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化学   285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88篇
物理学   32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41.
刘木林  闵秋应  叶志清 《物理学报》2012,61(17):178503-178503
InGaN/GaN基阱垒结构LED当注入的电流密度较大时, LED的量子效率随注入电流密度增大而下降, 即droop效应.本文在Si (111)衬底上生长了 InGaN/GaN 基蓝光多量子阱结构的LED,通过将实验测量的光电性能曲线与利用ABC模型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 探讨了droop效应的成因.结果显示:温度下降会阻碍电流扩展和降低空穴浓度, 电子在阱中分布会越来越不平衡,阱中局部区域中因填充了势能越来越高的电子而溢出阱外, 从而使droop效应随着温度的降低在更小的电流密度下出现且更为严重, 不同温度下实验值与俄歇复合模型模拟的结果在高注入时趋势相反.这此结果表明,引起 droop效应的主因不是俄歇非辐射复合而是电子溢出,电子溢出的本质原因是载流子在阱中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742.
建立了程序升温-称量法测定1AW溶液中总氧化物含量的分析方法。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和拉曼光谱分析方法对1AW溶液中关键核素的分解行为进行系统性研究,最终优选出1AW溶液的煅烧温度,并筛选样品盒材质和优化两步法升温程序的温度参数。该方法取样体积为20~70μL,样品加热时长约130 min,总氧化物含量的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5.1%(n=6),氧化锆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3.7%~3.7%,精密度、准确度满足工艺分析需求。  相似文献   
743.
作为微电子器件的理想电源,全固态薄膜锂电池(TFB)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了几十年,并开始进入商业化应用。然而,目前关于失效TFB的回收与再利用的研究几乎没有,这将会阻碍TFB的可持续发展。本工作针对因金属锂负极失效而造成电池失效的TFB,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最常见LiCoO2 (LCO)/LiPON/Li TFB (F-TFB)的直接回收再利用的方法。研究发现,F-TFB中的金属锂负极薄膜在循环过程会被部分氧化从而造成电池失效。我们提出利用无水乙醇溶液有效地溶解并去除F-TFB上失效的金属锂负极部分,从而快速地回收底层的LCO/LiPON薄膜。结构分析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的LCO/LiPON薄膜中的LCO正极的晶体结构、LCO/LiPON的界面结构以及LiPON电解质的表面保持完好,使其再利用成为了可能。进一步地,我们在回收的LCO/LiPON薄膜上依次沉积了LiPON和Li薄膜,构建得到了电化学性能恢复的LCO/LiPON/Li TFB,并获得了与新制备的TFB相一致的比容量(0.223 mAh∙cm−2)、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7.3%)。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方法有望延长固态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促进固态电池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44.
以S iO2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Cu3/2PMo12O40/S iO2催化剂,用于碳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并用DTA-TG、IR和XRD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煅烧温度低于400℃时,催化剂仍然保持了Keggin结构;高于450℃时,催化剂Keggin结构分解,分解产物为α-MoO3等.活性随煅烧温度升高而增加,在400℃达到最大值,甲基苯基碳酸酯和碳酸二苯酯总收率为25.0%,选择性99.2%;高于500℃催化剂活性降低,表明Keggin结构在催化剂活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