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7篇 |
免费 | 170篇 |
国内免费 | 20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73篇 |
晶体学 | 20篇 |
力学 | 43篇 |
综合类 | 22篇 |
数学 | 162篇 |
物理学 | 4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39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62篇 |
2004年 | 47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浸渍-化学还原法制备了Ru/ZrO_2催化剂,并采用Pd或Pt对其进行了修饰.采用N_2物理吸附、H_2化学吸附、粉末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吸收光谱(XAS)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表明,Pd、Pt均与Ru在催化剂表面形成了合金,从而提高了Ru的配位数.在苯部分加氢反应中,Pd、Pt的引入使催化剂上苯的转换频率(TOF)有所降低,但能提高环己烯的初始选择性(S_0).在最优的Ru-Pd/ZrO_2-0.2和Ru-Pt/ZrO_2-0.15催化剂(Pd、Pt与Ru的摩尔比分别为0.2和0.15)上,S_0及环己烯得率接近,分别可达近77%和44%.结合催化剂的表征和加氢结果,探讨了Pd、Pt影响Ru/ZrO_2催化剂苯部分加氢活性和选择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
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研究了含酮基团对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及其产物发生氧脱附的微观反应机理。计算结果表明,NO更易于吸附在含酮基团煤焦表面。椅形含酮基团强化了煤焦异相还原NO;锯齿形含酮煤焦表面与NO异相反应决速步能垒值(495.45 kJ/mol)大于锯齿形纯碳基煤焦表面与NO决速步能垒值(331.32 kJ/mol),基于锯齿形含酮煤焦模型中的氧浓度不在利于NO还原的范围内而不易于NO的还原。中间产物P1在无CO存在情况下,较纯碳基煤焦表面更易于发生氧脱附而产生表面缺陷;在CO存在条件下,含酮煤焦表面为氧脱附过程提供自由活性位点,降低了过程能垒消耗。 相似文献
73.
74.
将直链烷烃分子看成是一个多自由度振动系统,用机械振动理论中的传递矩阵法计算了C2~C32直链烷烃的固有频率,分析了固有频率随化合物结构单元的变化规律.发现各阶固有频率中的基频与直链烷烃的结构型性质呈现出优良的相关性,用各阶固有频率之和表示的总频与直链烷烃的加和型性质也呈现出优艮的相关性,将两者组合后还能够反映直链烷烃的凝聚型性质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直链烷烃的物化性能与基频和总频之间的定量相关模型.用该模型对直链烷烃的电离能、沸点、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密度、粘度、标准生成焓、离子标准生成焓、常压热容、折光指数等10种不同类型性质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相似文献
75.
液体和非晶态NiAl3合金结构的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液体以及淬冷形成的NiAl3合金体系,得到了它们的对相关函数、结构因子、键对分析信息.结果分析表明,在淬冷条件下得到的体系呈现非晶态性质,且非晶态结构类似于液态NiAl3合金的结构,可以用液体结构近似描述非晶态性质.还进行了电子结构分析,得到液体NiAl3合金的电子态密度和电荷分布.在液体镍铝合金中,镍为电子受体,部分电子由铝向镍转移,支持了Candy等人的XPS实验结果.镍铝间强烈作用,形成带有弱共价键性质的金属键.镍在合金中相当分散,这能部分解释由淬冷形成的NiAl3合金制得的骨架镍催化剂活性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76.
77.
78.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与苦味酸(Pic)铜在乙醇水混合液中反应,制得少见的不对称氢键连接的超分子化合物{Cu[H2NC(CH2OH)3]2}{Pic}2?H2O。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 ,晶胞参数为a = 6.894(1),b = 8.219(1),c = 13.543(3) ? ?= 79.290(1),?= 8 3.36(2), ?= 84.590(1)埃轿狢20H30CuN8O22,V = 746.9(2) 3,Z = 1,Dc = 1.774 g/cm3,F(000) = 411,?= 0.844 mm-1,R = 0.0334,Rw = 0.0863。在配合物的结构单元中, Cu2+位于对称中心,分别与2个四齿配体(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中的2个OH,1个NH2,三齿配位,呈笼状螯合。而另一个OH,因配体和中心离子构型的限制,不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79.
80.
在金属富勒烯 [1]的形成过程中 ,存在从金属到碳笼的电子转移 .La系金属富勒烯中 ,金属原子转移 2或 3个电子给碳笼形成 + 2或 + 3价的金属离子和带有大量负电荷的碳笼 .尽管如此 ,金属富勒烯仍具有良好的接受电子的能力 [2 ,3] .大多数的 La系金属富勒烯 ( Y,La,Ce,Pr,Nd,Gd,Tb,Dy,Ho,Er,L u)的电化学方法研究表明 ,它们可以接受 5到 6个电子 ,但是 ,Sm的金属富勒烯的氧化还原性质尚未见报道 ,其主要原因是 Sm金属富勒烯的合成产率低 ,仅是 La金属富勒烯的 7% ,从而使得其分离非常困难 ,需要通过多步 HPLC循环才能得到 [4 ,5] ,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