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68篇 |
免费 | 1119篇 |
国内免费 | 223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957篇 |
晶体学 | 255篇 |
力学 | 244篇 |
综合类 | 258篇 |
数学 | 844篇 |
物理学 | 28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200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171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277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283篇 |
2014年 | 344篇 |
2013年 | 437篇 |
2012年 | 460篇 |
2011年 | 470篇 |
2010年 | 478篇 |
2009年 | 509篇 |
2008年 | 588篇 |
2007年 | 497篇 |
2006年 | 493篇 |
2005年 | 410篇 |
2004年 | 316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221篇 |
2001年 | 216篇 |
2000年 | 219篇 |
1999年 | 157篇 |
1998年 | 92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4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55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7篇 |
1985年 | 28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1971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过在加工现场和安装现场搭建的真空辅助系统、四极质谱计及氦检漏仪组成的检漏系统,运用残余气体分析和氦质谱检漏方法在冷态下对HL-2M真空室扇形段及真空室整体进行了真空检漏试验.对漏点进行修复后,测试了真空室的极限真空度和总漏气率等.真空室经过72h的抽气后,真空度达到3.7×10?5Pa,超过了1.0×10?4Pa的预... 相似文献
32.
针对HL-2M装置初始等离子体放电阶段所需的直流辉光放电清洗系统的电极进行了设计.对辉光放电清洗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系统负载进行了分析和拟定,并确定了电极结构设计分析标准.根据系统电极的结构特点并结合系统负载规范与分析标准,依据不同的失效模式对电极进行了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此针对初始等离子体放电的电极设计能可靠安全运... 相似文献
33.
34.
针对现有成像系统因数据冗余而无法兼顾大视场、高分辨、高效性的问题,结合人眼视网膜变分辨成像和并列式复眼成像原理,设计一种多分辨率成像的复合仿生成像系统.该成像系统按照球面和平面兼顾的曲面布局方式,利用11个相机镜头构建相机阵列,组成了四个等级分辨率的子眼拍摄模块.通过物距100 m的远景实验和物距10 m的近景实验发现,该系统在实现高分辨成像的同时,获得总视场达150.8°×37.8°.多分辨率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获取的图像的分辨率从中心视场到边缘视场逐渐降低,并且相较于中心清晰全视场成像,四级分辨率成像的拼接图像数据量减少了17.2倍的数据冗余. 相似文献
36.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先在玻璃衬底上室温下沉积Zn金属薄膜,接着先后在200和400 ℃温度下的硫蒸气和氩气流中进行退火,生长出 ZnS 薄膜。薄膜样品的微观结构、物相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质分别采用正电子湮没技术 (PAT)、X射线衍射仪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表征。该ZnS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具有约80%的高透光率,随着硫化时间的增加,其带隙由3.55 增加到3.57 eV,S/Zn原子比从0.54上升至0.89,薄膜质量明显得到改善,相对于以前报道的真空封装硫化所制备的ZnS薄膜,硫过量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此外,慢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谱对硫化前后薄膜样品中膜层结构缺陷研究表明,硫化后薄膜的S参数明显增大,生成的ZnS 薄膜结构缺陷浓度高于Zn薄膜。 相似文献
37.
本文探讨非晶态超导体的Tc与原子质量M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具有相同价电子数的同族元素中,超导Tc与原子质量的立方根成反比,即Tc∝l/M1/3。讨论了晶态超导体的Tc问题,其中包括高Tc氧化物超导体。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8.
39.
40.
制备了两种胍基化试剂:N-硝基-1-(3,5-二甲基吡唑)脒1,N,N'-二叔丁氧羰基硫脲2,将一系列胺类化合物分别与两种胍基化试剂作用,制得新化合物1a-1J,2a-2j,并对两种胍基化试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所有新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1H NMR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