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54篇
物理学   19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镧对水培菜豆和玉米幼苗镉胁迫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菜豆(Phaseolusvulgaris)、玉米(Zeamays)两种生活型植物幼苗为实验材料,以水培方法研究了镧对镉抑制两种作物生长与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300μmol·L-1镉剂量胁迫下,两种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主要表现为株高、主根长下降,叶面积锐减,叶、茎、根的鲜重、干重明显下降;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是叶绿素含量下降,质膜透性、MDA含量、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且随镉处理时间的延长,伤害加重。叶面喷施10~20mg·L-1镧1次,对镉污染下的两种作物幼苗的生长与代谢有一定缓解效应,可减轻镉对幼苗的伤害程度。这与镧能提高两种作物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维持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多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2.
BaLaB9O16中Ce3+敏化Dy3+发光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紫外光激发下,研究了BaLaB9O16中Dy3+、Ce3+的发光光谱、激发光谱、发光强度及荧光寿命随着组成变化的规律性.结果表明;De3+对Dy3+的发光有相当强的敏化作用,Ce3+→Dy3+的能量传递效率可高达93%,能量传递的机理为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根据349nm激发下Dy3+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证明了Dy3+发光的自身浓度猝灭机理也为电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3.
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和喹啉锌的合成和荧光性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合成了一种新型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表征了结构,并对比研究了二(2-苯基-8-羟基喹啉)锌和喹啉锌的荧光性质,前者的激发光谱在465nm处出现了较强的吸收,并且发射峰位置发生了明显的红移,由喹啉锌的495nm移至2-苯基-8-羟基喹啉锌和喹啉锌的521nm处。对有关的吸收峰的归属进行了讨论,初步认为苯环的取代增加了有机配体π-π键的共轭程度,使HOMO-LUMO之间能隙变小,引起发射峰红移。  相似文献   
54.
La-Gly对Pb胁迫下大豆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豆幼苗在高剂量Pb 胁迫下, 生理生化特性发生明显改变, 其中MDA、质膜透性、CAT和POD 活性急剧上升。叶面喷布30 mg·L-1LaGly1 次, 可缓解Pb 对大豆幼苗的伤害。这同LaGly 降低植株体内Pb 含量, 增强光合作用与NR 活性, 降低MDA含量与质膜透性, 维持保护膜(CTA、POD) 活性等多重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5.
硫堇与DNA分子作用机理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和光电子能谱等光谱方法研究了硫堇(TH)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pH 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 TH与CT-DNA之间的作用方式以嵌入作用为主,嵌入作用使TH的紫外最大吸收峰强度减小,且峰位发生红移。由紫外光谱实验结果线性拟合求得TH与CT-DNA的表观结合常数K=1.45×104 L·mol-1。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TH与CT-DNA的嵌入作用使TH的荧光发生强烈猝灭,猝灭常数KSV为1.01×104 L·mol-1。嵌入作用位点主要发生在CT-DNA的鸟嘌呤(G)-胞嘧啶(C)碱基序列富集区。通过对TH的光电子能谱中N,S原子的结合能变化分析,TH分子以杂环上S原子端与CT-DNA的G-C碱基对结合,两者的相互作用对CT-DNA的二级结构构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6.
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以及核磁共振光谱等手段研究了硫堇(TH)与两个不同序列寡核苷酸的作用。TH与寡核苷酸作用后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减色红移和荧光猝灭效应。分别计算了TH与[oligo d(GC)]2和[oligo d(AT)]2作用的荧光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结果表明TH与GC序列的结合能力比与AT序列更强。通过TH与[oligo d(GC)]2作用后双螺旋链构象变化以及TH质子的1HNMR谱峰明显变宽,进一步说明TH与寡核苷酸结合的序列选择性。  相似文献   
57.
一种新型桥路型HTSFCL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一种新型桥路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限流原理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一台三相600V、故障电流峰值100A的实验室样机.本文介绍了该限流器的功率电路、控制器、低温容器和高温超导磁体等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在三相系统中进行了各种短路故障限流实验,结果表明该限流器有较强的限流能力和重合闸能力,说明新型高温超导限流器的研究对改善电网动态性能和提高电网电能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即结合放射自显影和液体闪烁器检测及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首次定性、定量地研究Ce(Ⅲ)离子在辣根植物中的迁移.结果表明:(1)Ce(Ⅲ)离子能被辣根植物吸收并随时间发生迁移;(2)电镜放射自显影结果显示,Ce(Ⅲ)离子迁移是通过质外体至共质体进入细胞的.Ce(Ⅲ)离子在辣根植物体中的行为,为稀土离子植物环境效应机理及辣根植物安全防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9.
植物酸致损伤机理与稀土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青  黄晓华 《中国稀土学报》2002,20(Z3):177-180
综述了酸雨对植物酸致损伤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稀土调控植物代谢,减轻酸雨伤害的研究近况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0.
采用pH-电位滴定法研究了乙醇溶液中RE(Ⅲ)与新型荧光试剂H_2L[5-(2'-羧基苯偶氮)]绕丹宁(RACP)、5-(4'-氯代-2'-羧基苯偶氮)绕丹宁(Cl-RACP)、5-(4'-溴代-2'-羧基苯偶氮)绕丹宁(Br-RACP)]二元体系,计算了相关平衡常数及在不同pH条件下各物种之分配比,三种试剂的表现稳定常数大小为RACP>Cl-RACP>Br-RACP。而与Nd(Ⅲ)的累积生成常数lgβmlh基本相同。同时,研究了浓度对lgβmlh的影响,测定了15种稀土与RACP的lgβlh。发现lgβmlh随原子序数Z增大变为四组。溶液中各物种分配比的测定表明无ML_3生成,其物种分配比随配体与稀土摩尔比的变化而变化,但稀土种类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