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化学   506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37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100篇
物理学   3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针对视频监控中的运动目标,引入自主跟踪思想,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运动目标实时跟踪监控系统。系统以TI公司的DSPTMS320DM642为核心,采用改进的差分算法辅以二值化形态学处理进行运动检测,并通过速度归一化求取云台转动矢量,应用于变速云台系统,实现了对运动目标的自主稳定跟踪。实验证明,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跟踪效果,保证了目标跟踪的自主性、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2.
基于波段调制的HOSVD多光谱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多光谱人脸识别的两个重要因子:皮肤的物理特性和传感器的系统响应特性,提出了基于波段调制的高阶奇异值分解多光谱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考虑到各波段上数据信息的差异性,用加权融合方法对多光谱图像光谱维进行单独处理,保留了光谱维更多的信息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波段调制的高阶奇异值分解方法可应用于多光谱人脸识别,与未考虑波段特性的单波段积融合高阶奇异值分解、单波段和融合高阶奇异值分解相比有较高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33.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物理实验教学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就其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4.
手性1,2-二(2-甲氧基苯基)-1,2-乙二胺可作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金属配体前体广泛应用于多种有机合成反应之中,其可以消旋体为原料通过拆分得到。以廉价易得的邻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重点针对亚胺中间体还原过程中反应条件苛刻、后处理复杂等问题,首次利用Mg作为还原剂,在室温下,以93%的分离收率得到关键中间体3。通过该关键步骤的放大实验(92%),进一步评价了该方法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5.
为验证微波场强化植物提取的"膜超滤"假说机理,以聚醚砜超滤膜为研究对象,以膜通量为考察指标,结合膜和黄芪饮片显微结构的扫描电镜(SEM)表征,讨论了微波辐射对黄芪水提液超滤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驱动压力相同,微波辅助超滤30 min时,膜通量下降到初始值的57.36%,且膜表面观察不到凝胶层;而常规超滤30 min,膜通量已下降到初始值的30.29%,且膜表面覆盖一层约20μm的凝胶层。说明微波辐射能够减弱浓差极化现象,促进膜超滤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相似文献   
136.
Macroscopic particles of various morphological forms are created by the crystallization of isotactic polystyrene from rapidly stirred solutions. Crystallization from trimethylbenzene over a 150° C temperature range produced spherical particles, globules, fibers, and rings depending upon the growth temperature. Crystallization from cyclohexanol (θ = 83.5°C) produced fiber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85° to 140° C. Globular structures, similar to those formed by stirrer crystallization in trimethylbenzene developed during the Ziegler-Natta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in trimethylbenzene between 25° and 75°C. Highly birefringent conical appendages appeared on many of the globules and fibers. The fibers often exhibited a skin-core effect with an average longitudinal and transverse orientation of the chain molecules in the skin and core, respectively. The skin frequently displayed periodic banded extinctions. All of these macrostructures consisted of a highly porous assembly of constituent microfibrillar unit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rphogenesis of these structures involves the gradual aggregation of microfibril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low patterns of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37.
采用纳米球刻蚀技术中的电泳法设计了3组对照实验,通过控制电压、悬浮液的体积分数和基板正负极性,得到电泳法制备纳米球掩膜板的最佳条件,制备出排布均匀的纳米球单层密堆积结构的掩膜板.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掩膜板上沉积金薄膜,去除纳米球掩模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周期排列的三角形棱台状金纳米颗粒阵列.测量其吸收光谱,可观察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  相似文献   
138.
Abstract

A Monte Carlo code is described which simulates angle resolved Auger electron energy spectra from highly charged ion surface interaction.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Doppler spread of laboratory emission energy and electron scattering by the solid, together with the broad inherent line width, is found to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spectral lines. As a new feature, low or high energy shoulders can appear. By comparison between simulated and measured spectra information on the kinematic and electronic state of the projectile ions in the moment of electron emission can be extracted. The standard method of spectrum analysis, which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direct escape of the electrons, is evalu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simulated spectra.  相似文献   
139.
140.
免跟踪透射式太阳聚光器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宁铎  刘飞航  吴彦锐  狄亮  姚玺  屈毅 《光子学报》2008,37(11):2284-2287
针对目前太阳聚光器中因为自动跟踪系统故障率高导致使用成本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多年来探讨有效提高太阳能密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免跟踪线性菲涅尔透射式太阳聚光器设计的新思路,并对其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