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化学   351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38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127篇
物理学   2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采用真空熔炼的方法制备了铁镍金属振动管,采用XRD对振动管的晶体结构及热处理温度等对振动管晶体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阿基米德密度测量方法对金属管的密度进行了测量,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振动管的维氏硬度;采用共振的方法测量了振动管的振动频率及热处理温度对振动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振动管的显微硬度增加、振动管的振动频率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22.
The Fourier transform and the Littlewood-Paley theory are used to give the weighted boundedness of a strongly singular integral operator define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shows that the strongly singular integral operator is bounded from the Sobolev space to the Lebesgue space.  相似文献   
12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W(110)p(1×1)表面的STM图像对于衬底偏压的依赖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衬底负偏压条件下,W(110)p(1×1)表面的钨原子在STM图像中显示为暗点而非通常在其它过渡金属中观察到的亮斑,并且暗点随偏压绝对值的减小而逐渐弱化.计算还模拟了恒流模式的STM测量时针尖的起伏变化.当衬底偏压在0~100meV区间时,针尖起伏高度最为明显(~0.006nm).在更高的正偏压下,STM的针尖起伏随偏压改变而线性变化(0.0015~0.0035nm).这些结果说明了W(110)p(1×1)表面是非常平坦的.由于钨原子的价电子为5d态,和3d电子相比具有更为扩展的行为,表面态电子波函数交叠区间集中在原子周围,所以STM测量时亮点突起出现在原子的周围.  相似文献   
124.
合成了四种以Nsp2和Nsp3为配位原子的取代不对称多齿氮杂大环化合物,制备了它们与不同金属离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研究了配体的结构与其配位性能的关系.以吡啶环为侧链功能基的配体L1和L2可根据其环大小选择性地识别Na+或K+离子,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1:1型配合物,而与Hg2+,Cd2+等离子则形成1:2型配合物.大环配体L3与Co2+和Na+离子形成的双核配合物中两个冠醚环和一个Na+离子形成夹心配位结构.L5环中有两个配位中心,因而可同时与两个Ru2+离子配位.L1和L2均表现出对不同金属离子良好的液膜传输性能和传输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5.
A new energy source originating from extra dimens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必修  吉世印  李芳琼 《中国物理》2004,13(11):1830-1834
In this work the Einstein gravitational field equations and the Lichnerowicz boundary formalism in the extra dimensions are used to build up our black hole model from 6-dimensional space-time. From the internal stress-energy tensor the solutions with energy levels and semiclassical space-quantization are obtained, which combines with only one metric condition outside the defect. We show a new type of energy source, which originates from extra dimensions. A part of the energy source of quasi-stellar object (QSO) maybe come from extra dimensions in that way. The theoretical arithmetic upper limit is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output energy of QSO.  相似文献   
126.
The formation of matter structures in the Univers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必修 《中国物理》2002,11(3):238-240
We discuss the formation of matter structures in the Universe, and show that spherical Higgs bosonic membranes were possibly produced homogeneously in the early Universe and expanded rapidly. After a period of evoluti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membranes began to change, the massive particles replaced the imaginary Higgs bosons through the Higgs mechanism, while the energy came from the Universe expansion. After that, the membranes reduced their speed and broke into pieces, which became the seeds of matter structures. It is proven that microscopic principles ma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large-scale structures, and the formation of structures such as cosmic foam is also possible.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引进一种新的基本方法,证明了C1,α(α>0),区域上二阶散度型椭圆方程的一个非常数弱解,如果其法向导数在边界的某个开子集上趋于零,那么该弱解在边界的每个正测度集合上不可能消失.  相似文献   
128.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129.
张成义  陶纯堪 《光学学报》2007,27(11):1967-1972
用光子学方法研究了叠栅技术中,当试件光栅被拉压和旋转后,叠栅条纹的空间周期和相对于基准光栅的取向,试件光栅被拉压后的节距等相关问题。根据衍射光波的空间周期可能大于试件光栅空间周期的特点,对二维亚波长周期结构衍射成像进行了设计研究。首先,对二维亚波长周期结构衍射物进行编码,以获得包含编码光栅空间信息的均匀波;其次,使编码得到的均匀波通过光学系统,并被放大到CCD相机所能辨识的大小;再次,经解码光栅解码,滤掉编码波,最终获得二维亚波长周期结构物的空间结构信息,达到超分辨的目的。同时,对成像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对编码器、解码器的位置以及它们相对衍射物的取向进行了设计研究,对滤波器的选择给予了必要的说明,指出了取得超分辨成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0.
用从头计算第一性原理对Gd-V化合物进行了电子结构与磁性的理论研究.计算的理论基础是密度泛函理论和局域(自旋)密度近似,并应用了相对论性LMTO-ASA计算方法.结果表明Gd-V的非自旋极化能带均为半金属特征.在进行宽能带的自能修正后GdN的非自旋极化能带是半导体行为(Eg≈019eV).自旋极化的LSDA计算结果表明Gd-V均为半金属性的能带结构,即空带与价带有微弱的交叠.在布里渊区的X点和Γ点,分别有n型和p型色散的能带穿过费米面.对于GdN而言,它的上自旋子带为半金属能带,而下自旋子带却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