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98篇
化学   458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79篇
综合类   23篇
数学   126篇
物理学   4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41.
随着近年新合成或提取的化合物大量涌现,药物筛选朝着快速、高效、高通量方向发展。微流控分析技术具有的分析微型化、高通量化、可集成化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为药物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本文简要介绍了酶抑制剂筛选,重点评述基于微流控技术筛选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2.
作为一种新型非金属材料,石墨相氮化碳以其独特的优点,如简单的制备方法、优良的化学及热稳定性、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无毒性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石墨相氮化碳及其复合材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催化、光催化、生物成像等领域。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同时又是富电子的疏水材料,石墨相氮化碳相关材料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样品前处理吸附剂。该文探讨了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及其复合材料作为固相萃取、分散固相萃取、磁性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吸附剂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3.
设计制备了三种全氟聚醚羧酸铵离子液体,在微动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下对钢/铜锡合金以及钢/钢摩擦副的润滑性能,并与全氟聚醚(PFPE)和全氟聚醚羧酸(PFPEC)进行了对比. 通过测量接触角表征了所制备离子液体对金属表面的润湿性,通过测试摩擦试验过程中接触电阻的变化分析了摩擦过程中摩擦膜的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对磨斑表面形貌和元素状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作为钢/铜锡合金摩擦副的润滑剂时,全氟聚醚羧酸铵离子液体在常温下的润滑性能与PFPE和PFPEC相差不大,但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而作为钢/钢摩擦副的润滑剂,其在常温、高温条件下均表现出优于PFPE以及PFPEC的减摩抗磨性能. 多种物理化学表征研究表明该类离子液体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归因于其在金属表面优异的吸附性能以及稳定摩擦化学反应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4.
合成了以季铵盐、季鏻盐和烷基咪唑为阳离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为阴离子的五种多库酯类离子液体,考察了其理化性能,研究其作为钢-镁合金摩擦副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常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L-F104)作对比. 结果表明:该类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黏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并且与L-F104相比,对镁合金腐蚀较轻,且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接触电阻和磨斑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离子液体能够在镁合金表面形成有效的吸附膜,且摩擦试验过程中形成了MgSO4和MgO等物质的摩擦化学反应膜,能够阻止摩擦过程中金属表面间的直接接触,从而起到减摩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45.
冲击电流计线圈运动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冲击电流计的工作原理,分析研究了冲击电流计的偏转线圈在磁场中的运动状态,并运用数理方法和电磁学知识推导出描述各种运动状态的物理表达式,揭示出偏转线圈的运动规律,对于仪器的调节和实验电路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转移矩阵法在负折射率介质材料平板波导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肖丙刚  韩张华  何金龙 《光子学报》2006,35(10):1484-1487
利用严格电磁理论,推导出了适用于负折射率介质材料光波导的转移矩阵,分析讨论了转移矩阵的性质和应用.利用转移矩阵方法,推导出导波层为负折射率介质材料、覆盖层和衬底为右手材料的三层对称介质光波导的本征色散方程.用图解法研究了负折射率介质波导中TE波的异常色散特性.在负折射材料介质波导中没有零阶模,最低阶为1阶模,并且有截止频率,只有波导参量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才会存在,导模的横向波数可以为实数和纯虚数,而正折射率介质波导导模的横向波数只能为实数.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选取了子宫内膜癌患者10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10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DCE-MRI检查后发现,观察组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值(Ve)高于对照组(P<0.05);Ktrans、Kep、Ve值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1;K...  相似文献   
48.
观察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在牛磺酸(Tau)抑制结直肠癌(CR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探讨Tau抑制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选用人结直肠癌SW480和HT29细胞为研究对象,用浓度为40~200 mmoL Tau处理细胞;Transwell小室和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MT标志性蛋白(E-cadherin, N-cadherin, 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7(MMP2/7)和AKT/GSK-3β通路相关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au可浓度依赖性抑制CRC细胞侵袭和迁移,上调CRC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EMT间质标志物N-cadherin, Vimentin和MMPs表达;降低AKT和p-AKT水平,提高PTEN,GSK-3β及p-GSK-3β表达水平(P<0.05)。与p-EGFP-GSK-3β或Tau组比较,p-EGFP-GSK-3β+Tau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有显著性降低(P<0.01);与Tau组或p-EGFP-GSK-3β组比较,p-EGFP-GSK-3β+Tau组E-Cadherin、GSK-3β蛋白表达有显著升高(P<0.01),而N-Cadherin, Vimentin,β-Catenin, MMP2/7和AKT蛋白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1)。牛磺酸可通过调控AKT/GSK-3β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49.
设计制作了直径10英寸Yb∶YAG激光晶体生长热场,改进了单晶炉称重与旋转系统结构,采用感应加热熔体提拉法结合上称重自动控径技术,成功生长出了直径252 mm、等径长近260 mm的完整Yb∶YAG晶体,晶坯外观完整,无开裂。在5 mW绿光激光和20 mW He-Ne激光照射下检测,晶坯整体无散射。经检测性抛光后,晶坯选材扇区内光学均匀性较好,应力分布均匀。选择口径为152 mm×11.5 mm、长为260 mm的板条区域进行测试,透过波前畸变为0.29λ/inch@633 nm,表明晶坯具有良好的光学质量,可以选切加工宽度达到150 mm的大尺寸晶体板条元件。  相似文献   
50.
在碱性介质中,去乙酰毛花苷对鲁米诺-KIO4发光体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其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去乙酰毛花苷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8~1.0×10-5g/mL,检出限为3.1×10-9g/mL,对1.0×10-7g/mL的去乙酰毛花苷进行连续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3%。可用于相应注射剂分析,并与药典方法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