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1篇
  免费   1496篇
  国内免费   3427篇
化学   6563篇
晶体学   417篇
力学   724篇
综合类   290篇
数学   1416篇
物理学   431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54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742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771篇
  2009年   852篇
  2008年   944篇
  2007年   762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670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436篇
  1999年   255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1年   3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The complex of holmium chloride hydrate with diethylammonium diethyldithiocarbamate (D-DDC) was synthesized via mixing their solutions in absolute alcohol under a dry N2 atmosphere. The elemental and chem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complex has the general formula Et2NH2[Ho(S2CNEt2)4]. It was also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oscopy. The enthalpies of the dissolution of holmium chloride hydrate and D-DDC in absolute alcohol at 298.15 K o and the enthalpy changes of liquid-phase reac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Et2NH2[Ho(S2CNEt2)4]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microcalorimetry.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and calculated results, thre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the activation enthalpy, the activation entropy and the activation free energy), the rate constant and three kinetic parameters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the pre-exponential constant and the reaction order) of the liquid-phase reaction of the complex formation were obtained, The enthalpy change of the solid-phase complex formation reaction at 298.15 K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a thermochemical cycle.  相似文献   
72.
通过简单的钴铁前躯体热分解法制备了系列一维Co1-xFexOy(0≤x≤1)多孔纳米材料,并在1 mol·L-1 KOH溶液中研究了其电解水析氧催化性能。研究发现不同Fe掺杂量对材料的结构与电解水析氧催化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16%(n/n)Fe掺杂量的Co1-xFexOy具有最优的析氧催化性能。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其析氧过电位为345 mV,塔菲尔斜率为54 mV·dec-1,并表现出优异的析氧稳定性能。廉价、高效的Co1-xFexOy多孔纳米棒材料有望成为优良的析氧催化剂用于电解水制氢。  相似文献   
73.
进行了铅离子在甲壳素上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pH=4.46时吸附最佳。测得静态饱和吸附容量为478mg.g-1(树脂);用0.5mol.L-1HCl可洗脱,洗脱率达98.8%;测得表观速率常数k298=8.53×10-5s-1;表观活化能Ea=16.54kJ.mol-1;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经验式;吸附热力学参数△H=8.70kJ.mol-1,△S=41.7J.mol-1.K-1,△G=-3.71kJ.mol-1。  相似文献   
74.
朱如琴  高翔 《化学教育》2019,40(17):44-49
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为理念,围绕“谈谈你所了解的燃烧与灭火”“对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实验装置的反思”“对燃烧条件及现象的反思”等问题,设计并成功实施与此相关的系列实验,在纠正学生既有认知偏差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5.
生物质水热液化和炭化产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取稻杆,水葫芦,纤维素和木聚糖(生物质模型化合物)为原料,在反应釜中进行水热液化(300℃,30min)和水热炭化(220℃,4h)实验,对液化产物和炭化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稻杆获得重油产率达最大值21.62%。纤维素,木聚糖和水葫芦的重油产率分别为15.00%,11.61%和12.19%。生物质化学组分对其重油产率和组分有着一定的影响。液态产物分别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TOC)和气质联用仪(GC-MS)进行测定。表明重质油中主要含有酮类,酚类,醛类,醇类和少量的酸类化合物。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水热炭化固态产物进行了形貌与结构表征,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微球。纤维素,水葫芦和稻杆有着较高的焦炭产率,最后对木聚糖的碳微球形成机理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76.
硼酚醛树脂的合成与固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俊刚 《化学学报》1990,48(4):411-414
本文研究了硼酚醛树脂的合成与固化反应过程的机理, 结果表明, 甲阶段的硼酚醛树脂主要是硼酸苄酯, 固化过程中形成硼酸苯酯, 反应过程中有醚键生成, 醚键断裂产生羰基。  相似文献   
77.
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尺度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聚酰胺酸(PAA)的N,N’ 二甲基乙酰胺(DMAc),溶液中进行溶胶 凝胶反应,制备出不同二氧化硅含量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PI/SiO2)复合薄膜材料.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wt%的样品是透明浅黄色薄膜;二氧化硅含量高于10wt%的样品是不透明棕黄色薄膜.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动态力学分析、热膨胀系数测试和应力 应变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此类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I/S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较聚酰亚胺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更高的模量;线膨胀系数显著降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随二氧化硅含量而变化,分别在10wt%和30wt%附近出现最大值  相似文献   
78.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凝胶(MIP),进而制得了以聚氯乙烯(PVC)为支撑膜的BSA电位式传感器。采用直接电位法测得BSA在浓度0.1~1.0 mg/mL范围内与电位呈线性关系。此电极制作简单,可用于BSA的测定。  相似文献   
79.
高小迪  张维冰 《色谱》2016,34(8):745-751
糖蛋白及与蛋白质结合的糖链在生物体内的丰度一般极低,为实现其准确定性及定量,去除高丰度非糖蛋白、非糖肽的干扰,通常需要进行富集前处理操作。该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点击化学反应和烯丙基氯多功能化位点聚合物的葡萄糖改性核-壳-壳型磁性纳米颗粒,并建立了相应的用于糖肽亲水富集的固相微萃取方法。以人免疫球蛋白G酶解液为样品,共测得32个糖肽信号。该方法检出限可达10 fmol,每克磁性分离介质的富集容量达100 mg。  相似文献   
80.
高明丽  冯红艳 《化学教育》2017,38(14):28-30
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工实验课程的一些教学和管理方法,包括注重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仪器调试、助教培训、上好绪论课;实行组内小组合作和组间合作教学模式;完善实验管理制度,如严格考勤、实验情况登记、明确实验报告要求等。这些在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