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2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303篇
化学   704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104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238篇
物理学   77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Cr/MgO催化剂上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MgO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比较了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详细考察了Cr/MgO催化剂的活性组份含量、焙烧温度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r/MgO催化剂,当负载量3%时催化性能最佳,过高的负载量对生成丙烯腈的选择性影响不大,但乙腈转化率呈下降趋势,焙烧温度对生成丙烯腈选择性的影响不大,但经600℃焙烧的催化剂乙腈转化率最高,随着反应温度提高,乙腈转化率提高,而生成丙烯腈选择性400℃左右出现最高值,CO2-TPD表明,催化剂强吸附碱中心越多,越有利于乙腈和甲醇选择性合成丙烯腈反应,Cr/MgO催化剂中引入Na2O后,提高了乙腈的转化率,而生成丙烯腈的选择性降低。  相似文献   
62.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延边地区317名65~108岁老人头发中锌、铜、铁、锰、镁含量,观察不同民族、性别、年龄老人这些元素的差异。结果表明:1.朝鲜旗发锌低于汉族,满族发铜低于汉族、朝鲜族,汉族发镁高于朝鲜族、满族,发铁、发锰在汉、朝、满民族之间无区别。2.汉族、朝鲜族男发锌高于女性,汉族女性发铜高于男性,发铁、发锰、发镁在性别之间无区别。3、90岁组朝鲜族发锰、发镁低于65岁、76岁组,朝鲜族发锌、发铜、发铁在65~108岁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3.
64.
65.
本文在给定的工资增长率,寿命和健康水平的条件下,建立具个人如何选择最优退休年龄的生命周期模型.文中证明个人在给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优的退休年龄,个人最优退休年龄随工资增长率和个人的寿命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66.
67.
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建立了SnO2以及不同比例Ru掺杂的SnO2超胞模型,在对其进行几何优化后计算了Sn1-xRuxO2(x=0,1/16,1/12,1/8,1/6,1/4,1/2)半导体的电子结构,并讨论了其晶格参数、电荷密度、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包括分态密度)等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参数随掺杂量的增加线性减小,与实验值的偏差在4%以内;掺杂后,在费米能级处可以提供更多的填充电子,使得电子跃迁至导带更容易,固溶体的导电性增强。为Sn1-xRuxO2固溶体电极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稀土离子Yb3+/Tm3+共掺杂的钨酸镉纳米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谱分析对制备的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根据XRD图谱可知, 钨酸镉为单斜晶系, 晶粒平均尺寸在28 nm左右。从ESEM图片可明显看出, 钨酸镉呈纳米棒结构, 直径在30 nm左右, 长径比在5~8之间。利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钨酸镉纳米晶得到样品的发射光谱, 存在一个较强的蓝光发射, 发光峰位于481 nm,对应于Tm3+1G43H6能级的跃迁, 分析了Tm3+/Yb3+离子共掺体系的发光机制。讨论了发光强度随稀土离子浓度的变化, 当Tm3+离子的掺杂浓度在2%, Yb3+/Tm3+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0:1时钨酸镉纳米晶的发光强度最强。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可知处于481 nm的蓝光发射属于三光子过程, 由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之间的双对数衰减曲线可知, 引起蓝光发射源于Tm3+的电偶极跃迁。  相似文献   
69.
制备了Ionic liquid/Silica sol/Nafion-联吡啶钌复合物膜修饰金电极。采用循环伏安(CV)和电致化学发光(ECL)法,考察了联吡啶钌和左氧氟沙星在此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此修饰电极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响应。基于左氧氟沙星对固定化联吡啶钌在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弱电化学发光信号有较强的增敏作用,建立了电化学发光检测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左氧氟沙星浓度在1.0×10-7~1.0×10-4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8 4),检出限(S/N=3)为1.59×10-9mol/L。连续平行测定2.2×10-5mol/L的左氧氟沙星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6%。对样品进行回收率试验,回收率在95.6%~103.5%之间,RSD(n=5)为3.0%。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样品处理简单快速,用于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0.
丁毅  杨智  郝鹏飞  钟明东  杨鹰 《结构化学》2013,32(6):799-804
Aminosilane bearing bulky substituents on nitrogen: LH2(L=Me2Si(NDipp-)2 , Dipp=2,6-diisopropylphenyl) was reacted with BuLi in toluene. The resulting bulky chelating dianion Me2Si(NDipp-)2 was used to synthesize the unusual spirocyclic heterotriatomic complex [Me2Si(NDipp)2]2Sn (1) by its reaction with SnCl4 and the bulky heterotriatomic complex Me2Si(NDipp)2SnPh2 (2) with Ph2SnCl2.1 belongs to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n with a=13.193(2), b=20.663(3), c=20.403(3), β=99.954(2)o, V=5478.3(15)3 , C55H85.5N4Si2Sn, Mr=977.64, Z=4, Dc=1.185Mg/m3 , μ(MoKα)=0.547mm-1 , F(000)=2086, S=1.000, the final R=0.0614 and wR=0.1322 for 14446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and R=0.0797 and wR=0.1456 for all data. 2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ī with a=10.36(15), b=13.204(7), c=14.363(7), α=90.214(10), β=106.182(7), γ=109.854(8)o, V=1764.4(15)3 , C38H50N2SiSn, Mr=681.58, Z=2, Dc=1.283 Mg/m3 , μ(MoKα)=0.785 mm-1 , F(000)=712, S=1.002, the final R=0.0498 and wR=0.0955 for 7533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and R=0.0676 and wR=0.1018 for all data. In the structure of 1, the tin atom is located in the spirocyclic center of the two fused four-membered SnN 2 Si rings. The two complex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structur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