据。通过优化系统各模块的接地、外加多层铜网屏蔽等措施,使得ECEI系统屏蔽效能与改善之前相比提高了40dB,基本保障了EAST装置上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980.
采用沉淀水热法,通过调变水热过程中水与凝胶的质量比制备了不同的AlOOH,将其与工业甲醇催化剂C302混合形成复合催化剂,考察复合催化剂对一氧化碳加氢的影响,同时运用XRD、FT-IR、BET、NH_3-TPD-M S、TG-DTG和H_2-TPR等技术对不同AlOOH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热过程中水与凝胶的质量比对AlOOH择优取向晶面、孔结构、表面酸强度等存在明显影响,进而导致复合催化剂产物中出现分布不同的低碳醇或二甲醚。其中,当水和凝胶的质量比为2∶1时,AlOOH的(020)和(120)晶面择优取向,孔容增大,且其表面具有适宜的强弱酸比例中心,复合催化剂呈现出较高的低碳醇选择性,表明AlOOH具有碳链增长的作用,这为合成气制取低碳醇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