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66篇 |
免费 | 887篇 |
国内免费 | 161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906篇 |
晶体学 | 260篇 |
力学 | 357篇 |
综合类 | 191篇 |
数学 | 566篇 |
物理学 | 20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123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04篇 |
2018年 | 105篇 |
2017年 | 159篇 |
2016年 | 109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225篇 |
2013年 | 335篇 |
2012年 | 286篇 |
2011年 | 373篇 |
2010年 | 389篇 |
2009年 | 359篇 |
2008年 | 398篇 |
2007年 | 412篇 |
2006年 | 336篇 |
2005年 | 314篇 |
2004年 | 260篇 |
2003年 | 198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248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46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9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52.
53.
农药丁吡吗啉与腐殖酸作用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农药丁吡吗啉与腐殖酸的作用机理, 可进一步了解农药在土壤中腐殖酸催化下降解的行为过程。将市售腐殖酸进行逐级分离,获得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的固态或溶液状态,而后分别与农药丁吡吗啉进行作用,利用红外,荧光两种分析方法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三组分与丁吡吗啉之间广泛存在范德华力、次级键等弱作用力。黄腐酸与丁吡吗啉之间存在氢键和电荷转移吸附等作用力,棕腐酸与丁吡吗啉存在电荷转移吸附等作用力,黑腐酸与丁吡吗啉之间的作用力最弱,即依照黄腐酸、棕腐酸、黑腐酸三组分平均分子量依次递增的顺序,与农药丁吡吗啉之间的作用力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54.
以模具工业45^#钢摩擦学设计及性能要求为基础,分析了激光毛化模具钢表面形貌的形成机理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采用灯泵浦Nd:YAG脉冲激光器在试样表面进行激光毛化工艺试验,获得了合理的激光毛化参数范围:激光峰值功率0.8~1.6kW,离焦量-1.4~-0.4mm、+0.4~4-1.4mm,辅助气体压力〉0.2MPa,脉宽1.8ms。采用功率增益和氧气保护,可加工出预先设定的微火山口状毛化形貌。微凹坑形貌的成功获得对于提高拉伸模具的摩擦磨损性能,进一步掌握激光毛化参数与材料的作用规律,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5.
傅元勇 周书华T. Koike S. Kinoshita Y. Ma Y. Miura K. Miwa Y. Miyagi K. Shirotori T. Suzuki H. Tamura K. Tsukada M. Ukai K. Futatsukawa K. Hosomi M. Kawai M. Mimori N. Terada N. Maruyama K. Aoki H Fujioka Y Kakiguchi T. Nagae D. Nakajima H Noumi T Takahashi T.N. Takahashi A. Toyota M. Dairaku T. Fukuda S. Minami W. Imoto S. Aiimura K. Tanida 《中国物理快报》2007,24(8):2216-2218
From the ^12 C(π^+,K^+)^12 AC reaction the γ -rays of 261.6±0.24 ke V(7/2^+ →5/2^+)and 1481.7±0.7 ke V(1/2^+ →5/2^+) of ^11 A B,and 2667.3±2.8 keV(1^- 2 → 2^- 1)of ^12 A C hypernuclei have been identified using a large germanium detector array Hyperball2 at K6 beam line of KEK. The observed energies of the transitions 1481.7keV and 261.6 keV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values predicted by the shell model using the △ and SN parameters determined from the ^7 △ Li data. 相似文献
56.
57.
在MOCVD设备中采用改进的射频辅助生长装置,通过裂解N2及N-Al共掺杂的方法进行ZnO的p型掺杂研究。通过二次离子质谱(SIMS)、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光致发光(PL)谱等方法分析了薄膜中N杂质的浓度,以及射频功率与晶体质量、表面形貌以及光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并与Al掺杂和N掺杂的ZnO薄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N掺杂的浓度高达1020cm-3;N-Al共掺杂极大地增加了ZnO的成核速率,其主要原因是N离化所起的作用;N-Al共掺的ZnO薄膜显示出p型性质,而N掺杂的ZnO薄膜由于N原子处于非激活状态而呈现高阻,这说明N-Al共掺杂对ZnO中N原子的活化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9.
多年以来,很多不同的理论预言了深度狄拉克态(DDL)的存在。然而,DDL的存在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议,急需进行验证。随着超强激光技术的提高,可以利用超强激光把电子加速到相对论能量,也可以产生正负电子对,引发核反应等。强激光所提供的这种极端环境也为探索DDL带来新可能。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探测DDL的方法,即以原子核的轨道电子俘获寿命在强激光等离子体中的变化为探针,探测DDL是否存在。计算表明,若DDL存在,轨道电子俘获寿命变化可达7个量级,从而有望在现有超强激光条件下探测DDL。 相似文献
60.
煤颗粒的热膨胀破碎特性直接影响流化床锅炉的运行效率.本文利用热机械分析仪(TMA)测定了不同种类不同密度的型煤和原煤的热膨胀特性,并对部分破碎微观形貌进行了FSEM观察;通过旋转炉内的燃烧试验研究了热膨胀特性和破碎的关系.研究表明,煤颗粒在燃烧过程中其热膨胀破碎主要发生在挥发分析出阶段;内部挥发分的析出会使颗粒内压增大而产生膨胀,进而产生细小裂纹并破碎;挥发分越高,颗粒密度越大,其热膨胀形变率越大,越容易发生破碎现象;主要挥发分析出后热膨胀引起的破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