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346篇
  国内免费   442篇
化学   840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120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169篇
物理学   78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以自来水、海水以及国际禁化武组织(OPCW)官方水平考试水样为背景基质,在优化仪器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3种水样基质中蓖麻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分析方法。蓖麻毒素在3种基质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5,0.20,1.00μg/m L,HPLC-Q-TOF/MS测得蓖麻毒素的分子量为62 884.97 Da。为提高复杂水样的分析灵敏度,采用连接有蓖麻毒素单克隆抗体6A6的免疫磁珠对不同水样中的蓖麻毒素进行富集与纯化,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绘制了免疫磁珠捕获方法的工作曲线,在5.00~100μg/m L线性范围内,不同浓度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为82.1%~88.8%,相对标准偏差为4.2%~5.9%。将免疫捕获技术与HPLC-Q-TOF/MS分析方法相结合,对真实蓖麻毒素加标样品进行分析,3种基质中蓖麻毒素的检出限分别达2.5,10,50 ng/m L。本方法可用于水样中痕量蓖麻毒素的快速、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52.
设计合成了三个基于六苯基苯骨架结构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HPB-nTPE (n=2, 4, 6), 它们的分解温度均在440 ℃以上, 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研究了化合物的均相溶液、聚集体以及固体粉末的光物理性质. 该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在均相溶液中几乎不发光, 而形成聚集体后发出明亮的蓝绿色荧光, 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37, 0.36和0.37, 与均相溶液中相比增强了400多倍. HPB-nTPE固态呈无定形结构, 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39, 0.36和0.36, 约为固态四苯基乙烯的1.8倍. HPB-nTPE的聚集态和固态的高发光量子产率来自两方面的贡献, 一是凝聚态抑制了四苯基乙烯基团中苯环的自由旋转引起的激发态非辐射跃迁, 另一方面是星形刚性六苯基苯骨架进一步抑制了凝聚态分子内和分子间四苯基乙烯基团π-π堆积引起的激发态非辐射跃迁过程, 从而提高了四苯基乙烯基团的辐射跃迁效率. 本研究对高效有机光功能材料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3.
选取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N-糖链、硫酸软骨素寡糖、人乳寡糖以及海洋来源的壳寡糖、褐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和硫酸岩藻寡糖等,对电喷雾质谱在寡糖的主链序列、分支位点、硫酸基取代位置确定、单糖组成和聚合度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及碎片离子的断裂规律进行了总结.根据相邻同类碎片离子之间的质荷比差值可初步判断寡糖的单糖组成类型;通过与色谱分离技术联用或衍生化方法可提高寡糖的分辨率和离子化效率,并测得寡糖的分子量及聚合度;借助串联质谱及对寡糖还原端的特异性标记,可获得寡糖的还原端残基和部分序列信息;根据寡糖产生的特征碎片离子及其丰度大小可判断残基的特定位置和类型.另外,寡糖的分支通常作为一个整体发生糖苷键断裂或产生D离子,据此可判断分支点的位置;根据硫酸寡糖产生的特异性跨环断裂碎片,可以确定硫酸基的连接位置.这些规律和方法的总结为未知寡糖的结构和序列的分析提供了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4.
Zr(OH)4的热分解及ZrO2的相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G-TD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由Zr(OH)4热分解制备ZrO2的脱水过程,并结合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研究了ZrO2的相变过程.发现在82℃的吸热峰对应Zr(OH)4的脱水,而435℃附近出现的放热峰则为四方ZrO2向单斜ZrO2的晶相转变.采用外推法确定了Zr(OH)4脱水过程遵循三维扩散机理,其函数方程为g(α)=[{1/(1-α)}^1/3-1]^2.以实验获得的动力学参数ln A和E为基础,用最小二乘法对ln A和E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 A=0.437E-20.69.  相似文献   
155.
研究了2-氯苯甲醛(CBZD)与苯肼的衍生化反应,在pH 1.0的乙醇/水溶液中,2-氯苯甲醛与苯肼形成荧光希夫碱,研究了希夫碱的荧光性质,希夫碱的荧光激发波长eλx=552.0 nm,发射波长eλm=299.2 nm.其荧光强度与2-氯苯甲醛浓度在0~120μ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μg.L-1。方法应用于矿泉水、自来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中2-氯苯甲醛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6.
负载茜素红S的纳米磁性碳粉修饰电极测定牛白蛋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于巧玲  李建平 《分析化学》2006,34(2):247-250
采用化学沉积法在纳米碳粉上合成磁性Fe3O4颗粒,纳米碳粉吸附茜素红S后通过磁力附着在石墨电极上,制成了负载茜素红S的纳米磁性碳粉修饰电极。研究了该电极在0.014 mol/L H2SO4-0.2 mol/L KC l溶液中对ARS-牛白蛋白的电还原作用,考察了多种实验条件对峰电流的影响。在-0.45 V电位下,牛白蛋白浓度在1.5×10-8~9×10-7mol/L范围内与线性扫描伏安法还原电流成反比,从而实现对牛白蛋白的测定,并初步研究了电化学反应机理。此方法制成的磁性纳米颗粒修饰电极集分离、富集、测定和更新于一体,具有更新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7.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对Zn(Ⅱ)在水锰矿(MnOOH)2(H2O)6簇模型表面的水合、一级和二级水解三类共11种吸附构型进行了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水合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双角)>SE-B(单边-B)>SE-A(单边-A)>DE(双边), 水解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SE-A>SE-B>DE, 均符合鲍林第三规则; 热化学分析结果说明, 其吸附和水解是相互制约的两个过程, 这一结论通过前线轨道理论分析得到了证明; 自然布居分析结果表明, 吸附过程中电子由簇模型向吸附质迁移; 结合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前线轨道组成分析了吸附产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8.
片螺素D (LMD)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片螺素(Lamellarins)是一类从前腮亚纲软体动物中分离的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海洋吡咯生物碱, 迄今已发现40余种. 片螺素D (LMD)是片螺素系列化合物中生物活性最强的, 是继喜树碱(CPT)之后的一种新的拓扑异构酶1抑制剂, 对一系列癌细胞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 并作用于细胞线粒体, 影响细胞周期, 诱导细胞凋亡. 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 综述了LMD及其衍生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重点介绍其化学合成(包括合成中心吡咯环和以吡咯环为中心的两大类合成方法), 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9.
随着化石燃料的短缺及其利用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逐渐成为生产燃料以及化学品的重要来源。近年来,甘油作为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副产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以及开发相关的转化技术也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诸多转化技术中,甘油选择性氧化制丙烯酸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该反应尤其是催化剂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文中综述了用于甘油选择性氧化制丙烯酸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当前用于该反应的催化体系类型以及对甘油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反应机理的认识,分析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0.
接枝壳聚糖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无免疫反应和无致癌性等优点,可安全可靠地用于药物中.可是壳聚糖仅溶解在少数稀酸中,从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对壳聚糖进行接枝,可使其溶解性增加,或增加一些其它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从接枝聚合方法和应用的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壳聚糖的接枝共聚产物在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聚丙烯酸类、丙烯酰胺类、乙烯基类、聚乙二醇类、聚丙交酯(聚乳酸)类、脂肪酸类、具特殊功能的分子和其它疏水性侧链等,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