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化学   378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36篇
数学   92篇
物理学   34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葛庭燧  王中光 《物理学报》1962,18(8):379-391
【摘 要】进行了99.6%工业纯铝和99.99%高纯铝(退火和冷加工)的扭转疲劳试验,测定了经过各种应力循环数N以后的滞后迴线的形状和面积,从而算出了在每次循环中的能量消耗ΔE和最大抗扭矩Tm。对于所得到的ΔE-N曲线和Tm-N曲线进行了分析,并与在疲劳试验的各个阶段对于试样表面所作的金相观测结果作了比较,认为在试样中未出现局部滑移区以前,引起ΔE和Tm的基本过程是空位对于位错的钉紥作用,这是一种体积效应,但是在局部滑移区出现以后,这种滑移区引起额外的能量消耗,而对于Tm的影响并不显著,因而在这个阶段里Tm和ΔE的变化便不再彼此相对应。这种分析可以澄清过去文献中关于ΔE和Tm(代表硬度变化)在疲劳过程中的变化的许多互不一致的结果。假定实验所观测到的曲线是这两种过程(整体过程和局部过程)所引起的效应的迭加,并且假定这两种过程对于ΔE和Tm的贡献由于疲劳振幅的大小、试样的处理状态(退火或冷加工)以及所合杂质之不同而异,可以满意地解释实验所观测到的各种曲线的形状和位置。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52.
【摘 要】本文研究了各种处理对于含铜1%、2%和4%的铝合金在疲劳载荷下ΔE和Tm的变化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金相观测。用Al-1%Cu合金所进行的试验指出,当外加扭应变较大时,ΔE和Tm曲线的形状类似于高纯铝或工业纯铝;当扭应变较小时,或在室温进行预先时效后,曲线的形状类似于Al-4%Cu合金。这些结果都可以根据溶质原子对于位错的交互作用的看法得到解释。对于Al-1%Cu和Al-2%Cu合金进行了断续的疲劳载荷试验,结果证明了ΔE在疲劳后期的上升是由于试样里出现了集中的粗滑移区,而不是由于疲劳载荷引起了过时效从而使试样发生软化的结果。用Al-4%Cu合金进行了疲劳和再溶处理的试验,根据ΔE和Tm曲线的表现情况来看,认为如在ΔE的后期上升后立即对试样进行再溶处理,即可以使试样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但当ΔE上升过了一个时期以后,由于试样中已有裂缝出现,对试样进行再溶处理,反足以加速试样的断裂。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总结出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推论:(1)由于粗滑移带的出现是形成疲劳裂缝的先声,所以有可能通过测量ΔE的方法来查知初发裂缝的形成;(2)通过加入合金元素和进行热处理的方法,可以推迟粗滑移带的出现,从而提高铝合金试样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3.
激光在雨中传输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雨滴其对激光的散射和吸收作用,研究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受雨滴作用的影响,计算不同雨滴对激光光强的影响,在不同降雨下,测试激光光强的变化,并通过软件仿真实时显示光斑的闪烁、漂移,为进一步优化激光通信系统性能设计、最终实现全天候超视距的大气激光通信做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54.
Freely suspended metallic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s) exhibit reduced current carrying ability compared to those lying on substrates, and striking negative differential conductance at low electric fields. Theoretical analysis reveals significant self-heating effects including electron scattering by hot nonequilibrium optical phonons. Electro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under strong self-heating are exploit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prob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individual SWNTs (approximately 3600 W m-1 K-1 at T=300 K) up to approximately 700 K, and reveal a 1/T dependence expected for umklapp phonon scattering at high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55.
湍流效应对光通信链路的影响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大气湍流效应的分析,研究了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受大气随机信道的影响,通过软件实时显示光斑的闪烁、漂移,为进一步优化激光通信系统性能设计,最终实现全天候的大气激光通信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56.
高频地波雷达下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频地波雷达监测海上低速移动目标的要求及该类雷达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与高频地波雷达目标跟踪相适应的多目标跟踪数据处理方案。在该方案中对BTC(bayes tracking confirm)方法与BTT(bayes tracking termination)方法进行了改进,解决了上述两种方法在高频地波雷达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贝叶斯准则与次数判定相结合的跟踪起始和终结方法。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稳定、有效地实现高频地波雷达密集回波下的多目标跟踪。  相似文献   
57.
Focusing in microlenses close to a wavelength in diamete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ght focused from air into a spherical microlens is affected by diffraction at the lens surface as its diameter approaches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Through an extension of Mie theory, we show that a converging wave that is incident upon a Si microlens with a diameter less than approximately 4lambda creates a spot as much as 25% smaller than predicted with vector diffraction theory. Si microlenses only a wavelength in diameter are shown to be virtually insensitive to variations in the maximum illumination angle, and changes in index of refraction are not found to cause the proportional changes in spot size that would be expected from vector diffrac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58.
用坐标Bethe ansatz方法详细研究了开边界条件下一类新Hubbard模型的可积性问题. 得到了系统的能谱、可积边界条件和Bethe ansatz方程.  相似文献   
59.
设计了大气激光通信信道测量系统,利用此系统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了近地视距实验测量并采集了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详细分析讨论了所得实验数据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同时实验中获得了大量数据,为进一步完善大气激光信道模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大气激光通信系统建模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光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场外测量建立出典型天气条件下的信道模型,制定了信源编码及信道编码方式及相关参量,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了半实物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引入256-PPM信源编码及RS(255,223)信道编码对系统通信性能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