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96篇
化学   665篇
晶体学   51篇
力学   40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97篇
物理学   3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积炭是制约催化反应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研究催化剂表面积炭物种及积炭速率,找出影响催化剂表面积炭的动力学因素,对建立合理的催化重整反应体系,完善催化剂表面积炭的动力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有关催化剂表面积炭速率的研究报道较少[1,2]。Ni基六铝酸盐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3,4]。本文利用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热重分析(TGA)技术,在还原态Ni基六铝酸镧LaNiAl11O19催化剂表面研究了甲烷裂解积炭和甲烷二氧…  相似文献   
32.
N-烷基壳聚糖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和热释电流(TSC)法研究了N-烷基壳聚糖的玻璃化转变行为. DSC法中采用二次扫描以消除溶剂和热历史的影响, 并利用物理老化方法来增强N-烷基壳聚糖在DSC曲线上的玻璃化转变区域的热焓吸热峰, 以克服DSC法的不灵敏性. 两种研究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 三种N-烷基壳聚糖的玻璃化转变均发生在110~150 ℃温区内;取代的柔性烷基越大, 玻璃化转变温度(Tg)越低;但N-甲基壳聚糖例外, 其Tg略高于壳聚糖, 空间阻碍在这里起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选相示波伏安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相示波伏安法毕树平,都思丹,高鸿(南京大学化学系,210008)关键词示波计时电位法,选相示波伏安法,切口示波计时电位法是利用dE/dt~E曲线上切口的高度或深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1],但由于dE/dt曲线主要反映充电电流的变化,从而使该方法的检...  相似文献   
34.
超临界水中聚乙烯油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125mL间歇式高压釜反应器,在超临界水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聚乙烯比和水填充率对聚乙烯降解油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在超临界水中迅速降解,油收率可达90%以上;随温度从450℃提高到480℃,油收率从91.4%下降到61.7%,气体收率从1.9%提高到27.7%;在450 ℃反应时间从1 min延长到30 min时,油收率略有下降,油品中C7-11组分所占比例增大一倍。水/聚乙烯比和水填充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聚乙烯的降解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5.
TiO2-双亲共聚物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与紫外光敏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镛  毕研迎  石凤 《化学学报》2007,65(1):67-71
用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粒子TiO2, 应用超声技术将TiO2 纳米粒子分散在甲醇介质中, 然后用苯乙烯(ST)原位聚合包封, 再用丙烯酰胺或乙烯基吡咯烷酮(VP)共聚, 两步原位分散聚合得到了有机聚合物为壳、TiO2为核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 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进行表征. 结果显示: 由于双亲共聚物对TiO2纳米粒子的敏化作用, 紫外-可见光谱图上两种纳米复合粒子的最大吸收峰均有明显红移, 并且吸收光谱的范围扩大了, 其中尤以TiO2/(PST-co-PVP)为甚. 意味着光敏化活性的提高, 特别是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 这种情形对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如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特性是有利的, 表明这类材料的应用空间得到了拓展.  相似文献   
36.
炉前煤低温干馏工艺中的挥发分除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寻求优化的炉前煤低温干馏工艺中的挥发分除尘方案,在使用400目金属滤网对间歇式粉煤固体热载体热解装置挥发分除尘研究的基础上,将颗粒床过滤器用于该过程的除尘研究。热态除尘实验表明,颗粒床的使用有效地降低了滤网的过滤负荷。选用2mm石英砂和φ5mm×2mm瓷环作为滤料,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两种滤料除尘效率均在90%以上;随着过滤操作的进行,由于颗粒床内粉尘的沉积使其过滤效率有所提高,而对气、液收率的影响很小。结果表明,颗粒床与滤网结合可作为粉煤炉前低温干馏工艺中可供选择的挥发分除尘方案。  相似文献   
37.
黑米花色苷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发生降解致使局部分子结构破坏而使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所下降。利用有机酸提供酰基对黑米花色苷进行修饰来提高花色苷结构的稳定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经咖啡酸酰化修饰黑米花色苷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前后于官能团区3 650~3 200和1 680~1 620 cm-1处均有吸收峰,且其于指纹区1 282.68和1 277.51 cm-1处出现酚羟基吸收峰,于1 056.07和1 054.03 cm-1处出现醇羟基吸收峰,719.90和719.71 cm-1处出现苯环上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由此可见,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后主要结构框架仍为花色苷的芳环结构。此外,黑米花色苷酰化修饰前后于1 900~1 650 cm-1间1 714.28和1 728.13 cm-1处均出现共轭羰基的特征吸收峰,对应于可直接连接在苯环上的α-羰基结构,由此说明黑米花色苷结构中存在着酰基基团。黑米花色苷经酰化修饰后红外图谱于1 517.20 cm-1处出现新吸收峰,其正好处于1 800~900 cm-1双键(不含氢)伸缩振动区,指纹区876.65 cm-1处亦出现了苯环上的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与之相呼应在经二阶导数处理后红外光谱图中在2 500~2 000 cm-1间出现了新的波动,此波段为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而官能团区3 650~3 200 cm-1间3 370.20 cm-1处的吸收峰正好处于多分子缔合区。由此可见,在咖啡酸作为酰基供体,酰化修饰黑米花色苷时由于分子间的重新缔合于结构中引入了新的酰基基团而呈现出一种双酰化的空间结构。黑米花色苷酰化结构中有机酸与糖链相连,将有机酸置于2-苯基苯并吡喃骨架的表面,这种堆积作用模式可以较好地抵抗水的亲核攻击和其他降解反应进而提高黑米花色苷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采用Knorr吡咯合成法,以乙酰乙酸乙酯和亚硝酸钠为原料,在醋酸和锌粉作用下采用“一锅法”得到2,4-二甲基吡咯-3,5-二羧酸二乙酯。本实验涉及到控温、回流、重结晶、熔点测定、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等实验操作和分析检测方法。该实验原料简单易得、产物收率高,结合波谱解析方法,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合成实验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杂环合成和波谱解析的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39.
The influences of pH, contact time, solid-liquid ratio, temperature and C60(C(COOH)2)n on Th(IV) adsorption onto the magnetic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MWCNTs) were studied by batch technique. The dynamic proces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of Th(IV) onto MMWCNTs could reach equilibrium in 40 h and matched the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The adsorption of Th(IV) onto MMWCNTs was significantly dependent on pH values, the adsorption ratio increased markedly at pH 3.0–5.0, and then maintained a steady state as pH values increased. At low pH, different C60(C(COOH)2)n content could enhance the adsorption content of Th(IV) onto MMWCNTs, but restrained it at higher pH. Through simulating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by Langmuir, Freundlich and Dubini-Radushkevich models, it could be seen respectively that the adsorption pattern of Th(IV) onto MMWCNTs was mainly surface complexation, an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endothermic and irreversible.  相似文献   
40.
采取标准锌显色剂与锌发生显色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絮状络合物。用光谱仪测它的吸光度,研究其特征谱与吸光度的特点,建立其浓度与特征波长吸光度间的数学模型。本文所采用的显色剂主要与锌、铜、镉、镍四种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因此分别探索了四种离子高浓度以及低浓度时显色反应的吸光度,最终通过得到锌离子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式以及锌离子浓度与四波长下四种离子混合溶液显色后的吸光度的关系式,给出了锌离子的吸光度与总吸光度的关系式。显色反应能否满足分光光度法的要求,主要与显色剂的性质有关,同时显色反应的条件也至关重要。因为在显色反应过程中,主要是锌离子与锌显色剂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络离子,进而形成絮状络合物。络离子一般比较稳定,但在水溶液中也存在着电离平衡,也就是说当显色条件发生变化时,既有可能形成络离子,也有可能发生络离子的分解,从而影响络合反应的程度。显色条件包括显色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显色时间、待测溶液的盐度以及浊度等。重点研究待测溶液的盐度对锌离子浓度测量值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给出影响规律以及校正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