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7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C-MS法测定焦化厂气溶胶中多环芳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电子轰击离子化(EI)法测定焦化厂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含量。超声波抽提气溶胶样品,用GC-MS的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测定EPA提出的优先监测的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该法的检出限为0.167pg·m~(-3),PAHs的回收率为85.1%~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4.62%~19.4%。应用该法测定气溶胶中PAHs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考察了阳离子、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水杨酸-2’-乙基己基酯(EHS)的吸收光谱和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荧光光谱. 结果表明, EHS可增溶在胶束中, 2’-乙基己基碳链朝向胶束内核, 而水杨酸基朝向胶束-水界面; 胶束环境有利于EHS分子对紫外光的吸收和分子内氢键的形成, 从而使ESIPT 荧光显著增强, 激发态分子以发射可见光和非辐射去活化方式衰减; 并根据EHS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和大小, 解释了EHS分子在胶束中的结合位点, 荧光猝灭和酯水解的光谱测量进一步为此结合位点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超导直流电缆应用,针对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Re BCO开展了直流冲击实验。首先,通过改变冲击条件(冲击电流大小和持续时间)得到带材的耐直流冲击特性,确定可保证带材性能完好的最大冲击电流幅值(安全电流)及其相应冲击时间。随后,针对实际电缆中超导带材是以螺旋形态缠绕于支撑管上,设计实验研究超导带材螺旋角和螺旋直径对其临界电流和耐冲击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带材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电流幅值随冲击作用时长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过大的螺旋角和过小的螺旋直径均会对带材造成损伤,影响其通流能力。上述研究结果为电缆的后续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地从生物质衍生的乙酸中获得高氢气产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一系列的NiMnY催化剂并用于乙酸自热重整(ATR)过程中,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测试、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探究催化剂中的内在联系。在Ni0.39Mn0.61YO3.11±δ催化剂中,经焙烧后形成了类钙钛矿型(Ni,Mn)YO3物相;经氢气还原后,转化为含有Mn O、Y2O3和高分散Ni纳米粒子的热稳定的Ni-Mn-Y-O物种。Ni0.39Mn0.61YO3.11±δ具有高效稳定的产氢催化性能,乙酸转化率高达100%,氢气产率达到2.68 mol_(H2)·molHAc-1。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对有机物的富集功能,通过在金纳米粒子单层膜(Au MLF)表面旋涂薄层PDMS膜制备PDMS-Au MLF复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研究了SERS增强性能与旋涂液浓度及稀释溶剂间的关系,考察了复合基底增强活性的均匀性.研究发现,采用叔丁醇为稀释溶剂,浓度为2%(质量分数)的旋涂液时所得复合基底表面多环芳烃(PAHs)的SERS信号强度最高,且此基底SERS信号强度偏差小于10%.分别以PDMS-Au MLF复合材料和Au MLF作为基底,对比研究了对萘、蒽、菲和芘4种多环芳烃的SERS检测能力.结果表明,PDMS-Au MLF复合基底对以上4种有机物的检出限分别为10~(-6),10~(-7),10~(-8)及10~(-7)mol/L,相比于单一Au MLF基底,其检测限至少降低了1个数量级,这主要源自于PDMS对PAHs的富集作用,且此类复合基底可用于多种多环芳烃混合物的特征识别.  相似文献   
6.
采用减压蒸馏生物油为原料,与无水乙醇2:3(质量比)混合,在固定床中ZSM-5/MCM-41分子筛上共催化裂化,考查了反应温度和质量空速(WHSV)对裂化产物的影响。对ZSM-5/MCM-41进行了NH3-TPD、BET、N2吸附-脱附等表征,对裂化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仪分析,减压蒸馏生物油和精制生物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00 ℃、WHSV 3.75 h-1为反应优化工况。此反应条件下,精制生物油酸类物质从减压蒸馏生物油中的25.6%降至反应后的0.1%,效果显著,且精制生物油产率为46.8%,气体产物中CO2和CO的浓度共9.5%。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H2O对Ni/MgAlO催化剂上丙酮加氢为异丙醇的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丙酮中添加少量H2O可提高丙酮转化率,但超过5%的H2O量则会显著降低催化剂活性。吸附量热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吸附少量H2O会明显降低异丙醇的吸附热,但对丙酮吸附热的影响较小,这也许是反应体系中少量的H2O能促进丙酮加氢活性的原因之一。当催化剂表面吸附较多H2O后,丙酮、异丙醇和H2的吸附热都降低了,因此反而抑制了丙酮的加氢反应。此外,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预吸附水抑制了催化剂表面异丙醇脱氢生成丙酮,并抑制吸附的丙酮在表面生成烯醇盐或异丙叉丙酮等物种,这也许是少量水能促进丙酮加氢生成异丙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酸性高锰酸钾-高良姜素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聚磷酸介质条件下,对酸性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定反应的化学发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微量电位滴定曲线对其发光体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实验数据表明,在0.1mol·L-1多聚磷酸溶液中,当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的量比为6∶5时,体系有最强的化学发光,在氧化剂过量的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高良姜素浓度在一定范围成正比关系。此外,由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与高锰酸根离子的电子吸收光谱之间有镜像对称性关系的现象,证明了主发光体应来源于高锰酸钾;发光动力学实验还证明该发光体不是单一型体,伴随发光过程发光体有歧化反应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对该体系可能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化学发光的主要发光体来源于高锰酸根离子的还原产物且为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态Mn(Ⅱ)和Mn(Ⅲ)型体,通过高良姜素氧化生成的活性游离基产物而产生激发态的Mn(Ⅱ)型体是生成发光体的主要途径。该化学发光强度与高良姜素含量成线性关系,以此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而由歧化过程形成的激发态Mn(Ⅲ)的发光行为却会干扰高良姜素含量与总发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利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碱性条件下"后处理"脱硅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多级孔Hβ分子筛,考察了Na OH浓度对Hβ分子筛上木质素催化热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 OH浓度小于0.2 mol/L时,碱处理后的多级孔Hβ分子筛的介孔数量增加,木质素热解液体产物的收率随着Na OH浓度提高而显著增加。当Na OH浓度小于0.5 mol/L时,碱处理可以保持多级孔Hβ分子筛的微孔结构基本不被破坏,木质素催化热解具有较好的脱氧效果;产物以芳烃为主,含氧化合物的收率始终小于3%。当Na OH的浓度增加到1 mol/L时,会造成Hβ分子筛过度脱硅,骨架坍塌;由于Hβ分子筛的多级孔结构被破坏,此时不仅木质素热解液体产物的收率降低,而且脱氧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10.
陈慧  朱琨 《催化学报》1999,20(4):482-484
在450W高压汞灯照射及聚对苯二磺酰氧苯基卟啉钻存在下,考察了亚甲基蓝降解过程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研究了空气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水溶液反应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可迅速降解,并且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其现观动力学常数K=0.35435h^-1,半衰期t1/2=1.96h,经光催化降解后,亚甲基蓝水溶液脱色率可达57.4%;其COD浓度降低43.1%。太阳光具有与高压汞灯相似的作用,这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