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化学   323篇
晶体学   38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93篇
物理学   32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31.
建立超声萃取-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粉碎,过孔径为120μm筛后,采用70%甲醇溶液超声处理30 min,经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光化学柱后衍生,通过荧光检测器测定4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范围为0.010 4~0.052 0 ng,相关系数为0.999 9;黄曲霉毒素B2的线性范围为0.003 8~0.019 0 ng,相关系数为0.999 8;黄曲霉毒素G1的线性范围为0.010 8~0.054 0 ng,相关系数为0.999 8;黄曲霉毒素G2的线性范围为0.003 8~0.019 0 ng,相关系数为0.999 8。4种黄曲霉毒素检出限分别为0.42、0.15、0.43、0.15μg/kg,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5%(n=6),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2.9%~96.9%。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用于蜂房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32.
本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具有可溶液制备、绿色无毒及可柔性化等特点而被视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之一.活性层内部的纳米形貌是决定器件性能和工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研究者先后开发了热退火、溶剂退火和溶剂添加剂等形貌优化方法.然而,上述处理方式不能与大面积印刷工艺兼容,而且不利于器件内部形貌和性能的稳定性,因此寻找简单高效的形貌调控手段是OSC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挥发固体添加剂因其独特的分子特性,能够与给受体分子间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被认为是提升OSC能量转换效率(PCE)和稳定性的发展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非卤素及卤素型挥发固体添加剂调控OSC形貌和光伏性能的研究现状,深入讨论了挥发固体添加剂优化活性层形貌的不同机理,包括分子间吸附能、给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晶体成核和生长等;分析了挥发固体添加剂策略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33.
概念教学要从重视概念的生长过程开始,立足学生的已有认知进行适切的教学设计,结合课堂的真实生成逐步引导,激发学生在一以贯之的结构主线上观察、分析、发现、突破、创造,使概念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生根、发芽、开花、盛放.  相似文献   
834.
为了获得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小分子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剂,本文合成了22个芳基噻唑胺类衍生物,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九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2p、2q和2s具有优异的广谱性抑菌活性,其抑制率为41.1~99.5%,显著优于商品化抑菌剂噁霉灵(25.4~86.5%)和百菌清(24.7~71.4%)。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在噻唑胺结构中引入萘环和含有卤素取代的芳环时有利于其抑菌活性的提高。此研究为后期基于芳基噻唑胺骨架的农用抑菌剂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35.
运用密度泛函(DFT)和含时密度泛函(TDDFT)计算方法研究了10-羟基苯并喹啉(HBQ)及其衍生物分子内质子转移过程,探究了取代基效应对质子转移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HBQ及其衍生物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且激发态时氢键增强.基态时各分子以醇式构型稳定存在,激发态时酮式构型为优势构象.各化合物的最大吸收峰和发射峰主要是电子从HOMO到LUMO之间的跃迁引起的.基态分子内质子转移(醇式→酮式)需要跃过较高的能垒因而难以发生,而激发态时只需跃过较低能垒就很容易发生分子内质子转移,吸电子基的引入可以使该过程的能垒降低,因此吸电子基有利于激发态质子转移.取代基效应影响化合物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