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7篇
  免费   840篇
  国内免费   1144篇
化学   2069篇
晶体学   68篇
力学   285篇
综合类   116篇
数学   734篇
物理学   169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6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CuO超细粉体的形貌与红外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CuO作为一种多功能精细无机材料,在印染、陶瓷、玻璃及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作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成分,近年来在氧化、加氢、C1化学合成、NOx还原、CO及碳氢化合物燃烧、精细化工等多种催化反应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推测,当CuO材料的粒度达到纳米级时,将使它的功能更加独特,应用更为广泛。因此CuO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聚集状态、与其他组分或载体的作用状况及催化活性等成为当前功能材料发展的研究热点之一犤1~8犦。我们在前文中报道了直接热解Cu2(OH)2CO3所得CuO粒径小、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  相似文献   
162.
首次利用褐藻酸Cu(Ⅱ)络合物配位吸附尿素分子,系统研究了影响尿素吸附的各种因素,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手段对尿素吸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褐藻酸Cu(Ⅱ)络合物在模拟人体生理介质下可络合吸附近60mg/g的吸附容量,其中尿素吸附液浓度为130.0mg/dl,介质为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的缓冲液(pH=7.0),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163.
本文采用紫外线激活氚原子的方法,进行氚-氢同位素交换反应,制得氚标记单磷酸阿糖腺苷(9—~3H—mparaA)。产品的纯度是层析纯;放射性比活度16GBq.m mol~(-1);放射化学纯度92.0%。本法的优点是:交换反应温和、反应时间较短、不易破坏生物活性、引起的副产物少、产品分离和纯化较方便。  相似文献   
164.
大孔树脂孔结构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大孔离子交按树脂和吸附树脂孔结构的测试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测试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5.
用EXAFS研究NiO在γ-Al2O3表面上的分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EXAFS方法研究NiO在γ-Al_2O_3的表面上的分散情况。文章讨论了Ni含量为7%、13%、18%、26%、35%的NiO/γ-Al_2O_3体系的径向结构函数图以及Ni含量为13%、26%的NiO/α-Al_2O_3样品的径向结构函数图,认为NiO能在γ-Al_2O_3表面上成单层分散。分散后的Ni-O距离接近NiO晶体的Ni-O距离,表明Ni离子和γ-Al_2O_3表面上的氧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6.
吴萌  吴锋  栾和林  陈人杰 《化学学报》2005,63(9):787-790
使用2,6-二苯基-4-(2,4,6-三苯基-1-吡啶鎓)苯氧内盐染料(Reichardt's Dye)研究锂离子电池中非水电解质溶剂碳酸酯的极性,并测量极性经验参数ET(30)碳酸乙烯酯为48.6,碳酸丙烯酯为46.1,2,3-碳酸丁烯酯为45.7,碳酸二甲酯为39.0,碳酸甲乙酯为37.3,碳酸二乙酯为37.0.LiClO4加入到碳酸酯溶剂中,显色剂受到离子的盐效应影响,表现为溶液体系的ET(30)值增加,极性增大.由于溶液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环碳酸酯与链状碳酸酯极性变化趋势不同.极性大的溶剂易形成Ar-O-…solvent…Li+结构,起到缓冲作用,抑制了显色剂的酚氧基与Li+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67.
邓朝辉  林晶 《分析化学》1995,23(9):1102-1106
用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用化学方法清洗后银片上残留的未知有机物。TOF-SIMS与XPS提供的互补的表面信息显示,中分子量以上的有机物主要是几种链长22-27碳原子、碳链饱和度很高的多酮类化合物,可能还有一些多酯类化合物。这些有机物中的C=O基团易于采取氧原子指向金属基体表面的取向,通过带部分负电荷的氧原子与金属基体镜像力的作用而增强粘附。  相似文献   
168.
正铬(Cr)元素常以三价铬(Cr~(3+))和六价铬(Cr~(6+))的形态存在,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Cr~(3+)在人体正常糖脂代谢中是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缺少Cr~(3+)可能会引发多种疾病;Cr~(6+)由于其氧化性和对皮肤的高渗透性,毒害性较大,被确认具有致癌作用[1]。烟用接装纸是香烟吸食过程中与口腔密切接触的部分,其安全性影响卷烟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因此,针对卷烟产品中Cr~(6+)的含量进行质量监控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9.
在酸性条件下合成氧化亚铜纳米立方体(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微酸性(pH:4~6)的水热体系中130 ℃反应18 h合成了氧化亚铜纳米粒子,粒径约为100 nm,呈立方体外形。乙二胺和十六烷基胺在反应体系中充当缓冲试剂,调节反应液的pH值并控制体系中游离Cu2+的浓度,使得Cu2+不会被迅速还原成单质铜。所合成的纳米立方体的能带宽度约为2.51 eV,比氧化亚铜体材料和氧化亚铜纳米线蓝移了0.51 eV和0.17 eV,它有利于把太阳光谱中能量高的可见光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相似文献   
170.
由于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超快可调谐波长的高功率激光器更多的在民用和军事上应用。快速的非线性光学器件的需求越来越多。近10年,人们投入大量研究寻找超快光学非线性材料,同时寻找快速响应、高线性透过率和低非线性透过率以及高损伤阈值的光限幅材料,研究发现金属酞菁化合物、金属卟啉化合物以及富勒烯衍生物具有良好的光限幅效果和强的光学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