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6篇
  免费   707篇
  国内免费   1390篇
化学   2830篇
晶体学   136篇
力学   256篇
综合类   168篇
数学   438篇
物理学   19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24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31.
研究了酵母核糖核酸(yRNA)在碳纳米管(MW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优化了测定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yRNA的电分析测试方法。yRNA在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0.758V处产生不可逆的氧化电流峰,峰电流与yRNA的质量浓度在1~10mg/mL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ρ=0.0813ρ+0.1807,相关系数r为0.9980,检出限为0.6mg/mL。  相似文献   
132.
lmTR0DUCTI0NTrivanadium(III)ox0-carb0xylat0complexeshaveattractedmuchinterestre-cently"~".Manyc0mp0unds0fthiskindhavebeensynthesizedandtheirstructural,physicalandspectr0sc0picpr0pertieshavebeenstudied.Butnone0fthiskindofcom-plexeswithmixedmeta1shavebeensynthesized.Hereinwereportthecrystalstruc-tureofthefirstmixedmeta1carboxylatocomp0undofvanadium.2EXPERIMENTAL2.1Synthesis0.l6g(lmmol)VCl3,0.32g(2mmol)FeCl3and0.48g(6mm0l)NaCO,CH,wasdisso1vedinaso1uti0n0ft0luerie(20ml),THF(lOml),ac…  相似文献   
133.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 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 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4.
将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直接检测法应用于鱼粉和玉米粉水解液中的氨基酸的分析测定。该方法使用Dionex AminoPac PA10阴离子交换柱为分析柱,控制柱温为35℃,以NaOH和NaAc的强碱性溶液为淋洗液,在合适的梯度条件下,可以实现对17种常见氨基酸的高效分离。在强碱性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的各个氨基酸可在配有金工作电极的电化学检测器上以积分脉冲安培法获得高灵敏度的检测。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该方法对这17种氨基酸的检出限在0.21—3.38pmol之间;峰面积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为2—3个数量级;5次平行测定的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32%—4.7%之间。该方法应用于玉米粉和鱼粉水解液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良好。对玉米粉和鱼粉水解液标准加入的回收率分别在81.9%—108.0%和90.0%~108.0%之间。  相似文献   
135.
(E)-α-Aryltellurenylvinylstannan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stereoselectively via the hydrozirconation of alkynylstannanes, followed by the reactions with aryltellurenyl iodides. (E)-α-Aryltellurenylvinylstannanes can undergo sequential cross coupling reactions with both electrophiles and nucleophiles in the presence of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to form two carbon-carbon bonds in the same olefinic carbon leading to trisubstituted alkenes stereoselectively.  相似文献   
136.
Studyofthegrowthprocessofcolloidalparticlesofnonequilibriumandirreversibilityisanactiveareaofresearch.Therecognitionofcolloidalaggregatesasfractalobjectshasinspiredalargenumberof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studiesonthestructuralandkineticaspectsofaggregationprocesses"'.Morerecently,kineticsofhematiteaggregationbypolyacrylicacidhavebeenstudiedbyzhangandBume3.Theprimaryhematiteparticleswerequiteuniformandfairlyspherical.Inthispaper,wewillreportthesizeevolutionoffractalaggregatesofinitiallypolydis…  相似文献   
137.
载体和担载酸对乙烯直接氧化合成乙酸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固定床流动反应器上研究了Pd-酸/载体体系催化乙烯直接氧\r\n化合成乙酸的反应,并对载体相同但担载酸强度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活\r\n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担载酸的强度明显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酸强\r\n度越大其催化活性越高.用NH3-TPD和异丙醇脱水探针反应表征了二氧\r\n化硅、活性碳和酸性白土三种载体担载的Pd-H4SiW12催化剂的酸性,\r\n并测试了三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载体通过影响担载酸的强\r\n度而影响催化剂的活性,载体上的强酸中心越多,催化剂的活性越高.\r\n测定了二氧化硅、活性碳和酸性白土三种载体担载的Pd-H4SiW12催化\r\n剂上Pd的分散度,并与其催化活性相关联.结果表明,决定乙烯直接氧\r\n化生成乙酸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的酸强度而不是Pd的分散度.  相似文献   
138.
在浓盐酸水溶液中,碘化N,N-二甲基-1,5-二氮杂环[3.2.1]辛烷([3.2.1-Me2dabco]I2)和碘化1-氨基-1,4-二氮杂环[2.2.2]辛烷([2.2.2-NH2dabco]I)与氯化铜反应得到2种有机-无机杂化铜化合物[3.2.1-Me2dabco][CuCl4](1)和[2.2.2-NH2dabco][CuCl4](2)。X射线单晶结构衍射证实化合物12中的无机阴离子是[CuCl4]2-四面体。化合物12表现出可逆的热致变色现象,随着温度升高,它们的颜色从黄色变为红色,这应该是由[CuCl4]2-四面体的变形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9.
A new dipeptide compound, (R)-2,4-dioxo-5-fluoro-1-[1-(methoxycarbonyl) ethylaminocarbonylmethyl]-1,2,3, 4-tetrahydropyrimidine (5-FUAPM),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identified by means of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13C NMR spectra. The single crystal of compound 5-FUAPMoDMF was also obtained and characterized by DSC-TGA technique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212121 with the cell parameters: a= 0.4740(7) nm, b= 1.923(3) nm, c= 1.9229 nm, a=β=y=90°, V= 1.753 nm^3, Z=4, Dc= 1.312 g/cm^3, Mr=346.32, F(000)=728 and u=0.111 mm^-1. The final R and wR are 0.1378 and 0.2862,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of the biological test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5-FUAPM has certain antitumor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