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568篇
化学   898篇
晶体学   58篇
力学   74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157篇
物理学   7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掌握新型微乳化柴油的抑爆性能和机理,开展了-10#柴油、普通微乳化柴油和新型微乳化柴油抛撒和云雾爆炸实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柴油样品云雾爆炸火球的表面最高温度时的平均温度、高温(高于1 273.15 K)持续时间、火球最大截面积、火球辐射度等特征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并评估其爆炸威力,又运用液体燃料抛撒和成像系统,研究柴油样品在激波及其高速气流作用下的抛撒雾化现象及其抑爆机理。结果表明:新型微乳化柴油的抛撒云雾径向扩展半径和云雾爆炸火球特征参数均明显小于-10#柴油、普通微乳化柴油,如在含水质量分数为5%的乳化柴油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2%和0.4%的高分子聚合物防雾剂,形成的新型微乳化柴油的火球表面最高平均温度比-10#柴油分别低296.90和336.90 K,高温持续时间比-10#柴油分别少94和234 ms;火球最大截面积也分别只有-10#柴油的60.10%、53.53%;新型微乳化柴油的爆炸威力最小,抑爆性能最好,其次是普通微乳化柴油和-10#柴油;微乳化柴油的水分质量分数在15%以下时,多增加10%的水与添加0.2%防雾剂的抑爆效果相当;新型微乳化柴油抑爆性能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柴油中添加防雾剂使其液滴黏弹性增大,在高速气流剪切作用不易破碎、雾化,液滴分散效果差。  相似文献   
82.
高岭石—金—硫系列的化学键与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密度泛函离散变分计算方法(DFT-DVM),研究了高岭石、高岭石-金和高岭石-金-硫系列,讨论了结构,化学键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选用了不含金及金或金-硫原子团位于不同方位的多个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金位于层状高岭石侧面的模型比金位于上、下面更为稳定,在金位于层状高岭石侧面的情况下,金靠近铝的模型比金靠近铝空位更为稳定,高岭石-金-硫体系中的金-硫原子团比高岭石-金体系中的更容易被高岭石吸附。模型间  相似文献   
83.
根据欧盟法规推荐的两种食物模拟物对纸吸管样品进行模拟迁移试验,并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对样品中的迁移物进行非靶向筛查,得到包括润滑剂、施胶剂、抗氧剂降解产物、消泡剂在内的31种有意添加物和非有意添加物。利用该课题组前期建立的风险矩阵,即风险=危害(毒性水平+Cramer分级+4×致突变性)×暴露(4×水溶性+4×渗透性),对纸吸管中31种迁移物进行风险分级。结果表明,未发现Ⅰ级高风险物质,Ⅱ级风险物质中得分较高的来自润滑剂(十六酸酰胺等)、施胶剂(海松酸等)和消泡剂(聚乙二醇等)中的成分,对Ⅱ级风险物质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对比暴露量和TTC阈值,发现酰胺类润滑剂(尤其是芥酸酰胺)存在健康风险,应在纸吸管生产加工过程中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4.
模板法室温合成CdS纳米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板法室温合成CdS纳米棒;模板法;硫化镉;一维CdS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85.
 采用阴离子浸渍法制备了Au/Al2O3催化剂,考察了溶液pH值及浸泡处理对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催化剂的活性随着浸渍液氯金酸溶液pH值的升高而升高. 对于经300 ℃下H2还原处理的Au/Al2O3催化剂,无论用水浸泡还是用氨水浸泡,室温下CO转化率均可达到100%, 且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用氨水浸泡的催化剂经氧化处理后依然保持高活性,但用水浸泡的催化剂活性大幅度下降. XPS结果表明,用氨水浸泡的Au/Al2O3催化剂表面含有Al, O, C, N, Na和Au原子,但没有Cl原子存在. 这说明用氨水浸泡催化剂可有效除去Cl-离子而提高其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6.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缩β-丙氨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席夫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7.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仪器特点和各种新技术。主要对紫外光解离技术、红外多光子解离技术、表面诱导解离、黑体红外辐射离、电子捕获解离等离子解离新方法进行了介绍。此外,应用多次激发碰撞活化技术、超低能量激发技术、持续偏共振激发、存储波形逆傅立叶变换技术等离子再测量技术能提高源内离子碰撞诱导解离效率,更好的实现MS^n的产技术。文章最后阐述了FTMS在生物分析及气相分子离子反应  相似文献   
88.
乳酸-丙酮-BrO3^——Mn^2^+-H2SO4化学振荡体系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安从俊  庄林  刘义  林智信 《化学学报》1997,55(3):259-264
本文报道了与生命代谢过程密切相关的中间物参与的乳酸(以下简称LA)-丙酮(以下简称Act)-BrO3^--Mn^2^+-H2SO4新型化学振荡体系, 考察了振荡体系中诸反应物的初始浓度范围及影响因素, 获得诱导期、振荡周期、振荡寿命所对应的表观活化参数EIN, EP, EL分别为60.68kJ.mol^-^1, 61.03kJ.mol^-^1,135.80kJ.mol^-^1。分析了诱导期的新特征及可能的振荡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9.
本文应用二氢叶酸(DHFA)和辅酶Ⅱ(NADPH)的荧光性质,建立了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力测定的反应体系,并对酸度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该体系中,用双倒数作图法分别测定了二氢叶酸还原酶对二氢叶酸和辅酶Ⅱ的表观米氏常数。将所建立的体系应用于氨甲喋呤,甲氧苄氨嘧啶等已知抑制剂的抑制率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一类以苯氧基作疏水支链的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α-烷苯氧基)十四酰基牛磺酸钠(SAPTT)水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探针(芘)稳态荧光发射光谱及自身稳态荧光发射光谱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探针(芘)法和自身稳态荧光法可用来测定这类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且测定结果与表面张力法(吊片法)接近;与荧光探针(芘)法相比,对于所研究体系,自身稳态荧光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较高,所测得CMC结果与表面张力法(吊片法)能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