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1篇
  免费   1443篇
  国内免费   3380篇
化学   6375篇
晶体学   401篇
力学   654篇
综合类   284篇
数学   1356篇
物理学   412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83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398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753篇
  2009年   827篇
  2008年   921篇
  2007年   732篇
  2006年   757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用双氧水绿色氧化环己酮合成己二酸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30%的双氧水为氧化剂, 钨酸钠与含N或O的双齿有机配体(草酸)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 在无有机溶剂、无相转移剂的条件下, 研究了环己酮氧化制己二酸的反应. 研究结果表明, 用廉价的草酸为配体, 最佳反应条件为钨酸钠∶草酸∶环己酮∶30%的双氧水的物质的量比为2.0∶3.3∶100∶350, 在92 ℃下反应12 h, 可制得80.6%的己二酸; 用GC-MS跟踪了氧化过程中三种主要物质环己酮、己内酯及己二酸含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提出了其主要氧化机理为环己酮首先经Beayer-Villiger氧化反应生成己内酯, 己内酯进一步氧化成己二酸.  相似文献   
142.
A two-dimensional layered manganese(Ⅱ) pyrophosphate, [NH4]2[Mn3(P2O7)2(H2O)2] (1), has been synthesized hydrothermally. Its structure i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ts structure is built up by MnO6 octahedra and P2O7 units, with ammonium NH4+ cations residing in the interlayer regions. The manganese pyrophosphate layer consists of infinite chains of cis and trans edge sharing MnO6 octahedra linked by P2O7 unit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is compound exhibits ferrimagnetic-like ordering below 3.2 K. Further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two possible superexchange pathways via the oxygen anions in Mn2+ ions. Owing to the different bridging modes of O2-,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and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in Mn2+ ions results in the ferrimagnetic behavior of 1.  相似文献   
143.
利用分子自组装的方法控制大分子量的线性有机分子的构象是物理有机化学一个富于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 化学家已经成功利用不同的分子内非共价键作用力如氢键和疏溶剂作用等诱导线性分子的折叠乃至螺旋构象的产生. 综述了近年来这种新的非生物二级结构形式在分子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4.
0IntroductionThe solid-state chemistry of manganese!car-boxylate coordination polymers has received growingattention over the past few years,owing to their fasci-nating network topologi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 inthe field of molecular magnetism and bi…  相似文献   
145.
CCl2(A1B1)被O2及取代甲烷类分子猝灭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Cl4/Ar混合气体放电产生CCl2自由基,再用541.52nm激光将电子基态CCl2激发到激发态A^1B1(0,4,0)振动态k=0能级上,通过检测 激发态CCl2时间分辨荧光信号,测得室温下CCl2(A^1B1)被O2,CF4,CF2Cl,CH3NO2,CH2Br2等分子猝灭的实验结果,用改进的三能级模型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得态分辨速常数KA和Ka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6.
胶束催化作用下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对聚苯乙烯四氯化碳溶液的增溶性能; 用胶束催化法实现了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用红外光谱法和佛尔哈德法表征了氯甲基化聚苯乙烯的化学结构与组成; 通过比较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结构不同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效果, 探索了胶束催化的作用机理,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对催化作用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可增溶聚苯乙烯的四氯化碳溶液, 随着四氯化碳在胶束中的增溶, 聚苯乙烯可转移至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中; 胶束催化是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的有效途经, 仅用3.35 g/L的十六甲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  于65 ℃, 5 h内即可使聚苯乙烯大分子链中的苯环氯甲基化程度达到37%; 聚苯乙烯与甲醛、 氯化氢的反应过程由亲电取代和亲核取代串联而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比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催化作用更加有效, 说明亲核取代是慢步骤;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疏水链越长, 对聚苯乙烯的增溶效果越好, 催化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47.
记述了氧化酶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 较之传统的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生物催化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可控性和经济性, 人们正在积极地寻找这类催化剂. 自然界中被高度还原的烃类品种丰富, 因此催化烷烃末端或近末端氧合反应的酶也相对容易找到. 很多这一类的酶生化特性已作了详细的描述, 烷烃加氧酶催化高附加值反应的潜力已得到了广泛地认可.  相似文献   
148.
为探讨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血镁水平 ,以 1 5 9例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 ,用xylidylblue比色法测定了其正常白蛋白尿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早期DN)、临床DN及晚期DN血镁水平 ,与 2 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同时将 1 1 0例DN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失代偿组和肾功能衰竭组 ,将其血镁水平与 1 0 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患者相比较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对 79例T2DM正常白蛋白尿期及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与血镁水平进行了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T2DM正常白蛋白尿期、早期DN及临床DN血镁水平降低 ,晚期DN血镁水平升高 ,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 ;T2DMDN及CGN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肾功能衰竭期血镁水平渐升高 ,且肾功能处于同一期的DN和CGN相比 ,前者血镁水平均较后者显著降低 (P <0 0 1或P <0 0 5 ) ;T2DM正常白蛋白尿期和微量白蛋白尿期血镁水平与UAER呈负相关 (r=0 5 47,P <0 0 1 )。提示T2DM患者肾功能正常时存在低镁倾向 ,但晚期DN血镁水平升高 ;随着肾功能不全进展 ,DN和CGN患者血镁水平升高 ,但前者血镁水平仍较后者低 ,镁代谢紊乱与DM及其并发症的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血镁水平测定可否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亦  相似文献   
149.
High temperature liquid water (HTLW), as an environmentally benign medium, has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for organic chemical reactions and biomass conversion1-3. HTLW has a strong tendency to ionize and can act as an acid and/or base catalyst. In addition, HTLW can dissolve organic compounds to some extent allowing for a homogenous reaction within an aqueous phase. Extensive researches4-10 have been pursued on acid/base-catalysis reactions in HTLW without addition of acid or base. Howe…  相似文献   
150.
建立了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高效、快速直接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方法。通过对质谱、色谱条件及氨基酸提取条件的优化,以含0.2%(体积分数)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ESI)源正离子扫描模式下检测,通过UHPLC-MS/MS测定,共解析了茶叶中的20种氨基酸。结果表明,茶氨酸(Thea)、Arg、Asn和Asp在50~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他氨基酸在10~2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为92.3%~109.2%,相对标准偏差为2.00%~9.88%,检出限为0.001~0.011 mg/L,定量限为0.010~0.053 mg/L。该方法灵敏、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有效检测出茶叶中的20种氨基酸及氨基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