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4篇
  免费   2374篇
  国内免费   2743篇
化学   9685篇
晶体学   272篇
力学   722篇
综合类   289篇
数学   1603篇
物理学   553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467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499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413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549篇
  2015年   640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965篇
  2012年   1115篇
  2011年   1144篇
  2010年   888篇
  2009年   873篇
  2008年   993篇
  2007年   912篇
  2006年   875篇
  2005年   771篇
  2004年   590篇
  2003年   438篇
  2002年   420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462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以环十二酮为起始物合成的一系列N-取代环十二酮缩氨基硫脲(Ⅰ)经二氧化锰氧化环合为2-(1,11-十一亚甲基)-5-取代亚氨基-△^3-1,3,4-噻二唑啉(Ⅱ)。Ⅱ的结构得到IR,13^CNMR和元素分析的确证。反应中同时分离到一个副产物,经IR,13^CNMR,EIMS和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为2-(1,11-十一亚甲基)-5-亚氨基△^3-1,3,4-噻二唑啉(Ⅲ)。据此提出了Ⅰ经二氧化锰氧化环合为Ⅱ的两步反应机制,此机制可以合理地解释Ⅱ和Ⅲ的生成。  相似文献   
972.
新型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新型咪唑啉酮氧苯氧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973.
高温煤焦油的超临界萃取分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正戊烷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于220℃和5MPa~15MPa循序升压条件下,将高温煤焦油萃取分馏为10个液相窄馏分和1个固相沥青产物;切割深度达78.36%,萃余沥青收率为21.64%,明显低于常规蒸馏沥青收率。研究发现,所用高温煤焦油的初馏分萃取收率最高,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较低压力段一次萃取液相馏分的收率迅速减少;压力达到10 MPa,液相馏分总收率趋于峰值。元素分析和色质联用分析数据表明,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一次萃取获得窄馏分的碳氢原子比逐渐增加,平均环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均逐渐增大,萃取馏分逐渐变重。  相似文献   
974.
建立了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LC-ESIMS/MS)测定蜂王浆中10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蜂王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质,弱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提取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Oasis(HLB)和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检测(正离子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采用同位素稀释内标法或外标法进行定量。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60μg/kg,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10、20、50μg/kg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0%~10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7%,定量下限均为10μg/kg。该方法定量准确,适用于对蜂王浆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975.
一种微型FAIMS传感器芯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王晓浩  唐飞  张亮  杨吉  吝涛  丁力 《物理化学学报》2010,26(5):1355-1363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研制了一种微型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FAIMS)传感器芯片.芯片尺寸为18.8mm×12.4mm×1.2mm,由离子化区、迁移区、离子检测区组成.采用真空紫外灯离子源在大气压环境下对样品进行离子化,经过离子化区中聚焦电极的电场作用,实现离子在进入迁移区之前的聚焦,提高离子信号的强度.通过在上下玻璃上溅射Au/Cr(300nm/30nm)金属,并与厚度为200μm、采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ICP)工艺刻蚀的硅片键合,形成迁移区的矩形通道,尺寸为10mm×5mm×0.2mm.离子检测区为三排直径200μm、间距100μm交错排列的圆柱阵列式微法拉第筒,能同时检测正负离子.采用频率为2MHz,最大电压为364V,占空比为30%的高场非对称方波电压进行FAIMS芯片实验.以丙酮和甲苯为实验样品,载气流速80L·h-1,补偿电压从-10V到3V以0.1V的步长进行扫描,得到了丙酮和甲苯的FAIMS谱图,验证了FAIMS芯片的性能.丙酮和甲苯的FAIMS-MS实验进一步表明FAIMS系统实现了离子分离和过滤功能.  相似文献   
976.
建立了蔬菜中188种农药多残留的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LC-MS-IT-TOF)检测方法。样品以乙酸-乙腈(1∶99)提取,旋转蒸发近干后经活性炭和N-丙基乙二胺(PSA)复合固相萃取柱(CarbonGCB/PSASPE)净化,乙腈-甲苯(3∶1)洗脱,氮吹至干,甲醇定容后上机测定。除啶虫脒、联苯三唑醇、速灭磷的线性范围为10~250μg/L外,其余农药的线性范围均为5~250μg/L,相关系数均大于0.987,检出限为0.02~5.50μg/kg。在西兰花空白基质中进行5、10μg/kg两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8%~105%、26%~13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8%~30.1%、2.8%~22.8%。  相似文献   
977.
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透射法对红花罐组式逆流提取过程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的含量进行快速无损的测定.在红花逆流提取过程中,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为对照分析方法,测定提取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建立NIR光谱与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HPLC分析值之间多元校正模型,并对逆流提取过程的未知样本进行含量预测.校正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82,预测相关系数达到0.965,RMSEC和RMSEP分别为0.053和0.075,RSEC和RSEP分别为3.96%和5.25%.结果表明,NIRS可以作为一种准确、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中药逆流提取过程有效成分含量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8.
多壁碳纳米管-固相萃取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多壁碳纳米管为吸附剂的固相萃取净化和火焰光度检测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中16种有机磷农药的方法.采用双柱双检测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建立了水相和有机相上样两种净化体系.水相上样时采用pH 5.0醋酸-醋酸钠缓冲体系,真空抽干除水,二氯甲烷为洗脱剂,只有9种农药的回收率>75%.对于正己烷溶解药物,丙酮-正己烷(5: 5,V/V)作洗脱剂的有机相净化体系,16种农药回收率均>75%.本研究提出的有机相上样净化体系用于黄瓜、卷心菜、韭菜、生姜和洋葱等样品的净化,效果良好,表明多壁碳纳米管具有较强的吸附和去除色素的能力,可以克服色素对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979.
The compound 2,2′-(2-amino-phenoxy)-ether[L] was synthesized from the reaction of diethylene glycol with tosyl chloride. AgClO4 and ZnCl2 each react with L to give two complexes [Ag2L2(H2O)(ClO4)2] (1) and [ZnLCl2]n (2) respectively,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oth complexes crystallize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c. 1 is a dinuclear complex, and 2 forming 1D zigzag chain by Zn(Ⅱ) linking adjacent ligands in turn. When viewed from the top of the chain, the structure of 2 shows the unidimensional tube. CCDC: 748592, 1; 748594, 2.  相似文献   
980.
十四烷基芳基磺酸盐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张力法、碘光谱法、水增溶法和相态图法研究了自制的三种十四烷基芳基磺酸盐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胶束、反胶束和微乳液),并考察了分子结构、溶剂、无机盐和短链醇等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十四烷基芳基磺酸盐分子亲油基支化度,不利于其在水溶液或混合极性溶剂(乙二醇-水)中形成胶束而有利于其在非极性溶剂正庚烷中形成反胶束;溶剂极性的降低,促使表面活性剂溶液由胶束溶液→单体溶液→反胶束溶液转变;无机盐或短链醇的加入促进了水溶液中胶束的形成,且反离子价态数或醇烷基碳原子数越大,越有利于胶束形成;无机盐浓度的增加导致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辛烷/NaCl/水形成的微乳液体系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由WinsorI→WinsorIII→WinsorII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