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65篇
化学   343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41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99篇
物理学   38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41.
采用熔融酯交换法,以碳酸二苯酯(DPC)和双酚A(BPA)为原料合成聚碳酸酯(PC).考察了乙酰丙酮(HACAC)类金属配合物催化剂的活性,以及催化剂活性与相应金属离子螯合配位作用的关系.以不同乙酰丙酮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合成的PC的特性黏数([η])对相应金属离子二苯甲酰甲烷(DBM)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的对数值(lgβ1)作图,得到1个双火山型曲线,证明DPC与BPA的熔融酯交换缩聚反应是受乙酰丙酮阴离子的碱性作用和金属离子的螯合配位作用共同影响的.通过比较用各种催化剂合成的PC的性质,发现乙酰丙酮锂(LiACAC)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可以用来合成分子量超过40000([η]=0.710 dL.g-1)、低支化物(Fries产物)含量、低分散(PDI=2.12)的PC.以LiACAC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物配比、酯交换阶段压力以及温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LiACAC的用量为1.5×10-4mol/mol BPA、原料配比nDPC∶nBPA=1.08、酯交换阶段压力设在4000 Pa、缩聚反应阶段反应温度为260℃.  相似文献   
42.
为确定全国0~17岁不同年龄组人群末梢血铜元素含量正常参考值范围,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来自全国8个省区的101 600名0~17岁健康个体末梢血中铜元素的含量,用百分位数法确定其参考值范围.结果表明,取第5 、第97百分位数值分别作为参考值下限和上限,参考值范围依次为:0岁:8.51~25.63 μmol/L,...  相似文献   
43.
采用热扩散法(TS)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和苯酚酯交换反应.结果表明,热扩散法制备的10%MoO3/SiO2-TS催化剂较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10%MoO3/SiO2-C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运用X射线衍射、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虽然两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都只有弱Lewis酸中心,钼均以氧化钼单体形式存在,未形成解离和聚合,但是10%MoO3/SiO2-TS催化剂较10%MoO3/SiO2-C催化剂表面钼含量更高且MoO3分散得更好.在苯酚用量为0.2mol,10%MoO3/SiO2-TS催化剂用量为1.2g,反应温度为180℃,草酸二甲酯与苯酚的摩尔比为2,反应时间为4h的优化条件下,苯酚转化率可达70.9%,甲基苯基草酸酯和草酸二苯酯的收率分别达63.1%和7.7%.  相似文献   
44.
周喜  葛鑫  唐荣芝  陈彤  王公应 《催化学报》2014,35(4):481-489
制备了表面修饰多壁碳纳米管负载TiO2的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碳酸二甲酯与苯酚的酯交换反应. 采用X射线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低温N2吸附-脱附和X射线衍射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以低浓度的氨水(0.4%)代替去离子水作为沉淀剂时,制备的催化剂显示出更好的催化活性、分离性与重复使用性. 考察了TiO2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42.5%,碳酸甲苯酯与碳酸二苯酯的总选择性达到99.9%以上. 经过4次重复使用后,催化剂的活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5.
采用直接混合法在室温下制备了含硝基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5-NO2,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N2等温吸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OF-5-NO2具有与MOF-5相似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二者都具有高比表面积及微孔特性,但由于硝基的吸电子效应,MOF-5-NO2比MOF-5具有更强的Lewis酸性,因而对氨基甲酸酯热分解制备异氰酸酯的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无溶剂条件下,MOF-5-NO2使苯氨基甲酸甲酯热分解的反应速度显著提高,催化剂转化频率达到ZnO的7倍以上;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苯酯热分解的中间产物减少,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收率达到81.6%.  相似文献   
46.
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溴代和环合反应合成了4个新型喹唑啉类PDE7抑制剂类似物,其结构经1H NMR和ESI-MS表征。  相似文献   
47.
一种具有高速选择性的技术—分了烙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烙印技术作为一个新概念被提出来,虽然国外已有一部分人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研究,但国内这方面的报道却很少,本文从自组装方法和预聚合方法两种合成分子烙印聚合物的模型,烙印分子、功能性聚合物单体及聚合条件的选择,分子烙印聚合物的特点,应用展望等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8.
辣根过氧化氢酶电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根过氧化氢酶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环境污染物对对苯二酚进行了测定 ,对测定条件进行了探索 ,该电极在 p H7,H2 O2 浓度为 1 0μmol· L-1时对苯二酚具有良好的响应 ,其线性范围为 2 .0× 1 0 -5~ 2 .8× 1 0 -3mol·L-1,检测下限为 1 .0× 1 0 -6mol· L-1。电极的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电极上的传质过程受扩散控制 ,对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9.
报道了一种分离甲苯、2-甲基噻吩和3-甲基噻吩的方法。通过氯化反应将沸点非常接近的甲苯、2-甲基噻吩和3-甲基噻吩转化为沸点相差较大的甲苯(111℃)、2-氯-5-甲基噻吩(155℃)和2,5-二氯-3-甲基噻吩(185℃),通过对比实验获得氯代反应的最佳条件为:2-甲基噻吩和3-甲基噻吩与磺酰氯的投料比1∶1. 75,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 h。通过精馏将三者分离并提纯,得到甲苯、高附加值的2-氯-5-甲基噻吩和2,5-二氯-3-甲基噻吩产品;通过催化还原反应将2-氯-5-甲基噻吩和2,5-二氯-3-甲基噻吩分别还原为2-甲基噻吩和3-甲基噻吩,达到完全分离、提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
为了了解工业Czochralski炉内硅熔体表面轮型的基本特征,对环形浅池内硅熔体的热毛细-浮力对流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硅熔池内径为15 mm,外径为50 mm,深度为3 mm,熔池外壁被加热,内壁被冷却,底部固壁和顶部自由表面均绝热或者允许一个垂直方向的传热。模拟结果表明,当径向温差较小时,熔池内会产生稳定的单胞热毛细-浮力流动,随着温差的增大,流动将转变为三维振荡流动,在熔体自由表面会出现沿周向运动的轮型,小的垂直方向的热流密度(3W/cm2)对这种振荡流动没有大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流动和温度波动的特征,并确定了振荡流动的临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