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8篇
  免费   831篇
  国内免费   1149篇
化学   2197篇
晶体学   206篇
力学   232篇
综合类   131篇
数学   499篇
物理学   19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81.
李新燕  王彦  谷雪  陈妍  阎超 《色谱》2010,28(3):231-235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3-[N,N-二甲基-[2-(2-甲基丙-2-烯酰氧基)乙基]铵]丙烷-1-磺酸内盐(SPE)为单体,制备了新型的亲水作用毛细管整体柱,并通过三聚氰胺在此柱上的保留行为证明其具有亲水性。以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CEC)技术为平台,优化了整体柱基于亲水作用分离分析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色谱条件。当流动相中乙腈与1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的体积比为80:20, pH为3.0,电压为3 kV,检测波长为215 nm时,三聚氰胺能获得很好的分离。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亲水整体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渗透性,建立的pCEC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mg/L。该方法简单方便,回收率较高,而且流动相中无需添加离子对试剂,适合于奶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82.
We study the fully entangled fraction (FEF) of arbitrary mixed states. New upper bounds of FEF are derived. These upper bounds make complements on the estimation of the value of FEF. For weakly mixed quantum states, an upper bound is shown to be very tight to the exact value of FEF.  相似文献   
983.
应用荧光光谱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定量检测三聚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发现三聚氰胺溶液在紫外光激发下产生较强荧光,测得其荧光峰在310~600 nm之间,荧光峰值波长为420 nm左右,荧光相对强度与三聚氰胺溶液浓度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结合荧光光谱对三聚氰胺溶液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对每个样本选取30个发射波长值所对应的荧光强度作为网络数据,训练、建立了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应用训练好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5种三聚氰胺溶液的浓度进行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0.93%,0.09%,0.31%,1.55%,4.61%。该方法能快捷、准确地测定三聚氰胺在溶液中的含量,为三聚氰胺检测及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84.
选用五种样品试剂三氟乙酸、四氢呋喃、甲酸、乙腈、60%乙腈/5%三氟乙酸和两种不同的制样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表征难溶性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酰胺(PA6T)的结构和分子量。发现以60%乙腈/5%三氟乙酸为样品试剂所得谱图的分子质量范围和信噪比最大,且溶剂法一步点样优于无溶剂法制样。获得了离子液体中合成产物PA6T的链结构,表明其主链为线性,未发现环状聚合物的存在,存在三种端基结构聚合体: 两端均为氨基或羧基、或一端为氨基另一端为羧基。采用MALDI-TOF MS和SEC两种方法对比测量了PA6T的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数,表明MALDI-OF MS测得的平均分子量低于SEC法,分子量分布指数也低于SEC法,这是由于MS处理数据时忽略了低分子量部分,且高分子量部分因难以离子化而无法得到引起的。对于难溶的聚芳酰胺类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及其分布表征,MALDI-TOF MS仍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985.
获得了不同浓度下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溶液在银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果表明: 亚甲基蓝分子与银纳米粒子高浓度下物理吸附为主,低浓度下化学吸附为主;不同浓度下存在不同的吸附取向,即高浓度下为“直立”取向,低浓度为“平躺”取向。通过观察低浓度下MB在银胶中吸附时间对谱图的影响,得知低浓度下吸附取向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应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G*和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亚甲基蓝阳离子(MB+)及MB+与Ag原子形成的不同构型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MB+有可能通过N—Ag和S—Ag与Ag原子形成两种较强的吸附构型。电荷布居分析表明,与S原子相比,芳香环上的N原子更易与Ag发生相互作用。还对实验观察到的部分谱峰及它们的振动模式作出了初步归属和讨论。  相似文献   
986.
镁热还原法制备圆片状氮化硼多晶微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三氧化二硼(B2O3)、氯化铵(NH4Cl)和镁粉为反应物, 以三氧化二铁(Fe2O3)为催化剂, 利用镁热还原法在700~850 ℃下反应, 制备了氮化硼多晶微粉. 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 产物为六方相, 晶格常数a=0.2499 nm, c=0.6682 nm. 产物的红外光谱中在790和1380 cm-1处出现了六方氮化硼的特征吸收峰.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到产物为圆片状颗粒, 平均直径约为0.9 μm, 平均厚度约为100 nm. 讨论了Fe2O3的存在对产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7.
以单个椭球形Fe2O3@Au核壳粒子作为SERS活性基底, 苯硫酚(TP)作为探针分子, 研究了椭球形粒子表面SERS效应的分布, 对比了粒子尖端以及中间SERS效应的差别. 为了得到单个粒子表面不同部分对SERS强度的贡献差别, 通过数学模拟和解析了探针分子SERS的二维成像(2D-mapping)信号, 获得了粒子边缘不同点的SERS效应. 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当xy平面内粒子在垂直入射(z轴)平面波作用下, 单个椭球形Fe2O3@Au核壳粒子表面单位面积上的SERS强度相差极大, 粒子长轴方向端点附近单位面积上的SERS效应最大, 而其它表面部分较弱, 其中与短轴平行方向的表面附近为最弱, 差异可达到约2~3个数量级. 若考虑SERS增强主要为电磁场增强的尖端效应, 则单个椭球形粒子尖端的局域感应电磁场为垂直方向的5倍.  相似文献   
988.
混凝土复合靶基体靶板的层数和中间粘结层厚度是复合靶能否模拟单一靶的两个重要影响因 素, 利用AUTODYN2D仿真软件, 重点研究了这两个因素对弹体侵彻过载的影响. 首先通 过已有的实验和理论公式验证了初始仿真模型和材料参数的合理性. 在此基础上, 通过改变 基体靶板的层数和中间粘结层厚度建立了多组侵彻复合靶的仿真算例. 通过弹体侵彻速度、 过载曲线的对比, 结果表明: 全尺寸深侵彻过载实验中复合靶能够代替单一靶, 但复合靶中 间粘结层的厚度不要大于1/2弹头部长度; 当中间粘结层厚度超过弹头部长度1/2时, 弹体 侵彻复合靶过载与侵彻单一靶的偏离程度随基体靶板层数的增加而增大, 上述结论可为实验 中构建混凝土复合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9.
裂纹自由面附近的弹塑性场和弹塑性边界是裂纹弹塑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但现有的方法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描述.该文发展了裂纹线场分析方法的研究思路,将裂纹面视为裂纹线的拓展部分,对理想弹塑性Ⅲ型裂纹进行了裂纹面附近弹塑性场的分析,得出了裂纹面附近弹塑性应力场、塑性区长度和弹塑性边界的单位法向量.分析结果表明,可放弃传统的小范围屈服条件.  相似文献   
990.
Numerical calculations of the response of an aluminum target impacted by an aluminum flyer driven by an intense laser are presented. The state of the accelerated fly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ck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targe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If the parameters of laser and flyer-target structure are selected reasonably, an approximately symmetric impact can be realized between the flyer and the target, also the shock wave in the target has a wide stable range. Therefore the absolute measurement for the equation of state (EOS) can be almost achieved in laser EOS experiments with the bothside-step-target of suitable thick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