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572篇
化学   927篇
晶体学   58篇
力学   88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159篇
物理学   7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刺参组织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喹噁啉药物处理过的刺参样品DNA甲基化水平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ZORBAX SB-Aq(4.6 mm×250mm;5μm);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0 nm;进样量20μL;流动相为甲醇-7 mmol/L乙酸铵(7∶93),流速为1.0 mL/min。5-甲基脱氧胞苷和脱氧胞苷的质量浓度在0.05~1.0 mg/L范围内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为0.999 9。5-甲基脱氧胞苷和脱氧胞苷的检出限均为0.05 mg/L,在加标浓度为0.05,0.25,1.0 mg/L时,回收率为90.4%~100.6%,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采用CTAB法提取刺参组织DNA,酶解后进行HPLC测定,结果表明:喹噁啉药物处理过的组织样品DNA甲基化水平低于对照组,该类药物通过改变DNA甲基化水平而影响基因的正常表达,可能是其产生遗传毒性的一种机制,建立的方法可以很好地用于全基因组DNA总甲基化水平的检测。  相似文献   
912.
根据活性基团的协同催化原理,设计合成了有机小分子核酸切割剂1-(N-胍乙基)-4-(N-羟乙基)哌嗪盐酸盐(4),并通过核磁共振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琼糖凝胶电泳研究了pH值对其切割pUC 19 DNA效率的影响,通过自由基猝灭实验研究其切割DNA的反应类型.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利用Gaussian软件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其裂解DNA的反应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在pH=7.2时化合物4的裂解效率最高,且能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以磷酯转移的方式裂解DNA的磷酸二酯键.  相似文献   
913.
采用原位显微Raman光谱技术详细考察了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La(OH)3分解制备的La2O3结构以及过氧物种光诱导生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00℃焙烧所得La2O3样品较经800℃以上长时间焙烧的样品更有利于过氧物种的生成.对La(OH)3热分解过程的原位XRD测试结果表明,焙烧温度需达到近700℃才可使La(OH)3完全转化为La2O3.在700℃焙烧的样品上,除了六方相的La2O3外,还可检出介稳态的立方相La2O3.经800℃以上长时间(≥5 h)焙烧后,介稳态的立方相La2O3将转化为稳定的六方相La2O3物种.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立方相的稀土倍半氧化物较六方相更有利于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其原因可能源于前者含更多氧空位,因而更有利于对分子氧的吸附和活化.  相似文献   
914.
用核磁共振法研究了亚胺型杂卓1和烯胺型杂卓2在不同质子溶剂—甲醇、乙醇、叔丁醇、乙酸及CF3CO2D的DMSO-d6溶液中的稳定性及互变异构.结果表明,烯胺型杂卓2在上述溶剂中稳定,亚胺型杂卓1在酸性较弱的质子溶剂中(乙醇、叔丁醇)及较低的温度下(≤30℃)基本稳定,在酸性较强的质子溶剂中(甲醇、乙酸、CF3CO2D的DMSO-d6溶液)向烯胺转化,而且随着溶剂酸性的增强、温度的升高以及反应物与溶剂接触时间的延长,亚胺向烯胺的转化进一步加强.本文还以1a和1b为例,研究了在乙酸溶液中亚胺型杂卓向烯胺型杂卓转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研究表明,在283~333 K范围内,该转化的焓变(△H)和熵变(△S)均大于零,吉布斯自由能变(△G)小于零,因此其是吸热、自发及熵增加的过程,该过程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质子对亚胺向烯胺的转化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1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MnO2纳米管,以其与纳米铝粉为原料,采用超声分散复合的方法,制备了超级铝热剂Al/MnO2.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量散射光谱仪(EDS)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并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MnO2纳米管及其超级铝热剂对环三亚甲基三硝胺热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纳米MnO2呈管状均匀分布,球形纳米Al与管状纳米MnO2相互依附,分散较均匀;MnO2纳米管及其超级铝热剂的加入均改变了环三亚甲基三硝胺的热分解行为及分解历程,使原有占主导的液相分解变为二次的气相反应加剧,使环三亚甲基三硝胺主分解峰形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916.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一个一维配位聚合物{[Co(dpa)(H2O)4] ·(dpdo)·(H2O)}n (1)(H2dpa=2, 2′-联苯二酸, dpdo=N, N′-二氧化-4, 4′-联吡啶), 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XRPD、TGA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Co(Ⅱ)原子采取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 6个配位氧原子分别来自于2个dpa2-配体和4个配位水分子。每一个dpa2-配体桥联2个Co(Ⅱ)中心, 每一个Co(Ⅱ)原子与2个dpa2-配体配位进而形成了21螺旋链结构。借助溶剂水分子的连接作用, 螺旋链之间通过多种O-H…O氢键作用形成了2D网格, 通过dpdo和2D网格之间多种类型的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测定了室温下聚合物1的固体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917.
采用多元醇沉淀以及光化学还原法制备了SiO2担载AgCl:Ag等离子体纳米粒子。通过表征发现SiO2@AgCl:Ag粒子呈立方-四足角状。同时,由于表面Ag簇的等离子共振效应,该催化剂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光吸收,可用于高效降解稳定的有机染料,例如,罗丹明B。合成的SiO2@AgCl:Ag复合催化剂可在2 min内将罗丹明B分子完全降解。自由基捕获实验进一步探究发现O2.-和.OH是参与降解反应的主要氧化活性物种。以上SiO2@AgCl:Ag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水净化和环境治理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918.
以邻苯二胺(或4-甲基邻苯二胺)及一氯乙酸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合成2-氯甲基苯并咪唑及2-氯甲基-5-甲基苯并咪唑;以取代羧酸为原料经酯化、肼解、再与CS2在氢氧化钾溶液中反应,合成10种2-巯基-5-取代-1,3,4-(口恶)二唑;将2种2-氯甲基-5-取代-苯并咪唑与10种2-巯基-5-取代-1,3,4-(口恶)二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合成14种2-[5’-CH3(H)-苯并咪唑-2’-亚甲硫基]-5-取代-1,3,4-(口恶)二唑衍生物.借助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生长素活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对小麦芽鞘和绿豆发芽有着不同程度的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19.
分别以三维分级碳布基底上组装的TiO2纳米线阵列和铂化的硅纳米线阵列作为光阳极和光阴极,构建了具有高效传质和电子转移特征的全纳米线光催化燃料电池。在光照作用下,光阳极微流道内的光生空穴能有效氧化降解有害污染物,这同时增强了光电子还原水产氢的活性。与传统的平面式光电极相比,全纳米线光催化燃料电池在不需要外部偏压条件下即可高效降解模拟印染废水和同步生成氢气新能源。  相似文献   
920.
In this study, a group of 4-substituted benzoyltaurinamide derivatives were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investigated for their anticancer activity against three cancer cell lines and one nontumorigenic cell line by MTT assay. Among the final compounds, methoxyphenyl derivatives 14, 15, 16 were found to be effective against all the tested cancerous cell lines with promising selectivity. The most active compounds were further evaluated to determin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ir anticancer activity by using western blot assay and the Annexin V-FITC/PI test. Compound 14 (in SH-SY5Y and MDA-MB-231 cell lines) and 15 (in SH-SY5Y cell line) were found to induce intrinsic apoptotic pathway by upregulating BAX, caspase-3, and caspase-9, while downregulating Bcl-2 and Bcl-xL expression levels. According to mechanistic studies, compounds displayed their anticancer activity via three different mechanisms: a. caspase-dependent, b. caspase-independent, and c. caspase-dependent pathway that excluded caspase-9 activation. As a result, this study provides interesting data which can be used to design new taurine-based anticancer derivati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