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化学   861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36篇
数学   197篇
物理学   72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1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15篇
  1973年   8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三次纳米自组装合成法,制备了一种以二次纳米自组装Al2O3为主体的大孔主客体催化剂FA-40,具有0.78cm3·g-1的孔容、114m2·g-1的比表面积、27nm的平均孔径、6.0nm和40nm的双峰孔结构、孔分布在10~100nm高度集中、低堆积密度为0.56g·cm-3、活性金属含量高达35.70%。XRD和TEM分析结果显示,活性金属以直径小于2nm的微晶态纳米粒子形式均匀分散于主体表面。采用劣质催化裂化柴油进行20h加氢实验评价,反应趋于稳定时,FA-40的脱硫、脱氮及芳烃饱和率分别达到94.4%、95.5%和67.9%,与F-5相比分别提高了20%、80%和140%。300h的长周期加氢实验表明,FA-40具有良好的加氢性能。  相似文献   
102.
1 INTRODUCTION The influence of organic components on the mi- crostructures of inorganic solids has been extensively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 and shown to provide an efficacious method for the design of new materials[1~3]. Owing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new func- tional solid materials, interest in self-assembled co- ordination polymers with novel physical properties has grown rapidly[4~7], and many complexes like Bu4N[Ag3I4][8], {[(n-C4H9)4N]2Ag4.95Cu(I)1.05I8}n[9], [C6H…  相似文献   
103.
用UB3LYP/6-311++G(d,p)和QCISD(单点能)的方法考察了CBr+O2反应在二重态势能面上的反应机理。研究发现该反应在高温过程中重要,且有两个产物通道,它们分别是BrCO+O和Br+CO2,其中前者为优势通道。为了弄清溴原子取代对次甲基与氧气反应的机理的影响,我们对CBr+O2反应与CH+O2反应的相似性和差异也作了讨论。结果表明:两反应的第一步都是CX(X=H,Br)自由基与氧气反应生成链状过氧化物XCOO,且溴原子取代对反应的活性、产物通道的数量和产物的形成过程等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4.
黄雪红  柯盛波  冀敏 《应用化学》2010,27(11):1306-1312
以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嵌段共聚物作为基膜材料,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在SBS主链上引入丙烯酸(AA)、苯乙烯磺酸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链段作为阳离子交换膜;引入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和KH570链段作阴离子交换膜,阴、阳离子交换膜经KH570结构中三甲氧基硅烷基团的水解缩合,得到含硅氧交联网的SBS接枝离子交换膜,用流延法制备了SBS双极膜。 测得SBS阴膜和阳膜的吸水率分别为63.9%和72.8%,SBS阴膜和阳膜的离子交换容量分别为1.51和2.71 mmol/g。 将SBS双极膜作为阴阳两室隔膜,采用钨酸钠/过钨酸钠体系由阴极间接电氧化合成了环氧丁二酸。 结果表明,以石墨为阴、阳电极,电流密度为2.0×10-2 A/cm2、50 ℃反应4 h,环氧丁二酸的产率为53.0%,电流效率为40.8%。  相似文献   
105.
Abstract

The new guanidine alkaloid Dendrobeaniamine A (1) was isolated from the organic extract of the Arctic marine bryozoan Dendrobeania murrayana.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1 was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experiments,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and HRESIMS analysis. Compound 1 is a lipoamino acid, consisting of a C12 fatty acid anchored to the amino acid arginine. The bioactivity of 1 was evaluated using cellular and biochemical assays, but the compound did not show cytotoxic, antimicrobial, anti-inflammatory o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06.
柯钧  邵华武 《合成化学》2013,21(5):561-564
以甲基-2,3,4,6-四-O-苄基-α-D-吡喃型半乳糖为起始原料,通过对1-位和2-位进行结构修饰,6-位选择性脱除苄基后,再引入保护基Ms(或Ts)制得3,4-二-O-苄基-6-磺酰基(或对甲苯基磺酰基)-α-D-吡喃型半乳糖衍生物(2a~2f);在AcOK/DMSO体系中于80℃反应24 h,2发生分子内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4,6-脱水-α-D-吡喃型半乳糖衍生物,产率78%~88%,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HR-MS表征。  相似文献   
107.
制备方法对Co-MOR催化剂CH4选择还原NO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交换法、浸渍法制备一系列的Co-MOR 催化剂, 并将其用于CH4选择性催化还原 NOx(CH4-SCR)反应. 运用X 射线衍射(XRD)、X 射线荧光光谱(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拉曼(UV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O程序升温脱附(NO-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 Co以Co3O4形式存在; 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 Co以离子形式进入丝光沸石(MOR)骨架之中, 在催化剂上形成更多的Co2+和[Co-O-Co]2+, 形成更均匀NO吸附中心和CH4-SCR反应活性中心. 催化剂活性评价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更宽的活性温度区间, Co(0.30)-MOR 催化剂在327-450℃温度范围内NO转化率大于50%.  相似文献   
108.
土槿皮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槿皮(Pseudolarix kaempferi, Gord.)中分到两个三萜成分, 经化学和光谱方法证明, 其一为具有羊毛甾烷母核的新三萜-3氧代-羊毛甾-7,23,25-三烯-23,26-环氧-27-羧酸, 命名为金钱松呋喃酸(1), 另一个为白桦脂酸(2), 此外, 还分到β-谷甾醇和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09.
110.
ZnS with hexagonal prism morphology has been synthesized successfully by molten-salt method with ZnS nanoparticles as precursors, and the ZnS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one-step solid-state reaction of Zn(CH3COO)2·2H2O with Na2S·9H2O at ambient temperature. Crystal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HRTEM. Ultraviolet-visible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ZnS hexagonal prism shows a distinct red shift from that of bulk ZnS crystals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exhibits strong emissions at 380 and 500 nm, respectively. Further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ZnS hexagonal prism has been also discussed in bri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