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44篇
物理学   9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以二氯化钯、1,10-菲咯啉(phen)、二乙酰丙酮为原料合成了钯(Ⅱ)的新型固态三元配合物[Pd2(C10H12:O4)(C12H8N2)2](PF6)2,并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电喷雾质谱和荧光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低自旋的平面正方形,并且由于配合物中离域π键和螯合环的形成,使Pd-0和Pd-N键得到加强,配合物较稳定.  相似文献   
112.
在新的国际竞争背景之下,我国产业结构必须进行调整,要尽快改变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的局面,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选择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动汽车等7个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报道了含分散第二相粒子的离子导体LiCl(或LiI)中~7Li核磁共振的观测结果,测量了~7Li核磁共振吸收谱线的线宽和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_1)。实验发现,在LiCl(Al_2O_3)中,~7Li的核磁共振吸收谱线上叠加了一小峰,且随第二相粒子的类型、含量和温度而变化。~7Li核磁共振信号的信噪比显著提高,自旋-晶格弛豫时间变短,且也随第二相粒子的类型、含量和温度而变化。结果表明,离子电导率的提高和附加小峰的出现都是由第二相粒子引起的,从而提出:靠近第二相粒子的LiCl界面附近的空间电荷区中高的离子传导是离子电导率提高和附加小峰出现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14.
李子荣  薛荣坚  陈立泉 《物理学报》1981,30(10):1388-1392
本文在124—480K温度范围内,研究了Lisicon(锗酸锌锂)晶体不同成分不同取向7LiNMR线宽依赖于温度的关系,发现了Li+离子运动状态具有转变点温度为273K,350K(多晶320K),400K;观察到该晶体电四极效应有着与一般晶体不同的行为,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5.
含分散第二相粒子的离子导体AgI的电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源  王超英  陈立泉 《物理学报》1984,33(9):1205-1212
测量了纯AgI和AgI含分散第二相粒子(简称DSPP)η-Al2O3(0.05μm)和γ-Fe2O3(0.6μm)的电导率随成分和温度的变化。β-AgI的电导率随加入第二相粒子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大约在40—50mol%时电导出现极大值。室温下含DSPP的电导率比纯AgI增加二到三个数量级。含DSPP的α-AgI电导率降低,激活能增加。电导率测量和差热分析(DTA)表明第二相的加入明显地影响AgI从α相到β相的相转变温度,AgI(η-Al2O3,50mol%)α相到β相的转变温度比纯AgI低17℃。室温下对AgI(γ-Fe2O3,50mol%)的直流极化实验表明电子电导是n型导体,电子电导率与总电导率相比可以忽略。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6.
最近十几年来,发现了一些离子电导率很高的固体材料即超离子导体或快离子导体.然而与液体电解质相比,其离子电导率仍然很低.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在探索电导率更高的离子导体新材料的同时,也开展了离子导体薄膜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离子导体薄膜的研究情况. 一、薄膜生长和物理性质1.衬底 通常将薄膜制备在衬底上,以获得适当的机械强度.因而衬底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就是离子导体薄膜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在离子导体薄膜器件中通常有几个薄膜叠在一起,除了原始衬底外,每一层薄膜又成为下一层的衬底,这样就涉及到膜与衬底和膜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薄膜与衬…  相似文献   
117.
本文研究了Lisicon(锗酸锌锂)单晶的Li+离子电导率。发现各结晶学方向电导率之间的关系为σb≤σa≤σc≤σ[110],但各向异性不强。晶体中Li含量对电导率有明显的影响,当Li/Zn比率由6.7变到9.2时,300℃a方向电导率由4.3×10-2Ω-1·cm-1增加到1.25×10-1Ω-1·cm-1,logσT对1/T的曲线显示出三个转变点,分别在~80℃,~140℃和~300℃。电导的激活能分别为0.50—0.58eV(25—80℃),0.92eV(~80—140℃),0.64eV(~140—300℃)和0.36eV(>300℃),极化实验表明单晶的电子电导可以忽略。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18.
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Raman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可充电池。本文总结我们实验室用Raman光谱学研究锂离子电池相关材料的一些结果 ,包括聚合物电解质的微结构和离子输运机制 ,低温热解碳负极材料的结构表征和锂离子在其中的嵌入 /脱出机理 ,元素替代引起正极材料LiMn2 O4的结构变化以及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 /电解质界面形成的钝化层的性质及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9.
制备了一系列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N(SO2CF3)2,LiTFSI]与尿素及其衍生物形成的新型室温熔融盐电解质,并对其热学性质及电导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受甲基取代基的影响,LiTFSI-甲基脲体系的共熔温度最低,为-38℃.LiTFSI-尿素体系的室温电导率最高,为1.74×10-4S/cm,50℃电导率为1.24×10-3S/cm.  相似文献   
120.
纳米锡/硬碳复合材料作为嵌锂负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属铁和钴纳米颗粒的催化活化作用,制备了多孔硬碳球.应用聚焦离子束切割技术,观察到扩孔后的硬碳球中充满彼此连通的发达中孔.在此多孔硬碳球中填入纳米锡(Sn)颗粒,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