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77篇 |
晶体学 | 5篇 |
力学 | 9篇 |
综合类 | 2篇 |
数学 | 30篇 |
物理学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0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荧光内滤效应的锂离子荧光化学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基于荧光内滤效应的荧光增强型锂离子光化学传感器,将荧光试剂、亲脂性pH指示剂和锂离子中性载体结合在增塑的PVC膜中,Li+与H+在膜相中的竞争萃取效应引起受亲脂性pH指示剂调制的敏感膜荧光值的变化.推导了有关理论关系式,研究了该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并对人工合成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稀土在烤烟植株中的分布及其对烟叶化学成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生理活性物质,稀土施用在烟草上平均增产11%,上中等烟比例提高7.53%左右,稀土应用于烤烟大部分限于田间试验,缺深入的机理研究^[2-4]。本试验用低浓度混合硝酸稀土喷施烤烟叶面,研究了稀土在烤烟植株中的含量,分布及土壤中可溶态稀土的变化情况及稀土对烟叶化学成份的影响,旨在为烤烟施用稀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1-烷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胺型离子液体(Cnmim][NTf2])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用于核燃料循环中的分离试剂之一, 虽然其化学结构在辐照过程中变化不大, 但在受到γ辐照后会发生明显的变色, 因此有必要研究该类离子液体的变色原因. 本文以60Co为辐照源, 系统研究了辐照后不同C(1)-烷基链长和咪唑环上C(2)位上的H被甲基取代后离子液体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行为, 并结合辐照后离子液体荧光光谱和质谱的变化, 分析了导致该类离子液体辐照后颜色加深的原因. 结果表明, 随着咪唑环上C(1)―烷基链长度和剂量增大, 离子液体颜色加深; 而C(2)位上的H被甲基取代后颜色明显变浅. 辐照后咪唑型离子液体的变色主要来自于辐照后产生的烷基侧链含双键的咪唑阳离子, 咪唑阳离子二聚体和含氟咪唑化合物. 此外, γ辐照引起咪唑阳离子易发生π-π堆积, 而聚集态含量增加也会引起颜色加深. 相似文献
14.
15.
微波辐射下秸秆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微波处理前后秸秆纤维表面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XRD和FTIR研究了处理前后其化学结构及结晶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经微波处理的秸秆纤维表面比较光滑,平均粗糙度(Ra)为(86.7±6.335)nm,均方根粗糙度(Rq)为(141.1±9.055)nm;经微波处理的秸秆纤维表面比较粗糙,并出现许多细小孔洞,其Ra为(445.0±28.14)nm,Rq为(558.9±33.458)nm,微波辐射处理前后秸秆纤维的表面形态差异较大。经微波辐射处理后,秸秆纤维在2θ=22.3°处的衍射峰移至21.8°,且峰宽稍有增加,在38.1°、44.3°、64.6°、78.9°处出现的4个衍射峰,除强度稍有增强,其峰形和位置与未经处理秸秆纤维的衍射峰基本一致,表明微波处理没有改变纤维的结晶形态。FTIR光谱表明,微波处理样中未产生新的官能团,但分子间氢键及分子内氢键发生变化。微波作用未引起秸秆纤维化学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改性前后材料表面粘附生长的角膜基质细胞的亲和力、三维形貌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改性后材料的细胞亲和力有较大改善,且材料表面细胞三维形态更加正常,铺展更为舒展,与材料的接触面积较大。细胞力学性能分析也发现改性后材料表面细胞具有更高的粘附力和杨氏模量,以及更低的硬度,说明未改性p(HEMA-MMA)材料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这种毒性作用导致在其表面生长的细胞的细胞骨架遭到破坏,细胞健康状态明显不如改性后材料表面细胞。因此,改性后的Col/bFGF-p(HEMA-MMA)更适合作为人工角膜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8.
同位素内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丙烯酰胺和环氧丙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检测大鼠血清中丙烯酰胺和环氧丙酰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血清样品中加入乙腈沉淀蛋白质,超高速离心取上清液,离心浓缩后,采用ACQUITY UPLC T3 C18色谱柱(50 mm×2.1 mm, 1.7 μm),以0.1%甲酸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UPLC分离,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串联质谱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检测,用同位素内标法定量.丙烯酰胺和环氧丙酰胺在0.5~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均为0.1 mg/L;在3个浓度水平(2.0, 8.0, 和15.0 mg/L)进行添加实验,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08.3%和99.6%~106.7%;日内精密度(RSD)为0.54%~5.8%和1.1%~5.8%;每个样品测试时间仅为6 min.本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的丙烯酰胺和环氧丙酰胺操作简单快速, 重现性好, 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19.
在保留ADT-OH的3H-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结构的基础上,用芳乙烯基替换4-羟基苯环,设计并合成了6个二硫杂环戊烯硫酮化合物(L1~L6,其中L2, L3, L5和L6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和HR-MS(ESI)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L1~L6对谷氨酸诱导损伤的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的影响。药理初筛结果表明:给药浓度为10~100 μmol·L-1时,L1, L2, L4和L6均能提高受损HT22细胞的存活率(P<0.01);给药浓度为1 μmol·L-1时,L3和L5均可提高损伤HT22细胞的存活率(P<0.01)。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