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6篇
  免费   1007篇
  国内免费   1718篇
化学   3412篇
晶体学   228篇
力学   312篇
综合类   169篇
数学   755篇
物理学   26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439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513篇
  2007年   442篇
  2006年   454篇
  2005年   363篇
  2004年   302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 new brominated phenylpropylaldehyde and its dimethyl acetal together with a new natural brominated phenol were isolated from Rhodomela confervoides. Their structrues were elucidated as 2-methyl-3-(2,3-dibromo-4,5-dihydroxyphenyl)propylaldehyde, 2-methyl-3-(2,3-di-bromo-4,5-dihydroxyphenyl) propylaldehyde dimethyl acetal and 3-bromo-4,5-dihydroxy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 by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ncluding IR, HRFABMS, 1D and 2DNMR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32.
Quinoline derivatives were efficiently prepared through acid-catalyzed Friedlander reaction in ionic liquid ([bmim] [BF4]).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operationally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in that the reaction media and the catalyst can be recovered and be reused effectively for at least four times.  相似文献   
133.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莫西林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阿莫西林在硫酸溶液中的降解产物与Ce(Ⅳ)在罗丹明6G的增敏作用下可产生化学发光。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1~20.0mg·L~(-1),检出限为0.008mg·L~(-1),相对标准偏差(n=11,C=1.0mg·L~(-1)为0.7%。方法用于药物中阿莫西林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4.
樊建芬  吴丽芬 《结构化学》2006,25(4):433-438
1 INTRODUCTION Aldol react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C bond-formation reactions, is widely utilized in orga- nic synthesis[1]. Extensive efforts have been don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talytic stereo-selective va- riants of this reaction[2]. However, the direct aldol reaction between unmodified carbonyles would be the most attractive synthetic alternative. Proline-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direct aldol reac- tion between acetone and 4-nitrobenzaldehyde was first reported by List…  相似文献   
135.
维生素B12缺乏致神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B12缺乏多继发于胃肠道外科手术后、贫血及其它内科疾病,其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周围神经损害及亚急性联合变性。测定维生素B1:值、查肌电图等可明确诊断。补充维生素B12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6.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7.
以互通多孔碳(IPC)为载体,水热条件下在碳表面原位反应生成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锰(MnO2),制备互通多孔碳/二氧化锰纳米(IPC/MnO2)复合电极材料. 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生成的MnO2均匀地负载在碳的表面,形成多层次结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IPC表面负载的MnO2由纳米颗粒变为纳米片状结构;MnO2纳米片具有典型的K-Birnessite 型晶体结构;复合物中MnO2的含量约为34%(w). 在100 ℃制备的IPC/MnO2复合材料在三电极系统中最高比电容达到了411 F·g-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比容量先增长后基本保持不变. 以IPC/Mn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1 mol·L-1 Na2SO4溶液为电解液组装成IPC/MnO2//AC 混合超级电容器,发现IPC/MnO2电极的电容器其电位窗口从1 V扩展到1.8 V,容量可达86F·g-1,且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和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8.
调制式DSC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一种新的热分析技术--调制式差示扫描量热示(Modulated Differentail Scanning Calorimetry)。对其工作原理,优点及在高聚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39.
范玉华  郝锐  毕彩丰  马玉祥 《合成化学》2003,11(3):230-232,236
合成了稀土硝酸盐与希夫碱盐2-羟基-1-萘醛缩蛋氨酸钾(以KL表示)及邻菲咯啉(Phen)的四种固体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DTA-TG及摩尔电导分析等手段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Ln(L)(Phen)(NO3)(H2O)]NO3(Ln=Gd,Dy,Er,Yb),并对它们的配合方式及某些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0.
在人工双层膜囊泡表面, 构建了一个通过人工受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控制酶反应活性的超分子体系. 体系以生物体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为模拟原型, 由作为受体的烷基胺、被受体识别的信号分子吡哆醛衍生物、乳酸脱氢酶、受体和酶之间的媒介物Cu2+以及作为体系载体的合成肽脂囊泡五个成分构成.通过UV-vis光谱法及动态光散射测定对体系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随着受体疏水参数增大, 其对信号分子的识别能力增强, 二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通过信号分子与囊泡表面静电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信号分子具有选择性; 媒介物与信号分子–受体可形成化学计量比为1∶2的配合物, 其形成能力比媒介物与酶的结合能力更强.作为结论, 体系中烷基胺受体对磷酸吡哆醛信号分子的识别有效控制了处于囊泡表面的乳酸脱氢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