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化学   275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56篇
物理学   3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1.
以磁流体理论为基础,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通量差分分裂格式数值求解具有双曲保守律形式的电阻磁流体方程组。编写C++程序对平板几何位形下的等离子体双撕裂模进行了长时间数值模拟,得到双撕裂模不稳定性的演化图景,捕捉到了双撕裂模非线性发展过程中磁场重联的几个典型阶段,讨论了等离子体电阻和两个有理面之间的距离对双撕裂模不稳定性非线性发展的影响。为研究磁流体动力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高精度数值算法。  相似文献   
112.
对钢质和铜质金属圆柱壳的轴向冲击动力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记录了两种不同材料圆柱壳在大质量低速冲击下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得到其屈曲模态。采用高速摄像及模拟技术给出了钢质圆柱壳渐进屈曲的全过程,为理解钢质圆柱壳的屈曲机理提供了直观的结果。黄铜质圆柱壳在大质量低速冲击下, 出现整个壳面滿布屈曲波纹的塑性动力屈曲现象,说明高速冲击不是产生塑性动力屈曲的充要条件。像铜这样具有高密度的韧性材料,在大质量低速冲击下,会在轴向产生持续的压缩塑性流作用而出现塑性动力屈曲现象。  相似文献   
113.
Owing to the exceptional properties of graphene, in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novel two-dimensional (2D) materials.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n elegant exfoliation approach has been used to successfully create a new family of 2D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nitrides, and carbonitrides, termed MXene, from layered MAX phases. More recently, some unique properties of MXene have been discovered leading to proposals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latest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MXene from both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view, with emphasis on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14.
光致变色材料具有光子型反应的特点,控制光致变色材料吸收的光子数就可以控制材料的反应程度,从而实现多阶存储。根据光化学反应的原理,分析了光致变色材料的写入过程,建立了光致变色多阶存储写入过程的反射率模型。根据该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设定了一组合适的曝光量,在1,2_双(2_甲基_5_(4_(1,3_二氧戊环基)苯基)噻吩_3_基)全氟环戊烯材料上实现了8阶存储。  相似文献   
115.
莲藕中酚类物质的提取分析及酶促褐变底物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TLC和HPLC法分析了莲藕中提取的酚类物质。莲藕中含有多巴、儿茶酚、没食子酸、D-( )-儿茶素和L-(-)-表儿茶素。对莲藕中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莲藕中PPO的最适酚类底物为没食子酸。  相似文献   
116.
邬蓓蕾  於雷 《光谱实验室》2004,21(2):337-339
应用 ICP- AES法同时测定奥里油中钒、钠、镁含量。用程序升温法灰化奥里油样品 ,引入大流量的干燥空气除去样品中水分 ,解决了传统灰化法因样品突沸引起的金属元素损失及重复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7.
用悬浮聚合法由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共聚制备得到聚(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PHEMA)微球,考察了NaOH浓度、反应时间等对用双硫腙进行PHEMA改性反应的影响以及铜离子水溶液浓度(5~500mg/L)、pH(2.0~6.5)、吸附时间等对改性后的微球对铜离子吸附性能影响的因素.改性的PHEMA微球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65.6mg铜离子/g双硫腙;而且,吸附有铜离子的改性PHEMA微球用0.1mol/L的硝酸的解吸率可达到90%以上,经过3次吸附-解吸循环后,解吸率仍基本不变,这表明双硫腙改性的PHEMA微球可以多次反复使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8.
Metal aluminum (Al) thin films are prepared by 2450-MHz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plasma-assisted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on glass and p-Si substrates using trimethylaluminum as the precursor and hydrogen as the reductive gas. We focus our attention on the plasma source for thin-film preparation and annealing of as-deposited films related to the surface square resistivity. The square resistivity of as-deposited Al film is greatly reduced after annealing and almost reaches the value of bulk metal. Through chemical and structure analysis we conclude that the square resistivity is determined by neither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nor surface morphology, but by both crystallinity and crystal size in this process.  相似文献   
119.
彭浩  单鸣雷  朱昌平  姚澄 《计算物理》2018,35(5):554-562
格子Boltzmann方法伪势模型算法中的格点间计算未完全局部化,因此在并行计算时需要更多次的全局内存读写、使用更多数量的寄存器和线程同步操作,从而导致GPU并行计算效率下降.本文针对伪势模型并行计算的局限性,基于三维十五速格子结构的多松弛时间伪势模型,以气液相分离为算例,通过合并访问的方式提高全局内存的读写效率;并提出一种"定向转移"算法,提高格子边界格点获取邻居格点数据的效率;最后探索不同资源分配中各种因素对计算效率的影响,总结最优资源分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0.
以α-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CuCl/二乙烯三胺为催化剂,采用ATRP法制得5个不同分子量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乙酯嵌段共聚物(PMMA-b-PDMAEMA, P1~P5); P1~P5经溴代辛烷季铵化合成了5个聚季铵盐(Q1~Q5),其结构和性能经1H NMR, FT-IR, GPC和DSC表征。结果表明:P4和Q4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109.67 ℃和117.95 ℃。采用平板活菌计数法研究了Q1~Q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和大肠杆菌(E. coli)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Q1~Q5对S. aureus的抗菌活性优于E. coli,其MIC值分别为300 mg·L-1, 250 mg·L-1, 275 mg·L-1, 225 mg·L-1和150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