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34篇 |
免费 | 629篇 |
国内免费 | 127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367篇 |
晶体学 | 154篇 |
力学 | 249篇 |
综合类 | 79篇 |
数学 | 474篇 |
物理学 | 17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34篇 |
2020年 | 114篇 |
2019年 | 123篇 |
2018年 | 129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205篇 |
2013年 | 325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297篇 |
2008年 | 330篇 |
2007年 | 252篇 |
2006年 | 284篇 |
2005年 | 239篇 |
2004年 | 176篇 |
2003年 | 118篇 |
2002年 | 118篇 |
2001年 | 136篇 |
2000年 | 142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理论上和实验上对圆形薄板二维驻波波节图形(克拉尼图形)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极坐标下对圆形薄板的竖向小振动方程进行分离变量,求解出圆形薄板小振动方程在自由边条件下的解析解的简正模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通过调节圆形薄板上点振动源的位置和频率,可精确控制薄板上出现的克拉尼图形.实验上观察到了仅有圆形波节线,仅有辐射状波节线,以及两种波节线同时存在3种情形,且波节线的数量可严格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圆形薄板上二维振动的波矢和波速,以及弹性模量等物理量,且理论结果跟实验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2.
用区域分解算法结合蒙特卡罗法求坦克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出射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区域分解算法和蒙特卡罗法相结合,求坦克温度场和红外辐射出射度.采用蒙特卡罗法计算辐射传递系数,可以考虑界面的复杂辐射特性,如:镜反射、各向异性发射、各向异性反射等;可直接考虑界面的复杂几何特性,如:相互遮挡、太阳入射方向上的投影面积等.引入辐射传递系数,分离了计算的难点,使得在时间域(计算步骤)上能把整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并行处理、在空间域(计算区域)上将坦克分解为若干个子区域,缩小计算规模,并可使用多个处理器并行计算;同时减轻了蒙特卡罗法编程的难度,缩短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93.
94.
空间光学遥感器热试验外热流模拟及程控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太阳同步轨道空间光学遥感器为例,阐述了空间外热流分析计算、热平衡试验外热流模拟以及外热流程控加载的全过程.首先,总结了空间光学遥感器外热流模拟的完整流程.其次,简要介绍了太阳辐射、地球反照、地球红外辐射三种空间外热流的计算方法.然后,对该空间遥感器进行了空间综合吸收外热流计算,获得了阳照区及阴影区外热流平均值.最后,确定了热平衡试验外热流的模拟方法和策略,利用LabVIEW语言编写了程控电源开环控制程序,实现了热试验外热流的准确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外热流值加载偏差在±2.5%以内,满足热平衡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96.
97.
98.
定量磁共振成像(MRI)可量化组织特性,是科学研究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工具.旋转坐标系下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能反映水与大分子之间的低频交互作用,在3 T及以上的高场环境下,T1ρ受水和不稳定质子之间化学交换的影响较大,通过测量弛豫率随自旋锁定场强度的变化而得到其分布情况(T1ρ散布),可用于分析和量化质子的交换过程,因此T1ρ散布是一种重要的定量MRI技术.然而,获得不同自旋锁定场强下T1ρ加权图像的时间过长,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多弛豫信号补偿策略的快速T1ρ散布成像方法.该方法将不同锁定频率下的T1ρ加权图像补偿到同一信号强度水平,并结合低秩与稀疏建立重建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加速倍数高达7倍时仍获得了较好的重建结果. 相似文献
99.
在原单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组元的基础上,利用电缆延时和电缆反射两种方式获得了间隔500~1 000 ns的猝发双脉冲输出。在感应加速腔上进行了双脉冲实验,获得了幅度大于200 kV、前沿小于35 ns、平顶大于60 ns的双脉冲加速电压波形。两种方式中第一个脉冲的前沿和幅度都达到了原单脉冲组元的水平,表明加速腔负载的变化对波形没有明显影响,但由于电缆对波形的损耗,第二个脉冲的幅度和前沿比第一个脉冲略差。可以利用水介质传输线来代替长电缆,减小传输线的长度及其对波形的损耗。两个脉冲间的幅度差异可以通过改变长电缆的阻抗来调节。实验表明,通过这两种猝发双脉冲的产生方式并结合加速腔磁芯的改进,可简单高效地完成原单脉冲LIA的双脉冲改造。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