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69篇 |
免费 | 575篇 |
国内免费 | 95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847篇 |
晶体学 | 87篇 |
力学 | 179篇 |
综合类 | 167篇 |
数学 | 323篇 |
物理学 | 14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72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86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146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139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198篇 |
2011年 | 209篇 |
2010年 | 238篇 |
2009年 | 241篇 |
2008年 | 272篇 |
2007年 | 260篇 |
2006年 | 253篇 |
2005年 | 209篇 |
2004年 | 160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98篇 |
2000年 | 112篇 |
1999年 | 88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7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1篇 |
197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激光散斑位移测量法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光学位移测量方法,由于受到图像传感器元件感光性能限制,难以在强干扰光条件下获得有效散斑场信息,进而无法获取位移场数据,因此,基于单像素成像技术,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激光散斑位移测量方法:对散斑信息进行图案编码调制,并使用单像素探测器采集调制后的光强信息;利用Walsh-Hadamard Transformation(WHT)成像算法对散斑场图像进行重建;最后结合自相关算法确定物体的位移场信息。分别利用商业相机和单像素成像技术对散射介质的单轴微小位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基于单像素成像技术的激光散斑位移测量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测量结果。相比于传统测量方法,基于单像素成像技术的激光散斑位移测量方法在复杂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实现强光干扰下的位移场测量。 相似文献
912.
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直径5.7 mm、长6.7 mm的圆柱形破片以800~1 200 m/s的速度撞击2~10 mm厚铝靶时的跳飞特性。建立了破片斜侵彻有限厚靶板的跳飞临界角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破片跳飞临界角与破片入射速度、靶板厚度的关系,并与模拟值、实验值对比,三者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破片撞靶速度相同时,随着靶板厚度的增加,破片的跳飞临界角减小。靶板厚度相同的情况下,在所计算的速度范围内,入射速度越大,破片跳飞临界角越大。速度在800~1 200 m/s时,破片撞击2 mm厚靶板的跳飞临界角为81°~81.25°;撞击4 mm厚靶板的跳飞临界角为72.5°~76.25°。
相似文献913.
914.
915.
为解决松软煤体爆破孔成形困难导致深孔预裂爆破技术无法应用的问题,选择在运输巷底板距煤层较近的岩石中进行爆破,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相关理论探讨。分析了煤岩介质和单煤体介质中布孔的差异,建立了单煤体和煤岩体深孔预裂爆破的5个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单煤体和煤岩介质爆破孔与抽放孔连心线上有效应力随距离的变化,从岩孔爆破传播到煤层其应力衰减的程度较单煤层中大得多,但在靠近抽放孔附近煤层,二者的差距变小。抽放孔轴线方向所受有效应力的大小是决定爆破效果的重要因素,煤岩介质中爆破孔与抽放孔间距为2.0m 时,抽放孔轴线方向上的平均有效应力与单煤层中爆破孔与抽放孔间距为3.0m 时的相当,可作为实现岩孔爆破效果的布孔参数。 相似文献
916.
917.
918.
919.
火焰的自发辐射光谱与火焰的结构、温度分布等燃烧特征参数密切相关。对激发态自由基辐射的辐射强度与二维分布进行研究,可清晰地反映火焰燃烧状态而不对火焰产生扰动。基于多喷嘴对置式气流床气化实验平台,利用光纤光谱仪和配置CCD相机的高温内窥镜,对柴油扩散火焰的辐射光谱及CH*辐射二维分布特性进行研究。考察了当量比和撞击作用对火焰辐射光谱和CH*辐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柴油火焰在306.47及309.12 nm处存在OH*辐射特征峰,在431.42 nm处存在CH*辐射特征峰,且存在明显的碱金属原子Na*(589.45 nm),K*(766.91和770.06 nm)发射光谱。此外,由于柴油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碳黑,在辐射光谱的可见光波段产生了强烈的连续黑体辐射。火焰中的黑体辐射对CH*辐射特征峰的检测存在干扰,且当量比越低时背景辐射越强,对自由基特征峰检测干扰越大。基于普朗克定律利用插值法可扣除430 nm附近波段背景辐射。柴油火焰中CH*辐射峰值随当量比的增加单调减小,CH*辐射等值线沿火焰发展方向依次出现三峰状、双峰状及单峰状,最终收缩为以反应核心区为中心的圆核。随着当量比的提高,出现各个形状的CH*辐射强度阈值不断降低,火焰主反应区面积减小且向下游移动,当量比增加到1.0附近时,理论上柴油完全燃烧,CH*辐射强度显著降低,贫燃火焰的CH*辐射强度及分布区域几乎稳定不变。利用CH*辐射强度值判定火焰举升长度,对于单喷嘴射流火焰,火焰举升长度随当量比的增加经历了显著增加后小幅下降的过程。相同当量比时两喷嘴撞击火焰CH*辐射强度峰值始终高于单喷嘴射流火焰对应值;火焰举升长度随当量比的增加小幅增加。火焰撞击的约束作用使得火焰举升长度不易随着当量比变化发生较大波动,燃烧更加稳定。这为定量判断火焰燃烧状态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方法,同时为柴油燃烧的化学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