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化学   29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1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硝酸丙酯键离解能和热解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了硝酸丙酯单体的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分子中各键的离解能。结果表明该分子中最弱的键为O—NO2键,次弱键为C—O键。同时研究了热解机理,探索性的预测了断裂O—NO2键及C—O键后的产物,并采用从头算法、半经验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分别计算了硝酸丙酯的生成热,由半经验方法中的PM3得到的数值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2.
2-氨基吡啶金属配合物对羧酸酯水解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2-氨基吡啶(2-AP)为配体的Zn(2-AP)2(OAc)2,Ni(2-AP)2(OAc)2和Cu(2-AP)2(OAc)2三种金属配合物,并将其用于催化2-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和乙酸对硝基苯酚酯(PNPA)的水解反应. 研究了金属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 结果表明,Zn(2-AP)2(OAc)2和Ni(2-AP)2(OAc)2金属配合物对PNPP水解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且Ni(2-AP)2(OAc)2的催化活性大于Zn(2-AP)2(OAc)2,而对PNPA无催化活性. Cu(2-AP)2(OAc)2对PNPP和PNPA均无催化活性. 这可能源自底物本身的特性以及配合物结构的差异. 同时,实验结果也说明合成的Zn(2-AP)2-(OAc)2和Ni(2-AP)2(OAc)2是水解金属酶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53.
含氟基团对液晶垂直排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发现双酚A双肉桂酸酯和六氟双酚A双肉桂酸酯单体在线偏振紫外光作用下发生光交联,形成的薄膜对液晶分子的排列效果截然不同,分别诱导液晶分子沿面平行排列和垂直排列.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光交联的类型均为[2+2]环加成反应.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薄膜表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拓扑分布.通过测量非含氟和含氟两种交联膜的表面能大小,发现氟的引入使薄膜的表面能降低,同时表面能中的极性作用明显降低.实验结果表明,氟基团的引入导致液晶分子垂直排列.本文探讨了这种垂直排列的原因.  相似文献   
54.
新型聚合物分散液晶相位光栅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把具有光敏特性的预聚物与向列相液晶按一定比例混合 ,注入表面经过取向处理的液晶盒中。以紫外灯为光源 ,通过光掩膜法 ,使混合物在光场的引发下发生相分离 ,形成液晶 /聚合物相位光栅。由于相分离后液晶在取向膜的作用下沿液晶盒面方向旋转 180° ,克服了传统液晶光栅器件对入射光偏振方向的依赖 ,提高了光的有效利用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He Ne激光器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所制样品具有较好的栅结构 ,其衍射效率不受入射光偏振方向的影响且具有电场可调性。该光栅制作方法简便 ,驱动电压低 ,在光通信器件、衍射光学、投影显示、光开关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在全溶液低温制备高效、稳定有机光伏器件过程中,合理选择制备器件界面修饰材料的方法至关重要,它已成为近期有机光伏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合理的界面材料能降低界面的势垒高度,减少器件的串联电阻。溶液法制备三氧化钼(MoO3)阳极界面缓冲层能有效地改善有机太阳电池阳极界面收集和载流子传输的效率,从而提高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同时也提高太阳电池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溶液法制备有机太阳电池阳极界面修饰层MoO3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阳极界面修饰层MoO3的各种制备方法与原理,阐述了基于溶液法制备界面修饰层MoO3薄膜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以期为全溶液法制备高效稳定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
神光Ⅱ激光装置的全口径背向散射测量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基于神光Ⅱ激光装置的全口径背向散射测量系统。系统通过激光聚焦透镜收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散射光;两个热能量卡计分别测量波长348~354 nm范围的受激布里渊散射和波长400~700 nm范围的受激拉曼散射产生的散射光。该系统可以测量散射光的能量、功率和光谱图像,提供优于0.5 nm光谱分辨和10 ps时间分辨的光谱物理信息。同时采用PIN二极管阵列对聚焦透镜外侧附近的近背向散射光信息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神光Ⅱ装置激光黑腔靶实验中全孔径背反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激光靶耦合背反系统对散射光的收集情况,发现打靶产生的散射光完全进入背反收光系统,同时,8路激光对穿打靶时全孔径背反系统中存在杂散背景光。采用场图感光纸结合滤光片的方式对杂散背景光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散光的成分为打靶激光倍频过程中剩余的部分二倍频和基频光。在北4路激光注入打靶时,用南4路全孔径背反系统的能量测量系统对南4路背反系统中的杂散光进行了监测,显示杂散光对背反系统SRS能量测量的影响约为15%。  相似文献   
58.
The electron–ion recombination for phosphorus-like~(112) Sn~(35+)has been measured at the main cooler storage ring of the Heavy Ion Research Facility in Lanzhou, China, employing an electron–ion merged-beams technique. The absolute total recombination rate coefficients for electron–ion collision energies from 0 e V–14 e V are presente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of recombination rate coeffici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Flexible Atomic Code to compar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ntributions of d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and tr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on the experimental rate coefficients have been identified with the help of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The pres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ielectronic recombination has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measured electron–ion recombination spectrum of~(112)Sn~(35+). Although a reasonable agreement is foun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precise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on–ion recombination rate coefficients for M-shell ions is still challengeable for the current theory.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液晶分子排列对哈特曼波前探测器探测及闭环校正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分子排列对液晶校正器产生漏光强度的影响.详细探讨了在闭环校正过程中漏光对波前探测及校正准确度影响,当漏光比为40%时,产生的探测偏离误差为0.4;对于8%的漏光比,探测误差仅为0.08,可以忽略.最后分别做了扭曲和平行排列液晶校正器对静态畸变的闭环校正实验.对于漏光比为40%的扭曲液晶校正器,校正前后的PV和RMS值分别为:1.11 μm、0.25 μm和1.08 μm、 0.24 μm,说明漏光对闭环校正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于漏光比为8%的平行排列液晶校正器,通过闭环校正,波前的PV和RMS分别从1.58 m和0.22 m降到0.095 m和0.03 m,同时获得清晰的光纤束的像.结果表明,如果能够控制液晶波前校正器的漏光占总光强的比在8%以下,则可以获得高校正准确度.  相似文献   
60.
郑致刚  李文萃  刘永刚  宣丽 《物理学报》2008,57(11):7344-7348
采用一次性全息曝光的方法同时在样品上制备了周期分别为1μm和4μm,衍射效率电场可调的双重复合式液晶/聚合物光栅.使用He-Ne激光器对复合光栅的衍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光栅存在两个1级衍射极强峰.对峰值衍射效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周期1μm的光栅衍射效率为90%,周期4μm的光栅,60%.结合耦合波理论计算了周期1μm和4μm光栅的衍射效率理论值,分别为92.57%和63.68%.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符合得非常好.对电光特性的测试表明该复合光栅内的两套子光栅的驱动电压V90关键词: 光栅 液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