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3篇
化学   178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9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95篇
物理学   1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叶尖泄漏是压气机中的典型流动,但其机理仍没有完全揭示。本文使用延迟脱落涡模拟方法对压气机转子的泄漏涡进行模拟计算,以便更好了解泄漏流动的运动过程。为了清楚地认识叶尖泄漏的流动结构,本文研究了三维流线、压力和涡量云图。从近堵点到近失速点,泄漏涡形成和失稳的位置都向前缘移动。泄漏流的瞬时流动和平均流动存在差异,据其可将泄漏涡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另外,泄漏涡的失稳会导致频谱中泄漏主频右侧的高频区域振幅增加。  相似文献   
72.
The anchoring property of the substrate surface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play and nondisplay fields. This property directly affects the deformation of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to change the phase difference through liquid crystal cells. In this paper, a test method based on the alternating-current bridge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capacitance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and thus measure the anchoring energy of the substrate surface. The anchoring energy can be obtained by comparing the capacitance–voltage curves of 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cells with different anchoring properties i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sults simulated on the basis of Frank elastic theor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anchoring energy, our proposed method requires a simple treatment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and allows easy and high-accuracy measurements, thereby expanding the test ideas on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liquid crystal devices.  相似文献   
73.
首先介绍了古人对"力矩"概念的理解和描述,然后梳理了"力矩"一词在西方的发展脉络,接着又分析了"力矩"一词在中国产生的历史和原因.伽利略首先用"momento(意大利语)"一词表示力对物体转动效应的概念;1830年,卡特和拉德纳引入了"moment of force"这一名词;1859年,李善兰与艾约瑟合译《重学》时曾将"moment"一词翻译成"重距积";1904年,中国学者伍光建最早使用"力矩"一词;1932年,萨本栋编成《物理学名词汇》,确定将"moment"译为"矩,转矩".  相似文献   
74.
Nowadays, electret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coustic electric sensors such as microphones and other actuators due to its lasting and stable electrostatic field. Recently, research has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especially on electret generator for energy harvesting,where vibration energy can be changed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relative displacement between two electret layers when vibrating. Many kinds of configurations for the electret generator have been proposed, in which the theoretical power outpu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urface charge density of the electret.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develop a new novel electret with an extremely high surface charge densit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for electret generators with large power output.  相似文献   
75.
复合氧化剂在合成导电聚苯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胺为原料 ,采用 (NH4) 2 S2 O8和碳酸酯类过氧化物组成的复合氧化剂 ,在常温条件下 ,合成了电导率达 5.8s/cm、产率达 82 %的聚苯胺。  相似文献   
76.
HDPE-g-GMA增容PC/UHMWPE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动态流变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DPE-g-GMA增容PC/UHMWPE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动态流变性能;聚碳酸酯;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共混物; 增容; 动态流变  相似文献   
77.
司彤阳  杜军  杨娜  程娅 《光学技术》2020,(2):221-229
针对可见光通信中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三边定位法在实际中难以应用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室内两点定位模型,只需2个LED,能够克服定位需要多灯环境的限制,同时定位接收端结构简单,不需以往研究中的复杂设计,只在平面上配置3个光电探测器即可。利用收发两端的位置关系计算坐标的可能解,以光电探测器组合成的三角形具有相对位置不变的性质作为判据,判断出真实坐标完成单点定位,最后进行加权定位提升鲁棒性。不降噪处理时,大小适中的接收端在5m×3m×3m的室内环境中,55%以上区域的定位精度在25cm以内,同时能够有效克服接收端水平旋转或上下抖动对定位效果的影响,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25MeV/u 40Ar+159Tb反应中等质量碎片的热核蒸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20°至155°范围内测量了25MeV/u的40Ar轰击159Tb靶产生的单举中等质量碎片(3≤Z≤9)能谱.后角区中等质量碎片能谱具有明显的统计蒸发特性,不同元素的能谱可用相同参数的单个运动源模型很好地拟合.拟合提取的源速度和核温度等源参数与非完全熔合所形成热核的反冲速度和核温度近似一致,表明这些不同的中等质量碎片共同起源于热核的统计蒸发.使用统计程序GEMINI计算了碎片角分布和电荷分布.  相似文献   
79.
阳大春  杨鹤  俞森 《应用数学》2006,19(1):7-12
本文建立了两种群时滞合作系统波前解的存在性定理,扩展了单种群生物模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0.
曾盛传数学分析基础教学中对极限的推导有循环论证。这可非同小可。亦曾有人设法补救。能补救吗?要补救吗?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