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7篇
  免费   772篇
  国内免费   1130篇
化学   2112篇
晶体学   160篇
力学   214篇
综合类   115篇
数学   447篇
物理学   177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01.
单层碳纳米管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单层碳纳米管 (SWNT)是 Iijima博士 [1]于 1 993年首次发现的 .它具有非常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单层碳纳米管的合成技术和纯化研究的不断完善 [2~ 5] ,关于它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向化学反应和应用研究 .由于单层碳纳米管不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而限制了对其化学性质的研究 .单层碳纳米管的端头是由碳的五元环和六元环组成的半球形 .氧化作用可将该端头打开并转化为羧基 ,从而与其它的化学试剂发生反应 .Liu Jie等 [6] 用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氧化单层碳纳米管 ,将之裁剪成 1 50~ 80 0 nm的“短管”.在…  相似文献   
202.
钛醇盐电化学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钛金属为“牺牲”阳极,首次在无隔膜电解槽中,电化学一步法制备了纳米TiO~2前驱体钛醇盐Ti(OEt)~4,Ti(OPr-i)~4,Ti(OBu)~4。产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进行表征。电化学一步法直接制备纳米材料前驱体钛醇盐,克服了传统化学方法合成金属醇盐步骤多、产率低、纯度达不到要求及后续分离繁琐等缺点。本文同时讨论了影响电合成钛醇盐的关键因素及可能的反应机理,实验表明钛在醇溶液中呈点蚀行为,钛醇盐卤化物Ti(Ⅲ)(OR)~nBr~m在阳极形成,然后被氧化为Ti(Ⅳ)(OR)~nBr~m,这种物质在阴极上ROH参与下被还原生成钛醇盐Ti(OR)~4,钛阳极表面拉曼光谱证实了上述观点。防止阳极钝化,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彩有机胺溴化物为导电盐,可以提高电合成收率。  相似文献   
203.
皂甙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标分子柔性大的特点,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方法中采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平方R^2引导的构象选择法。对12个皂甙分子的生物活性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探讨了几种探针对构效关系结果的影响,并选择了一种较合理的“复合”探针方案。应用该复合探针构建CoMFA模型,发现影响药效的立体场与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40%和40%,其它能量项的贡献为20%。该模型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平方R^2为0.653,非交叉验证的R^2为0.991,方差比F(4,7)值130.195(即置信度99%以上),活性预计的标准偏差与极差比(s/△γ)为4.2%,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根据该模型,预计在指定位置添加位阻较大的基团活性值提高将会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4.
含氟农药的比较分子场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比较分子场分析(CoMFA)方法对112种含氟农药分子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同时进行了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用78个化合物作为训练集,以距离比较方法(DISCO)确认的药效团为叠合规则构建CoMFA模型,发现影响活性的立体场与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60.4%和39.6%,影响毒性的立体场与静电场的贡献分别为59.2%和40.8%。药效模型与毒效模型在交叉验证时的相关系数平方(R^2)分别为0.652和0.611,非交叉验证的R^2分别为0.982和0.977,方差比F(8,69)值分别为463.6及362.9,活性和毒性的标准偏差-极差比s/△γ值分别为3.6%和2.9%,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自预测能力。对测试组34个化合物进行了活性和毒性的预测,活性与毒性预测的标准偏差-极差比s/△γ值分别为10.4%和6.4%。最后,还建立了一个由97个化合物构建的扩大的模型,各种统计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预计了一个活性较高且毒性很低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5.
树脂NKY对染料活性艳蓝KN-R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树脂NKY对染料活性艳蓝KN-R的静态吸附性能,并与其它提取分离有机物的某些商品化吸附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树脂NKY吸附KN-R具有很好的效果,吸附速率由液膜扩散控制,吸附等温曲线由三参数方程非线性回归求出的常数可计算△G^0,由温度对吸附的影响求得的△H^0说明吸附过程中吸热的而且是自发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6.
选用2种醚氧桥联三羧酸配体(H_3cpta和H_3dbba)和4,4′-联吡啶(4,4′-bipy)或菲咯啉(phen)与ZnCl_2进行水热合成反应,构筑了2个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Zn(μ-Hcpta)(4,4′-bipy)(H_2O)]_n(1)和{[Zn_3(μ_3-dbba)_2(phen)_3]·6H_2O}_n(2),并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分别属于单斜晶系,P2_1和I2空间群。配合物1和2具有两种不同的一维链结构。  相似文献   
207.
通过在N2气氛围下热裂解富集Mn的鸢尾可得到Mn/生物炭(BC)材料, 并按植物叶(Leaf)和根部(Root)分别将其分别命名为BC-L0, BC-L1, BC-L2, BC-R0, BC-R1和BC-R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谱分析(EDS)仪、 X射线衍射(XRD)仪、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原子吸收光谱(AAS)和比表面积分析(BET)仪等对Mn/生物炭材料的Mn含量、 化学组成与形貌进行了表征, 发现鸢尾叶部为Mn主要富集部位, 最大富集量为13.0 mg/g, 且Mn以Mn2O3薄片存在于生物炭表面. 利用Mn/生物炭与H2O2构建了类Fenton体系, 在中性条件下BC-L2-H2O2体系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RhB, 3×10 -5 mol/L)的降解率达到50%(180 min), 表明该体系具备氧化去除RhB的能力, 并推测了该体系对RhB的催化氧化机理. 结果表明, 先将Mn超富集植物转化为Mn/生物炭材料, 再通过添加H2O2能构建具有氧化能力的类Fenton体系, 可用于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实现“以废治废”的绿色循环思路, 为Mn富集的植物后续处理提供一种新的转化及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8.
以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为原料,与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发生羟醛缩合生成相应的查尔酮;再与2-肼基苯并噻唑反应,合成了5个含1,2,3-三唑基、苯并噻唑基的新型吡唑啉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其最大发射波长在427~444 nm,荧光强度大小与衍生物中不同的取代基有关  相似文献   
209.
采用水热方法,选用含2个氰基的醚氧桥联羧酸配体(Hdbna)和2,2′-联吡啶(2,2′-bipy)与MnCl2·4H2O反应,合成了一个二维配位聚合物[Mn(μ3-Hdpna)(2,2′-bipy)]n (1),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配合物1中,配体Hdbna在水热反应条件下,通过原位反应被转化成醚氧桥联三羧酸配体(H3dpna)。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空间群。配合物1具有二维层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硅腈化反应中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10.
3D打印技术作为新型成型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巨大的关注,但常见的PLA、ABS等单体打印耗材由于其自身的不同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本文综述了植物纤维及其提取物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在3D打印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木纤维、竹纤维,秸秆纤维等常见植物纤维用于3D打印的研究现状,还介绍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植物纤维提取物增强聚合物用于3D打印的研究情况。同时对植物纤维/聚合物材料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改性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