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化学   106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季铵化反应中的溶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2.
以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主单体,采用过硫酸盐作引发剂,经预乳化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聚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单体种类以及功能性单体、引发剂加入工艺对乳液聚合过程及乳液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组成为m(MMA)∶m(EA)∶m(MAA)=45∶40∶15所得乳液聚合物能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种子引发剂加入质量控制在单体总质量的0.3%,而总的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0.8%较适宜.用差热分析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乳液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3.
Cu-ZSM-5分子筛中铜的超计量交换和铜氧铜桥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原位监测离子交换制备CU-ZSM-5的过程,并用TPD-MS研究了样品加热脱水时的变化.发现在pH值较高的条件下铜可能多数以Cu(OH)+参与交换而使Cu-ZSM-5达到所谓的超计量交换.当新鲜样品受热时,Cu(OH)+会迁移至另一个Cu(OH)+的近邻进行脱水而形成铜氧铜桥,此桥可进一步脱氧而使二价铜还原成一价铜.迁移、脱水形成铜氧铜桥的过程是完全可逆的.  相似文献   
44.
张春明  黄昭  杨扬  王丹  何丹农 《有机化学》2014,(7):1347-1351
以苯酐为起始原料,采用改进的苯酐法及磺化方法,首先通过硫酸氧化合成蒽醌,再通过发烟硫酸磺化在蒽醌的侧位上引入磺酸根,从而制备了含有电子转移活性的可溶于水的高纯度蒽醌-2-磺酸盐,然后通过电化学聚合反应在集流体上原位得到聚吡咯复合材料(PPy/AQS).最后,将得到的PPy/AQ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机电极材料,在常规的有机电解液中形成稳定的电池体系,具备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通过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N-甲基全氟己烷磺酰胺基)乙酯(C6SA)的共聚可控性及单体的反应活性, 利用Kelen-Tüdos法测得MMA和C6SA的表观竞聚率分别为r(MMA)=1.42, r(C6SA)=0.34. 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聚合过程中共聚物组成和表面能的变化. 共聚物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曲线呈现严格的单峰分布, 分子量随着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 且分布较窄(多分散系数PDI<1.3), 共聚反应表现出"活性"聚合的特征. 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 共聚物表面能随着转化率的增加而降低, 1H NMR结果显示, C6SA链节的含量随着分子链的增长而增加, 分子链由开始时的MMA为主导转变为后期的C6SA为主导, 表明形成了梯度共聚物.  相似文献   
46.
以商业化的对羟基苯甲醚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有全氟环丁基芳基醚结构的疏水性聚碳酸酯.该聚合物在不降低材料透明性的前提下,表现出了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其热分解温度为351℃,涂膜与水的接触角为110°.为了进一步探究全氟环丁基芳基醚结构对聚碳酸酯的性能影响,以含有全氟环丁基芳基醚结构的单体和双酚A单体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全氟环丁基芳基醚基团含量的聚碳酸酯.通过性能比较可知,将全氟环丁基芳基醚结构引入聚碳酸酯,能够降低聚碳酸酯的分散度,提高其热稳定性和疏水性.  相似文献   
47.
提出了一种基于Pancharatnam-Berry相位和动力学相位操控纵向光子自旋霍尔效应的方法.理论分析表明:当光场通过一个由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和动力学相位透镜构成的透镜组时,透镜组会存在两个自旋相关的焦点.首先,当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通过微结构相位延迟为π的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时,由于Pancharatnam-Berry相位的自旋相关性,两个圆偏振分量会获得符号相反的Pancharatnam-Berry相位而导致其中一个被聚焦而另一个发散.然后,在Pancharatnam-Berry相位透镜后再插入普通透镜引入动力学相位调制,由于动力学相位是自旋无关,使得这一透镜组,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使不同自旋态的光子分别聚焦于纵向上不同焦点处.纵向自旋分裂由两透镜焦距及间距共同决定,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两个透镜的焦距及其间距获得任意的纵向自旋分裂值.最后,搭建了一套实验装置,所得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8.
球形透镜表面在一些高精度的光学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们和其他透镜表面一样必须满足一样的质量标准。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球形透镜的表面特性,并以Snell定律为基础,建立了用于计算球形表面特性的公式。通过与已有的球面特性公式进行比较,采用该方法计算球形透镜表面特性的拟合误差小于1μm。  相似文献   
49.
方书农  伏义路 《分子催化》1995,9(2):118-124
本文用等温动态吸附和程序升温脱附技术研究了NO与Cu-ZSM-5的相互作用,并根据还原预处理样品上NO吸、脱附循环的研究探讨了全过程样品所经历的氧化还原循环。在25℃等温吸附时,NO与Cu^+和/或Cu^0反应产生了N2、N2O和Cu^2+以及超晶格氧,同时在Cu^+上有许多可逆吸附的NO.NO吸附在Cu^2+上是稳定的。升高温度时,NO分为三种状态脱附,分别位于约100,180和400℃。后两种  相似文献   
50.
方书农  王拴虎  林培琰  伏义路 《化学学报》1994,52(12):1177-1188
本文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了用于NO分解反应的分子筛催化剂Cu,Me-ZSM-5中的第二种交换阳离子Me对其活性的影响.根据模式识别二维分类图.很好地预报了不同活性的催化剂,并初步讨论了引入共交换金属离子导致催化剂活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