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0篇
  免费   273篇
  国内免费   442篇
化学   753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100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18篇
物理学   64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报导了关于用电镜、电子拉力机、粘弹谱仪研究以多氯代硅烷为偶联剂,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的具有臂长相同支化度不同的一组星形SIS热塑性弹性体样品的形态、力学性能与聚合物几何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S聚集区尺寸随支化度增加而增大,抗张强度、杨氏模量也随文化度显著增加。根据交联橡胶和Kerner方程推导了星形聚合物的模量方程E=[E_(1,0) φ(1-2/f)][(1 15(1-v_1))/(8-10v_1)·φ_2φ_1]  相似文献   
52.
采用不同材料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s)的电极, 制备了基本结构为[阳极/NPB(40 nm)]/Alq3(50 nm)/阴极]的异质结双层器件, 并通过改变OELDs器件的阴极或阳极来研究电极材料对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各器件电流-电压(I-V)关系的基本特征与陷阱电荷限制电流(TCLC)机制的拟合情况相符. 由于有机材料本身能级的无序性以及载流子迁移率对温度和电场的依赖性, 不同电极的载流子注入能力与其功函数并无直接关系. 双层器件中由于空穴传输层的引入, 使得载流子复合区域位于有机层异质结界面处, 降低了金属阴极对激子的猝灭作用, 从而大大提高了器件性能. 此外, 金属电极OLEDs器件结构具有的微腔效应会导致发射光谱的位移和谱峰宽度变窄, 这表明通过对金属电极的表面改性和优化可使器件性能超过常规结构的器件.  相似文献   
53.
电位滴定法是通过被测溶液电位(或pH)变化来确定终点的容量分析方法。选用合适的电极系统,可以进行氧化还原、沉淀、络合、中和及非水滴定终点的判断。特别对那些有颜色或浑浊的体系,以及在非水滴定时找不到合适指示剂的情况下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54.
聚苯胺/二氧化钛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条件下, 运用静电力自组装和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纳米二氧化钛(PANI/TiO2)复合薄膜和聚苯胺(PANI)薄膜, 并通过XPS和SEM对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 采用平面叉指电极式器件制备了PANI/TiO2复合薄膜和PANI薄膜气体传感器, 研究了其在常温下对有毒气体NH3和CO 的敏感性能. 结果表明, PANI/TiO2复合薄膜较PANI薄膜具有更优的灵敏度和响应恢复特性.  相似文献   
55.
56.
合成子Ni替代铁酸稀土复合氧化物LaF31-xNixO3(x=0.1-0.6),对样品进行了XRD、IR及Mossbauer谱测试,结果表明:x=0\1,0\2,0\3的样品为正交相,x=0.5,0.6的样品为菱方相;伴随相结构从正交向菱方结构的转变,IR谱上Fe(Ni)-O键伸振动谱带向高频移动近20cm^-1,Mossbauer谱测试表明Fe均处于+3自旋态,Ni离子以+3价进入晶格。  相似文献   
57.
镓(Ⅲ)-茜素红体系的吸附伏安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敬中  孙德志  魏西莲 《分析化学》1994,22(10):1048-1050
本文对镓(Ⅲ)与茜素红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法作了研究,确定了电极过程.在HAc-NH_4Ac(pH4.06)缓冲溶液中茜素红存在下,用1.5阶微分吸附伏安法测定镓,其线性范围是1×10~(-10)~1×10~(-7)mol/L,其检测限为1×10~(-10)mol/L,并用此法测定了中草药中的痕量镓.  相似文献   
58.
对催化裂化装置(FCCU)沉降器内结焦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焦形态主要有4种,丝状焦、滴状焦、块状焦和颗粒状焦。各种结焦形态的成因机理不同,微观结构及生长过程也不同。丝状焦是由铁、镍金属元素催化烃类气体,以及易生焦物发生脱氢缩合反应,以催化剂颗粒形成结焦中心并逐渐长大形成细丝状焦炭;滴状焦是由稠环芳烃脱氢缩合反应而生成,高沸点未汽化油滴黏附在催化剂颗粒或器壁表面形成“焦核”,即由重芳烃、胶质、沥青质脱氢缩合反应和二烯烃聚合环化反应而生成的;块状焦是高沸点未汽化油滴相互溶解后,再脱氢缩合反应或聚合环化反应而形成的结焦;颗粒状焦是油气在气相中脱氢缩合反应或聚合环化反应形成的微小结焦颗粒相互团聚形成的颗粒簇。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内的结焦一般是上述几种结焦过程的组合,是催化结焦和非催化结焦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9.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钼基体半径对金刚石膜残余应力的影响,得出了膜内径向应力、轴向应力、剪切应力分布的等值线图。结果表明:径向应力在膜内大部分区域为压应力,其最大值随着钼基体半径的增大而减小;轴向应力在金刚石膜的侧面边缘处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且其值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与此同时在侧面膜/基界面边缘处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剪切应力的最大值随着钼基体半径的增大而增大。此结论可以在金刚石膜制备过程中,对应力进行有效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
零折射率材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超构材料.它性质奇特,应用广泛,不仅活跃在科研前沿,也很值得推介到物理课堂.本文从经典电动力学出发,理论分析并数值模拟了零折射率材料内部电场、磁场的分布特性,以及零折射率材料平板的电磁透射特性.结果表明:对于双零折射率材料的平板,在与空气阻抗匹配的条件下,其透过率不随平板厚度的变化而变化,大小始终保持为1;而单零折射率材料的平板的透过率随着平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产生这两种特殊透射特性的原因.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零折射率材料的特性以及设计零折射率材料的功能器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