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61篇
化学   340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18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166篇
物理学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研究了明胶层中油溶性成色剂油珠的偶合反应动力学。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比较证明:在明胶层中油溶性成色剂(C-1)油珠与彩色显影剂CD-4的氧化产物的偶合反应主要是发生在油珠-明胶水溶液的界面上。偶合反应速度与油珠大小、比速率常数、成色剂在油相中的浓度以及QDI的扩散系数有关。并且得到C-1成色剂油珠的比速率常数、CD-4氧化产物的扩散系数以及QDI和生成的染料在明胶层中的时空分布。同时观察到温度对偶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Lith效应的产生要求严格的显影诱导期条件。Lith显影的诱导期条件要靠显影促进和显影抑制两种作用的结合来实现。半醌的显影促进作用缩短了显影颗粒邻近的载有较大潜影颗粒的显影诱导期,使颗粒间显影诱导期分布变窄。显影中心钝化现象的发生延长了载有较小潜影颗粒的显影诱导期,导致了表现显影诱导期对曝光量的依赖关系。Lith效应是两种作用在不同曝光区以不同程度发生的平衡结果。  相似文献   
83.
制备依内敏的AgBr立方体乳剂,乳剂被二氧化硫脲和三氯化金灰化。实验表明:有金存在时灰化乳剂,灰化中心优先在颗粒表面形成;金不存在时,则灰化中心优先在颗粒内部形成。用Na1S2O3溶液刻蚀乳剂,得到了灰化中心在乳剂颗粒体相中的分布曲线。当二氧化硫脲量小,加金灰化时,灰化中心分布在颗粒表面和次表面;当二氧化硫脲量大,加金灰化时,灰化中心分布在颗粒体相中,但由表到里,灰化中心越来越少;当二氧化硫脲量大,不加金灰化时,灰化中心主要分布在颗粒中层部分。对加金灰化的乳剂来说,由于颗粒内部没有灰化中心竞争光生空穴,有大量的光生空穴破坏颗粒表面的灰化中心,因而可以获得高感直接正像乳剂。  相似文献   
84.
溶液中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半导体粉末在水相或非水溶剂中的光化学研究也与自俱增[1-3]。这种光化学与成像体系、太阳能转换以及光催化或污物的光降解有关。因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85.
感光乳剂中卤化银颗粒接收足够的曝光量后可形成潜影,经过显影便成为可见影像。这个过程可以看作是第一级放大。它的放大因子为10~9。但是影像的密度取决于单位面积上显出的银量和银影像的遮盖本领。如果单位面积上显出的银颗粒太少,影像就不能被眼睛或仪器(如密度计)检测出来。单位面积上银颗粒太少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或是因为曝光量太低以致具有可显潜影的颗粒太少;或是因为乳剂层中卤化银颗粒本来就太少。  相似文献   
86.
用量子化学的电荷自洽离散变分Xα(SCC-DV-Xα)计算方法研究了CaO-Al2O3系统五种水泥矿物的结构、性能与化学键之间的关系及固溶的杂质离子Na+对矿物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Ca-O共价键强度的次序是C3A < C12A7 < CA < CA2 < CA6,且各矿物的Ca-O键强度都小于它们的Al-O键强度,与相应的水泥矿物水化活性的实验结果一致。Na+固溶于C3A结构后使其Al-O键增强,水化活化能变大,态密度减小,被认为是Na+降低C3A水化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7.
用于感光材料的卤化银微晶合成技术近二十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合成出了诸如T-颗粒、核壳乳剂和外延复合颗粒等,使感光材料的性能日趋优异。但由于感光化学反应(如化学增感、光谱增感、潜影形成及显影过程等)基本上都发生在微晶的表面,而微晶核内部的卤化银却未发生作用,而随定影过程被溶解成废液,这样便造成贵金属银的浪费。  相似文献   
88.
本文研究了铜物理显影后影像中铜和银的分布以及在非影像区明胶对Au3+的还原作用。铜含量随着影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银含量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Ag3d结合能向低值位移说明影像内部的银处于单原子和多原子的混合状态,但是影像表面的银却为单原子状态,如果铜物理显影进行得足够长,铜最终会将银全部遮盖。在这以后的铜物理显影是铜的自催化过程,样片浸入氯金酸溶液中后,非影像区中吸收的氯金酸量大大高于影像区,因而铜的沉积速度在非影像区也比影像区大得多。明胶能还原Au3+.还原过程可分为两步:第一步由Au3+还原成Au+,这一步在室温下是快反应;第二步由Au+还原成金,这个反应比较慢,Au+和Au在物理显影中可作为催化核,使铜在非影像区沉积。  相似文献   
89.
ZnO不仅是极其重要的半导体材料,而且还广泛用做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光催化剂和光电转换材料。近年来,ZnO纳米粒子的制备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许多问题并不十分清楚。譬如,对ZnO颗粒的可见荧光的发生机制就众说纷纭。Henglein等认为ZnO可见荧光由ZnO颗粒表面的阴离子空位引起,而Bahnemann等却认为可见荧光由被捕获的光生电子向被捕获的空穴越迁而引起。本文通过微量水对ZnO超微粒的荧光的影响的研究,进一步阐明ZnO荧光的产生机理。结果支持了Bahnemann的观点。  相似文献   
90.
本文在AOT/异辛烷反胶束中合成了CdS和ZnS半导体纳米粒子。粒子的荧光量子产率随胶束水含量的增大而减小。这可以归结为水含量增大导致胶粒表面Cd2+或Zn2+离子浓度降低,因为这两种离子在胶粒表面富集有利于形成硫空位,从而增大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发光复合。研究发现,Ag+离子可以有效猝灭CdS和ZnS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射,该猝灭过程可以用Ag+离子在胶束中的Poisson分布来描述。以溶解在有机相中的pyrene作电子给体,在光激发下可以向CdS粒子注入电子,而和ZnS粒子间没有电荷转移发生,这可以解释为两种半导体的导带边相对于pyrene激发态氧化电位所处的位置不同。Cu2+或Ag+离子在ZnS颗粒表面吸附,可以形成CuxZn1-xS或Ag2xZn1-xS复合粒子,降低ZnS粒子的导带位置,从而使之能够接受来自pyrene激发态的电子。实验结果证实了这种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