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7篇
综合类   3篇
物理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二乙醇胺为配体合成了一种具有[Dy_2Co_8]核结构的配合物[Dy_2Co_8(L)_4(HL)_4(HCOO)_4(OH)_2Cl_2(CH_3OH)_2]Cl_2·4CH_3OH·2H_2O(1)(H_2L=二乙醇胺),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磁性表征。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学数据:a=1.160 4(8)nm,b=1.322 7(9)nm,c=1.465 3(9)nm,α=71.181(7)°,β=67.638(7)°,γ=65.939(7)°。在晶体结构中,每一个Dy(Ⅲ)都是九配位,而每一个Co(Ⅱ)均为六配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槲皮素与Co(Ⅱ)形成配合物的最佳反应条件,测定了其配比和条件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在pH 4.7 HAc-NH4Ac缓冲溶液中.槲皮素与Co(Ⅱ)配位,该配合物在584nm处有最大吸收。Co2+的浓度在2.0×10-5—1.1×10-4mol/L之间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采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测得槲皮素-Co(Ⅱ)配合物的配位比为2:1,计算得到该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为2.7×107L2·mol-2。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滴共沉淀法,结合水滑石层板阳离子和层间阴离子调变,制备十种锌铝水滑石,运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差热分析(DTA)技术对合成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光照时间等变量对水滑石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均具有典型水滑石特征衍射峰,调变阳离子种类合成的六种水滑石中,Zn-Al-Ni-CO3-LDHs的催化效果最好;不同阴离子插层水滑石中,以ZnAl-CO3-LDHs的光催化效果最佳;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0.1 g,光照时间65 min,两种水滑石材料光催化降解率可达82%以上。  相似文献   
14.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与DNA的弱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化合物与DNA间均存在弱相互作用,但与7-羟基黄酮相比,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更具亲和力。随着温度的升高,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两种化合物均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此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和Scatchard方程,常温下7-羟基黄酮及磷酰化7-羟基黄酮对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和它们与DNA的固有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q1=601 L·mol-1,Kq2=1 381 L·mol-1;K1=2.07×104 L ·mol-1,K2=3.19×104 L·mol-1。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1个双核铬配合物[Cr2(OH)2(2-pca)4].3H2O(2-Hpca=2-吡嗪甲酸),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荧光和热的表征及研究。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体学数据:a=1.566 35(15),b=0.847 70(6),c=1.974 60(18)nm,β=90.645 0(10)°,C20H20Cr2N8O13,Mr=684.44,V=2.621 7(4)nm3,Dc=1.734 g.cm-3,F(000)=1 392,μ=0.913 cm-1,Z=4,最终R=0.044 7,wR=0.112 0用于3 251个可观测点。在晶体结构中,每个铬原子均为六配位,其中来自两分子2-吡嗪甲酸的2个氮原子、2个羧酸基氧原子和2个桥连羟基上的氧原子,呈现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6.
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了分子筛催化戊烯骨架异构的微观作用机制,分别对各个基元反应进行了内禀反应坐标(IRC)解析。结果表明:戊烯的骨架异构存在2种反应机理:烷氧基中间体机理和类甲基环丙烷中间体机理。而烷氧基中间体机理又包括2个反应途径,1个是甲基迁移,另1个是乙基迁移。因此,整个异构反应存在3个反应途径。甲基迁移机理和乙基迁移机理都含有3个基元步骤,其中速控步骤分别是甲基迁移和乙基迁移,对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06.17和207.31 kJ·mol-1,二者几乎相等,表明2个反应途径从能量的角度来说是互相竞争的。类甲基环丙烷中间体机理分2步,碳链扭转和甲基的迁移,反应中间体具有高离子性和高能量的物种。反应速控步骤是碳链扭转反应,其活化能是147.93 kJ·mol-1,明显低于甲基迁移和乙基迁移2个反应途径的能垒,意味着类甲基环丙烷中间体的反应途径更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功率微波(HPM)混合气体传输模型,系统阐述了考虑磁效应条件下HPM窄波束在低电离层中传输时的聚焦与散焦原理,推导了考虑外加磁场和HPM热效应情况下,窄波束在低电离层中传输的非线性几何光学方程及聚焦和散焦特性描述参数,并对低电离层中的波束发散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低电离层表现出的散焦特性,使HPM窄波束发散,L,R,O,X波均发生了波束发散现象,且R波的波束发散角最大,O,X波次之,L波最小,但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加,这种差别逐渐减小;相同条件下,入射波频率越高,散焦现象越弱;一定入射波频率条件下,波束轴线上的场强越大,波束发散现象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溶剂热合成方法,以水杨醛肟(H2Saox)和乙酰氧肟酸(H2Ahox)为染料敏化功能配体,分别以异丁酸(HiBuac)和苯基膦酸(PhPO3H2)为辅助配体,与钛酸四异丙酯(Ti (OiPr)4)反应,合成了六核钛氧簇配合物[Ti6(μ3-O)4(Saox)2(iBuac)4(OiPr)8](1)和八核钛氧簇配合物[Ti8(μ3-O)2(Ahox)2(PhPO3)4(OiPr)16](2)。配合物12均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光谱性质表明,配合物12在可见光区均有吸收,其带隙分别为2.43和2.61 eV。配合物2是首个基于乙酰氧肟酸的钛氧簇,具有光催化析氢性能且速率可达140.2 μmol·g-1·h-1。  相似文献   
19.
磁质谱分析是利用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在磁场中作不同的偏转来分析物质的,它是现代科学中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重要手段。文从质谱仪的基本方程出发,分析了影响质量分辨率的因素和两种主要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校正措施,从而提高了质谱仪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20.
A Ti6-core-based titanium oxo cluster (TOC)[Ti6(m2-O)2(m3-O)2(Bpo)2(PhCOO)_8(Oi Pr)_4]assembled by 2,2'-biphenol (H2Bpo) and benzo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elemental analyses,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P21/n.The structure contains two Ti3(m3-O) units featuring a flat mode as building blocks.Solid-stat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reveals that complex 1 shows a wide range from 240 to 650 nm.Moreover,the optical band gap of 1 is estimated to be 2.35 eV.Additionally,the Ti_6-TOC exhibits good photocurrent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