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化学   147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4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1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利用两根极性不同的毛细柱,在全二维气相色谱上分析辽河油田遭受严重生物降解形成的稠油饱和烃组分,可以将传统色谱分析时形成的“基线鼓包”即不可分辨的复杂混合物(Unresolved Complex Mixtures)分开.根据饱和烃全二维气相色谱谱图的族分离特点和瓦片效应,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提供的质谱信息初步解析不可分辨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成分.发现常规色谱分析时形成的所谓“基线鼓包”是由成千上万、含量相对较低的不同取代基的环状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在一维色谱上以分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二维色谱上以极性的差异或者环的多少排列.C24之前的第一组不可分辨的复杂混合物主要由环己烷为基本单元的单环、双环和三环烷烃类化合物组成,信噪比在100以上的化合物数量约为饱和烃总数量的75%,质量分数是饱和烃总量的80%以上,是饱和烃的主要组成部分.C24之后出现的第二组不可分辨的复杂混合物主要由四个环或者五个环为基本单元的化合物组成,信噪比在100以上的化合物数量约为饱和烃总数量的17%,质量分数是饱和烃总量的0.5%.对稠油中这些不可分辨的复杂混合物的解析有助于对其成因机理的认识和高效开采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32.
在模拟蛋白质的分子识别功能方面,人工合成以氨基酸为主要结构单元的环肽由于更接近于生命物质,因此作为主体分子来模拟生命现象更贴切.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肽对碱金属、碱土金属以及磷酸酯的识别或跨膜传输等方面.环肽通过骨架或侧臂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研究也仅有几例.实际上,许多过渡金属,如Cu(Ⅱ),Zn(Ⅱ)和Fe(Ⅱ)等在稳定蛋白质的构象及增强.  相似文献   
33.
设计合成了新型含硫代半卡巴肼结构的香豆素类I-荧光分子探针CI,其结构用1H NMR,13C NMR,GC/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光谱性能.结果表明CI在中性缓冲溶液中,在常见阴离子(F-,Cl-,Br-,I-,AcO-,HSO-4,H2PO-4)中能够专一性地识别I-.滴加I-后引起吸收光谱蓝移80 nm,荧光光谱蓝移6 nm,荧光增强5.9倍,溶液荧光由黄绿色变为亮蓝色.其它阴离子的存在并未干扰CI对I-的检测.  相似文献   
34.
采用减压蒸馏生物油为原料,与无水乙醇2:3(质量比)混合,在固定床中ZSM-5/MCM-41分子筛上共催化裂化,考查了反应温度和质量空速(WHSV)对裂化产物的影响。对ZSM-5/MCM-41进行了NH3-TPD、BET、N2吸附-脱附等表征,对裂化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减压蒸馏生物油和精制生物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00 ℃、WHSV 3.75 h-1为反应优化工况。此反应条件下,精制生物油酸类物质从减压蒸馏生物油中的25.6%降至反应后的0.1%,效果显著,且精制生物油产率为46.8%,气体产物中CO2和CO的浓度共9.5%。  相似文献   
35.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 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制备了水溶性的Cu掺杂的ZnS纳米晶. 通过改变微波条件, 可以在460~572 nm之间实现对ZnS∶Cu纳米晶发射峰位的连续调控. 通过XRD、 UV-Vis、荧光及荧光衰减对ZnS∶Cu纳米晶的结构和发光性质进行了详细探索, 并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以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水溶性的Ag掺杂的ZnxCd1-xS合金型纳米晶. Ag掺杂后ZnxCd1-xS纳米晶产生新的发射峰, 并且发光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通过改变纳米粒子中Zn/Cd比例可有效地调控ZnxCd1-xS∶Ag纳米晶的吸收带隙宽度, 同时可以在425~603 nm之间实现对ZnxCd1-xS∶Ag纳米晶发射峰位的连续调控.  相似文献   
37.
有机汞试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空气和潮气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容易通过二茂铁的直接汞化而获得[1].  相似文献   
38.
对石英光纤废弃物氢热还原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XRD)、激光拉曼光谱(Laser Raman Spectroscopy)、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化学分析等对该新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产物中只检测到硅和氧两种元素且金属键硅质量含量在15%以上,说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该类危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而且还可以作为高纯度太阳级硅的一个潜在的供给渠道,从而弥补太阳能电池硅光伏材料供应的不足.  相似文献   
39.
先用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二甲肼改性并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备A-171功能化的石墨烯(FG).研究结果表明A-171与GO上的羟基发生了反应,以共价键连接到了石墨烯的表面;FG能在四氢呋喃中均匀分散并且剥离成厚度约为0.9 nm的单一片层,其干燥后表面呈褶皱状.然后将FG与双组分硅树脂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FG/硅树脂纳米复合材料.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热机械分析、拉伸试验等手段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态与性能,结果表明,与未处理过的石墨烯相比,FG在复合材料中有更好的分散和更强的界面作用.含0.5 wt%FG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较硅树脂提高了87.7%,玻璃化温度提高了23.9℃,失重5%时的温度也提高了20.1℃.  相似文献   
40.
以二氧化硅为载体,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层离子液体刷固载过氧磷钨酸盐催化剂.采用元素分析、IR和SEM-EDAX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室温下,考察了该催化剂催化30%(质量分数)H2O2溶液选择性氧化硫醚为亚砜或砜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采用1.1倍H2O2时,反应选择性地生成亚砜,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