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6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462篇
化学   822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155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200篇
物理学   68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钱鑫  田晏  罗欣欣  潘静苗  邓苏雅  黄一可  付琦峰  夏之宁 《色谱》2020,38(10):1170-1178
毛细管电泳(CE)在新药研发领域显示着重要的应用前景。CE使用水溶液介质作为实验体系,保证了药物筛选在类似于生命介质的环境中进行,优于其他传统体外仪器筛选方法。除了维持被筛选分子和作用对象的生物活性外,CE筛选过程着重突出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瞄准与药理学理论相关的重要参数,如结合常数Kb 、结合速率常数Kon 和解离速率常数Koff ,有利于模拟并预测机体内靶标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文回顾了毛细管电泳进行药物筛选的历史,评述了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和相对成熟的各种常用方法,并抽取了部分典型实例以及相关技术进行说明,对以亲和毛细管电泳、动力学毛细管电泳为手段的药物筛选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分子和细胞层次的药物筛选,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候选药物的研究工作都有提及。毛细管电泳与多种技术的联用,包括与质谱以及化学发光等联用发挥了更大的效能。联用方法还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毛细管电泳在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中将有良好应用前景。馏分收集的发展为筛选药物提供了广阔前景,它配合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为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提供了更多可能。总之,毛细管电泳多样可选的药物筛选方法和技术将为新概念的药物筛选与药物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2.
唾液酸是一类九碳糖,主要以糖脂或者糖蛋白的形式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组织中,是脊椎动物细胞表面最重要的单糖.唾液酸可修饰的位点较多,目前已发展出成千上万的非天然唾液酸衍生物用于分子成像.尽管如此,非天然糖代谢工程方法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很多方面亟待发展和完善.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唾液酸衍生物的合成进展.  相似文献   
93.
通过Sonogashira偶联等反应,合成了三嵌段化合物9,10-双-(对-(甲氧基二缩三乙二醇基)苯基乙炔基)蒽,通过1H NM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等技术手段对其本体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在固态相自组装成近晶A相(SmA相)。光谱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继承了二取代蒽类发光材料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Φf)的特点,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光致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94.
干胶法合成分子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娜  岳明波  王一萌 《化学进展》2012,(Z1):253-261
相对于传统的水热合成法,干胶法(dry gel conversion,DGC)合成分子筛具有产量高、废液量少等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DGC合成分子筛的研究进展。以水为线索,总结了外加水和固有水(指原料干胶所含的水)在DGC中对分子筛的生长、晶相的转换与物化性质的影响,论述了在DGC条件下分子筛的生长过程和晶化机理,介绍了DGC在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分子筛膜、单块材料等新型分子筛材料合成中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95.
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亲水化改性及功能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亲水化改性方法有物理共混、化学共聚、表面涂覆、表面化学处理、表面接枝等几种。其中物理共混和表面涂覆法比较成熟且已获得应用,而PVDF微孔膜的表面化学处理、等离子体或光引发改性技术以及环境敏感性等将成为PVDF微孔膜的改性和功能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6.
通过萜品油烯和2,6-二氧代戊酸甲酯的de Mayo反应,使[2 + 2]环加成产物 3-6经retro-aldol重排,开环生成取代环己烯7和12。在不同反应介质中对开环产 物进行再环合,并对其反应机理进行研究。在碱性条件下,经分子内Claisen缩合 反应形成螺环化合物;以对甲本碘酸为催化剂的环合,除生成正常的Claisen缩合 产物以外,7和12均发生烯键亲核加成反应,生成具有二环[3.3.1]结构的桥环化合 物9-11和二环[3.2.1]结构的桥环化合物16-18。所得新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均经IR, ~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97.
用TPP-原位穆斯堡尔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活性炭担载的铁催化剂的还原过程,该催化剂有四个还原峰,分别相应于Fe~(3+)—→Fe_3O_4—→FeO—→Fe"的串行反应,及Fe~(3+)—→Fe(x)(一种高分散还原态铁物类)的直接还原,各步骤的特征温度依次为410,530,640和770℃,活性炭上Fe~(3+)的两个还原序列表明活性炭担体表面存在强弱不同的两类吸附中心,从而存在着铁物类与活性炭之间的两种不同强度的相互作用。此外,在TPR过程中观察到磁分裂Fe_3O_4向超顺磁Fe_3O_4的转化,表明可能存在着Fe_3O_4在活性炭表面的再分散过程。  相似文献   
98.
用激光Raman光谱研究了三种不同晶型的2,4-已二炔-1,6二醇的双苯异氰酸酯(HDPU)的聚合,发现不同晶型的HDPU的聚合活性与其C=C伸缩振动频率的频移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说明单体晶格与聚合物晶格的匹配是HDPU具有高的聚合活性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
本文研究辐照PP/HDPE共混物的溶胶生成分数s与辐照剂量R的关系,结果表明适用于某些纯聚合物辐射交联规律的Charlesby-Pinner关系式和陈-刘-唐关系式皆不适用于PP/HDPE共混体系。张万喜等人曾研究过许多纯聚合物的辐射交联,提出裂解度正比于R~β的假定,β是与高分子结构相关的参数,这个假定可与大多数聚合物的辐射交联实验数据符合。同样的假定被应用于本文的共混体系,不同的是根据共混物结构特点对R~β项进行了必要的修正,即共混物的R~β=∑f_iR~(βI),其中f_i,β_i分别为共混物第i组分的重量分数及β值。用修正后的R~β处理辐照PP/HDPE共混物的实验数据,R(s+√s)~R~β,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0.
二氧化碳氧化剂在烷烃催化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氧化剂在烷烃催化转化反应中的研究状况。担载型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表面碱性位的存在可稳定活性中心并且有利于CO2的活化,CO2的作用是与烷烃脱氢产物H2和生成的表面积炭反应,从而提高反应活性及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